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丙祥教授认为五脏失调是抽动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临床多结合病理因素、病机演变及证候特点,采用儿科宗师钱乙五脏辨证理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现分析其临证思路,探讨导师治疗此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抽动障碍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多数患者病程迁延,治疗困难,甚至成为终身疾患,通过分析及整理近几年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以脏腑辨证归纳总结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抽动障碍是一种多发于小儿及青少年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吴旭教授认为肝风内动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故调肝熄风为其治疗大法。个人禀赋不足是此病的重要内因,故养护后天亦为重要。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抽动障碍患儿绝大多数阴阳不相平衡,气血不相顺接,故在针灸配穴上亦讲究平阴阳、调气血。配合吴旭教授特色针刺手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今以浅薄文字概括,以期与更多同道分享吴旭教授经验。  相似文献   

4.
谢晓宇  周朋 《光明中医》2023,(8):1598-1601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压力加大,儿童抽动障碍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因其临床症状各不相同,更有甚者明显异于常人而成为困扰家长的难题之一,影响患儿学习及心理健康。中医在治疗抽动障碍方面效果良好,且方法多样,如口服汤药、针刺、推拿、灸法、贴敷等,其疗效日益得到认可。此文综述了近十年相关文献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临床常将患有过敏性疾病的患儿称为过敏体质儿,而此种特殊体质亦被称为特应性体质。在临床跟诊过程中发现,就诊于儿科抽动障碍专病门诊的患儿常常合并多动症,在这类患儿中,部分罹患过敏性疾病者,或因该病诱发抽动障碍,或因该病诱使抽动障碍反复,在抽动障碍症状明显时,患儿的过敏性疾病亦有明显发作。张喜莲基于辨病、辨证结合辨体质的思路,提出在特应性体质患儿罹患抽动障碍合并多动症的治疗中应分清缓急与主次,即三者中明显影响患儿生活的方面应为治疗的主要侧重点。张喜莲在针对特应性体质抽动障碍合并多动症的儿童诊疗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故列举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与IgE的关系。方法100例抽动障碍患儿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肝亢风动型、脾虚肝亢型、阴虚风动型,并给予相应中药治疗,同时检测抽动障碍患儿及正常对照者血清总IgE水平。结果通过辨证治疗,肝风亢动型总有效率为84.78%(39/46),脾虚肝亢型总有效率为90%(9/10),阴虚风动型总有效率为92.58%(38/44)。抽动障碍患者总IgE水平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抽动障碍在临床上有良好的疗效;其血清IgE水平略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6):815-816
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进展,临床对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疗效。从病因病机、治法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指出抽动障碍以肝风内动为基础,与风、痰关系密切。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但仍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和治则标准,今后应提供更多的实验及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难治性抽动障碍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导师王晓燕治疗肝亢风动型儿童抽动障碍用药规律,并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并整理导师门诊治疗肝亢风动型儿童抽动障碍处方184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对其进行药物频率、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结果:挖掘出王晓燕教授治疗肝亢风动型儿童抽动障碍使用药物最多者为僵蚕,高频中药17味...  相似文献   

9.
抽动障碍是新时代下儿童一种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治疗困难。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有关风与火相关描述与抽动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以风火论治抽动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抽动障碍(T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虽不危及生命,但已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严重慢性疾病之一,对家庭和社会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TD作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因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但中医药在治疗TD中的临床疗效确切,而从多巴胺系统对TD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文章从中药调控多巴胺系统对TD的影响出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李应昆教授在国际标准头穴及传统经络理论结合的基础上创建"头穴治疗线",并运用于治疗抽动障碍,通过病案列举,从病因病机治法、理法等方面对李应昆教授针刺治疗抽动障碍进行详细介绍,总结李应昆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病的经验,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儿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自主的肌肉抽动伴发声为特点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未经及时治疗常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僵蚕、全蝎、蝉蜕是中医治疗该病的常用虫类药物。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认为其具有熄风镇痉、疏风止动、调畅气机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支持该类药物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睡眠质量等途径治疗或预防抽动障碍。本文对僵蚕、全蝎、蝉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中西医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儿童抽动障碍临床表现多为挤眉、眨眼、噘嘴、吸鼻、耸肩、清嗓等,常因紧张及焦虑而加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药在该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从怒志的产生及表达方式分析,强调怒志调控失常是儿童抽动障碍的重要发病因素,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及不良的生长环境是导致怒志调控失常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抽动障碍时当重视考虑患儿情志问题。  相似文献   

14.
抽动障碍是一种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慢性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目前关于抽动障碍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医家看法不一,缺少统一的规范化的理论指导。《黄帝内经》中虽无抽动障碍病名的明确记载,但本病相关症状的描述散见于《内经》各个章节中,提出了以肝为主要病脏,以肝风亢动、肝血失养、肝神失调为主要病因病机,以调肝熄风、平肝养血、疏肝调神为主要治法等诸多理论,吴旭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肝熄风”治疗大法。通过探析《黄帝内经》中有关抽动障碍的认识,以期对目前临床上抽动障碍的诊断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儿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又称多发性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1].儿童患病率为0.05%~ 3%[2].此病长期发作会影响小儿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导致患儿出现焦躁、自卑等性格缺陷.其发病与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TD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刻板的肌肉收缩,抽动的表现形式多样,分为运动抽动、发声抽动以及感觉抽动.目前本病主要通过临床症状诊断,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西医治疗多以氟哌啶醇、硫必利、左乙西坦等药物治疗为主,或联合应用心理行为、经颅磁刺激等非药物手段,疗效肯定,但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过度镇静、嗜睡、消化道症状等[1].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脏腑娇嫩,机体自我调节及平衡能力差,易感受外邪或自生邪气而引动肝风,引发肝系疾病。都修波教授认为,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属于中医肝系疾病范畴,治疗应注重平抑肝阳,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确诊为抽动障碍的患儿55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西药、中药、感觉统合训练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方法,以抽动的控制或减少作为疗效的判断指标。结果: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西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3%,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0%,感觉统合训练的总有效率为40%。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既往少见的儿童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抽动障碍是现代儿童的常见病之一。本病的西医治疗常因副作用明显使得患儿及其家属的接受度有所限制。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以辨证分型的方法归纳总结临床疗效较好的方式方法,为临床工作者尤其是年轻医务工作者在立方选药上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素问》,列于病机十九条之首。抽动障碍,为现代儿童一常见症,本文基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理论,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由“风”引发,关键在“肝”,治疗上重视调肝,注重风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加减归脾汤治疗小儿心脾两虚型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抽选的74例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选用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40例选用加减归脾汤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YGT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小儿短暂性抽动障碍在临床上选用加减归脾汤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