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对黔北引种射干 (以下简称引种射干 )发生变异进行实验检验。方法 :经引种射干与正品射干 (以下简称射干 )在基源、性状、薄层色谱、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的对比实验。结果 :基源相同 ,但引种射干质量与射干质量标准规定有差异。结论 :引种射干的取舍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黔北引种射干质量变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黔北引种射干(以下简称引种射干)发生变异进行实验检验。方法:经引种射干与正品射干(以下简称射干)在基源、性状、薄层色谱、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的对比实验。结果:基源相同,但引种射干质量与射干质量标准规定有差异。结论:引种射干的取舍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99-1701
目的:优化射干抗炎止咳有效成分白射干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白射干素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DAD检测,对药材提取过程中提取溶剂、溶剂倍数以及提取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分析,设计优选出射干中白射干素的提取工艺。结果:白射干素最佳提取工艺为加70%乙腈8倍量、8倍量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白射干素提取率高,适于射干药材中白射干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ITS2序列对药材射干与川射干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研究,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提取射干、川射干及其混伪品和近缘种的DNA,经PCR扩增后测序,通过CodonCode Aligner V3.7.1对测序序列进行质量分析和拼接,基于MEGA5.1中的K2P模型计算射干与川射干及其混伪品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射干的ITS2序列比对后长度为272 bp,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平均GC含量为52.22%。川射干的ITS2序列比对后序列长度为268 bp,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004,平均GC含量为67.87%。射干、川射干的种内最大K2P距离均小于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距离。基于ITS2序列构建NJ 聚类树,射干、川射干能各自聚为一支,呈现出较好的单系性,能很好地与其混伪品白及、山菅、黄花射干,以及近缘种德国鸢尾、北陵鸢尾明显区分开。结论:ITS2序列在药材射干与川射干及其混伪品和近缘种的鉴定方面具有很好的鉴定效果,对保障射干与川射干的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射干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跃年  王淑霖 《中草药》1999,30(9):700-702
报道前人对射干及其混淆品川射干白射干,扁竹根的鉴别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701-1703
目的:文章以古籍文献中射干用堇竹叶炮制为切入点,从组分变化角度对射干减毒增效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按古籍中的方法用堇竹叶制射干,煎煮时间从午时至亥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射干与堇竹叶共煎前后,射干药材中异黄酮苷类成分射干苷、野鸢尾苷及苷元成分鸢尾黄素的含量。结果:与堇竹叶煎煮后,射干苷和野鸢尾苷分别减少了44.88%和65.25%、鸢尾黄素含量基本不变。结论:堇竹叶制射干后,药材中各异黄酮成分含量变化差别较大,黄酮苷类成分被去除较多,故推测射干减毒增效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炮制后射干中异黄酮成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训红  潘金火  王玉玺 《中草药》2000,31(10):739-740
以活性成分芒果苷(mangiferin)作为质控指标,用RP-HPLC法对7个野生或栽培的射干、1个射干的茎叶和3个射干的代用品,共11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射干中的芒果含量明显高于其代用品:川射干(鸢尾Iris tectrnum)和白射干(野鸢尾I.dichotoma)。不同产地的射干也有一定的含量差异(P〈0.05)。本法快速简便,测定数据可作为射干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历代主要本草著作所载射干进行了考证,分析射干及其混淆品-鸢尾、蝴蝶花、白射干之间的异同以及形成混淆的原因,为准确识别和使用射干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川射干中总黄酮和射干苷的含量差异,为寻找优质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川射干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以射干苷为指标性成分,在265nm波长处进行测定。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川射干药材中射干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BEH C_(18)(50×2.1mm,1.7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15:85),流速0.4ml·min~(-1),检测波长265nm,柱温35℃。结果:不同产地川射干中总黄酮含量为83.3~168.0mg·g~(-1),射干苷含量为33.4~86.1mg·g~(-1),10个产地川射干药材中,总黄酮和射干苷均以成都地区含量最高。结论:不同产地川射干中总黄酮和射干苷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应注意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具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之功效;鸢尾为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的干燥根茎,功主消积、破瘀、行水、解毒,与射干不同,但因鸢尾的性状与射干极为相似,故而常被混淆为射干入药。笔者结合工作需要,对射干和鸢尾的紫外吸收光谱做了对比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川射干中射干苷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伟  李路军  李宇  韩凤梅  陈勇 《中草药》2006,37(2):209-210
目的从川射干中制备射干苷。方法提取液经DM 4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制备川射干总异黄酮,总异黄酮再经半制备型色谱分离制备射干苷。结果产品经熔点、薄层色谱、IR、UV、ES I-M S、NM R分析,并与文献对比,确定为射干苷,质量分数>98%。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制备的射干苷纯度高。  相似文献   

12.
射干与白射干、川射干(鸢尾)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射干与白射干、川射干对组胺、醋酸所致小鼠皮肤或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巴豆油所致炎性渗出、大鼠的透明质酸酶性足浮肿、大鼠甲醛性脚肿胀以及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三者还均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急性毒性小。射干和白射干还能抑制流感病毒(A_1/京防86—1),但川射干则无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射干扶正口服液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以方中君药射干的主要有效成分射干苷为指标,用正交实验法对射干口服液进行制备工艺的筛选.结果:射干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1B2C2D2,即每次加水8倍,煎煮2次,第1次2小时,第2次1.5小时,醇沉浓度为50%.结论:优选出的射干口服液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射干具有清热解毒、降气祛痰、散血消肿、利咽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毒痰火郁积、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外敷治疮毒肿痛.川射干、白射干作为射干的伪品在基层中药房时常出现,在此将射干及其伪品分别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15.
探究射干性味的变化,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中药射干提供理论依据,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采用文献考证的方法并结合其功效主治对射干进行性味考证。经考证研究发现,射干的味多记载为"苦",少数文献记载为"辛";历代文献对射干性的记载主要围绕在"微温"与"寒"(微寒),明代及以前其性以"微温"为主,明代以后其性以"寒"(微寒)为主。纵观射干性味的演变过程,推测射干的性味应为"辛,苦,微温"。性味考证可为中药射干的性味学、药效学研究及临床精准应用等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田成旺  马丽娜  张铁军  韩世柳 《中草药》2009,40(7):1073-1075
目的 优化射干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建立射干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L9(34)正交设计安排试验,用TLC对射干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 射干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为加10倍量70%乙醇、加热煎煮2次,每次2 h,射干苷转移率可达93%;薄层色谱中可检出特征斑点;射干苷在0.1712~1.712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99%.结论 提取工艺合理,HPIC法易于操作,重复性好,能够控制射干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川射干野生资源进行产量性状调查研究。方法文献查证川射干野生资源分布区域,走访调查分布区域生态环境,收集野生资源,进行产量性状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川射干野生资源分布较广,川内较多地方均有分布,其中井研、中江的川射干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产量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川射干产量性状与其块茎宽度、厚度相关极显著,而与长度相关不显著。结论井研、中江的川射干野生资源可以考虑作为最佳的产地或种源。提高川射干块根的宽度和厚度是高产品种的主要育种目标,单纯地增加其块根长度很难获得理想的产量效果。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08-2609
目的:研究大鼠肠道水解酶(LPH酶)对射干黄酮苷中射干苷及野鸢尾苷大鼠肠道吸收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射干苷及野鸢尾苷含量,比较加入LPH酶抑制剂葡糖酸内酯前后,射干苷、野鸢尾苷肠道吸收率变化。结果:与未加入抑制剂前比较,2个射干黄酮苷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水解抑制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射干苷在4个肠段的水解抑制率分别为66%、52%、43%、38%;野鸢尾苷分别为51%、45%、26%、31%。结论:LPH酶抑制剂葡糖酸内酯能一定程度地抑制射干苷和野鸢尾苷的水解,提示大鼠肠黏膜上的LPH酶可能参与了射干中射干苷和野鸢尾苷在肠道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9.
汪刚  刘效筠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40-1540
目的观察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病例80例,随机分为射干病毒注射液治疗组,病毒唑注射液对照组。结果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为95.0%,优于病毒唑注射液,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杨万军  张伟东  王莹  王青  顾宜  王荣  王晓娟 《中成药》2012,34(11):2094-2099
目的探讨麻黄与射干配伍对大鼠体内射干异黄酮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后分别灌胃给予射干浸膏及射干麻黄配伍浸膏,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建立UHPLC-MS/MS方法测定血浆中射干异黄酮类成分射干苷元、野鸢尾黄素及次野鸢尾黄素的量,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给予射干浸膏和射干麻黄浸膏的t1/2分别为射干苷元3.06 h、3.82 h,野鸢尾黄素3.62 h、3.78 h,次野鸢尾黄素3.64 h、3.93 h;Cmax分别为射干苷元132.66μg/L、156.34μg/L,野鸢尾黄素288.38μg/L、250.8μg/L,次野鸢尾黄素165.13μg/L、144.41μg/L;AUC(0→7t)分别为射干苷元1 149.88μg.h/L、1 410.65μg.h/L,野鸢尾黄素1 158.91μg.h/L、1 940.67μg.h/L,次野鸢尾黄素573.41μg.h/L、727.70μg.h/L;配伍前后的Tmax均为0.25 h。结论与射干组相比,配伍后射干苷元的t1/2显著延长;3个成分的AUC(0→7t)均显著增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的Cmax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