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儿抽动障碍(tie disorder,TD)是儿童时期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搐及发声抽动的综合征。大量研究表明,抽动障碍临床发病有增多的趋势,笔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m给予心理干预及积极的药物治疗60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抽动障碍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短暂性TD)、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慢性TD)、Tourette综合征(TS)。以不自主的、反复的、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或)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为特征。多起病于2~12岁,部分患儿症状可延续至成人。属中医“肝风”“筋惕”“瘈疭”“痉病”及“慢惊风”等范畴。中医外治法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指以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1],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或其他精神行为症状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2],常于儿童时期起病,少数可持续至成年[3]。多数学者[4]认为TD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异常有关,治疗多选用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但临床副作用明显,且疾病易复发,家长顾虑较多,往往不能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1],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起病,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肝风""抽搐""搐搦"等范畴。西医认为本病发病多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2],临床多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但其不良反应多且复发率高~[3]。笔者采用逍遥散加减联  相似文献   

5.
抽动障碍(Ti cdisorders,TD)是指一种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为特点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1]。慢性抽动障碍(CTD)属于抽动障碍的一种,以病程超过1年,抽动与发声不同时出现,但可相继出现的单一形式抽动为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鼻炎诱发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参照耶鲁整体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及自编抽动障碍(TD)初筛问卷,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TD诊断标准以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慢性鼻炎诊断标准,对400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临床筛查,筛选出258例抽动障碍伴有慢性鼻炎患儿。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L-6、TNF-α等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发病机制分析。结果:伴鼻炎TD患儿鼻动症状积分高于不伴鼻炎患儿症状积分,抬臂症状积分、手动症状积分均低于不伴鼻炎患儿,且伴鼻炎TD患儿耶鲁评分高于不伴鼻炎患儿耶鲁评分;与不伴鼻炎TD患儿相比,伴鼻炎TD患儿体内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不伴鼻炎TD患儿相比,伴鼻炎TD患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略低,伴鼻炎TD患儿体内IL-6水平有升高趋势,而TNF-α水平有降低趋势。结论:慢性鼻炎是诱发抽动障碍发病机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抽动障碍(TD)是起病于儿童期,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1]。临床常见以表情肌、颈肌或四肢、腹部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的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起病[2]。动作突发、迅速、刻板。抽动反复发作,呈多发性、慢性、波动性,有的还可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强迫症状、睡眠障碍、品行障碍等,甚者可延续至成人。颈性抽动障碍以颈部抽动为主,临床表现为摇头、  相似文献   

8.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核心症状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常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焦虑障碍等共患病。随着抽动障碍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发病率的逐年增长以及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局限性的显现,从中医角度综合治疗TD合并ADHD成为临床的迫切需要。王俊宏教授长期致力于儿童抽动障碍及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治疗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阴阳失衡、脾虚肝旺的病机角度入手,以期为中药治疗TD合并ADH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5岁,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临床以不自主、无节律的突发、快速、重复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抽动和(或)发声为特征[1,2]。TD的发病原因多样,近年的研究认为,部分TD的发生与寰枢关节半脱位、上颈段关节错位等关系密切[3],这类TD被称为颈源性抽动障碍。针对这类TD,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整脊、推拿以及针刺等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疗效[3,4]。  相似文献   

10.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指在儿童时期出现的以身体某部分肌肉或肌群突然、快速、不自主、反复收缩运动或不自主发声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呈短暂或慢性病程,少数可持续到成年,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神经心理障碍性疾病[1]。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长短的不同,可分为短暂性TD、慢性TD和抽动秽语综合征(TS)3种类型[2]。中医古籍对该病无专门记载,根据"怪病多责之于痰,抽动又责之于风"的理  相似文献   

11.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发病的神经精神障碍,伴或不伴有遗传性。疾病的特点是突然,快速,反复,非节律运动(运动抽动)或伴有声音(发声抽动)。症状持续波动出现至少1年以上。解剖和神经元的变化对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影响还不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疾病与基底节功能的改变有关。常用药物为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但是此类药物各种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易复发,复发后再用疗效欠佳的弊端。中药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少~([1])。  相似文献   

12.
息风豁痰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抽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可伴有不自主发声。主要表现为眨眼、搐鼻、噘嘴、点头、耸肩、四肢抽动、喉部发声等,且时常变化抽动部位,迁延难愈,有的因不能适应学校生活而停学。近年来本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据统计大约有15%的儿童在某一阶段会出现不同表现形式的抽动障碍。许多患儿病程迁延,治疗困难,成人后仍有抽动症状。  相似文献   

13.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又名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多发性不自主运动或伴有异常发音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多发于3~15岁小儿,病程大约在1年以上。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迅速的不规则肌肉抽动,发声痉挛,怪异动作,自伤、自残,注意力不集中、涣散,情绪激动,容易暴躁,常有自卑感、较敏感等~([1])。针灸疗法治疗TD简便廉验,无副作用,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现就近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全  韩新民 《河北中医》2007,29(3):275-277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症,临床表现为小儿突然快速、反复、非节律性、不自主和刻板的运动和发声性抽动以及伴随某些心理行为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病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可能是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综合征[1].  相似文献   

15.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指以某一组或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多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起病,5~10岁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以运动性抽动(motor tics)和(或)发声性抽动(vocal tics)为特征[1-2]。抽动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与情志、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每因劳累、学习压力大、受委屈或被批评后病情加重或复发,部分患儿可共患多动障碍、强迫  相似文献   

16.
抽动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多发的肌群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其他行为症状,发病时,影响患儿正常的生活、学习。本医案中患儿刘某,男,7岁2个月,不自主出现眼部肩部肌肉收缩,呈现挤眉眨眼、耸肩摇头,动作形式固定且无节律性,伴有喉中低咳,临床诊断为抽动障碍。采用脏腑图点穴法配合针刺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疗效佳。  相似文献   

17.
<正>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现代医学运用各种神经阻滞剂(神经抑制性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保守治疗或者神经外科治疗[1]。  相似文献   

18.
局部针刺治疗抽动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以局部针刺治疗运动抽动为主的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方法:19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114例)、西药组(82例)。针刺组以局部针刺治疗,西药组口服硫必利片。采用耶鲁抽动障碍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评分,判定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YGTSS运动抽动评分明显改善;针刺组与西药组显效率分别为90.4%和84.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西药组治疗短暂性抽动(TTD)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83.3%(P0.05),针刺治疗TTD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针刺组3种不同类型的TD疗效分别为100.0%、88.2%、84.2%,针刺治疗TTD疗效优于慢性多发性抽动(CTD)及抽动综合征(TS)(均P0.05)。结论:针刺与药物治疗TD的总体疗效相当,但针刺治疗TTD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治疗,针刺治疗TTD的疗效也优于针刺治疗CTD及TS的疗效,说明及早干预治疗效果理想,有可能防止病情发展为CTD或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健脾调肝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健脾调肝法治疗T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YGTSS)评分有效率[OR=2.79,95%CI(1.74,4.45),P<0.0001]、YGTSS评分[MD=-1.28,95%CI(-2.17,-0.38),P=0.005]、中医证候有效率[OR=5.97,95%CI(3.02,11.82),P<0.00001]、中医证候积分[MD=-4.76,95%CI(-5.49,-4.03),P<0.00001]、不良反应[OR=0.07,95%CI(0.03,0.20),P<0.00001]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调肝法可提高小儿TD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抽动秽语综合征(multiple tics-coprolalia syndrome)又称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IS),多在2~15岁间起病,男孩多见[1].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的综合征,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和思维及其他行为症状[2].近年来,我们应用心理疗法结合针刺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