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以2.0~2.6公斤的雄性家兔为实验对象,以甩头或甩尾反应的潜伏期ERL作为观测指标,观察了电针“足三里”和“昆仑”镇痛的适宜频率和纳洛酮对不同频率电针镇病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不论头部或尾部测痛都是2~15Hz的镇痛作用最强,其次为15Hz≥2Hz>30Hz>60Hz≥100Hz。将各频率组的头部电针有效率与尾部电针有效率分别进行x^2检验,发现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强度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观察了低频弱电针(10赫兹,3伏)、高频弱电针(200赫兹,3伏)、低频强电针(10赫兹,6伏)和高频强电针(200赫兹,6伏)的即时镇痛效应和镇痛后效应。结果表明,低频电针的即时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强电针优于弱电针;而高频电针的镇痛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弱电针优于强电针。  相似文献   

3.
周岩  罗非 《针刺研究》1990,15(4):310-314
<正> 大量资料提示,电针刺激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释放阿片肽而发挥镇痛作用。近年来又发现,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可激活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种类的阿片肽:低频(2Hz)电针促进脑啡肽释放,高频(100Hz)电针促进脊髓中强啡肽的释放。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大鼠电针不能引起镇痛效果,称为“电针无效鼠”,测定这些大鼠脊  相似文献   

4.
电针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然而,反复多次电针会引起电针镇痛效应下降,导致电针耐受,严重影响电针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关于电针耐受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电针耐受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包括急性与慢性耐受;(2)电针与吗啡的交叉耐受;(3)抗阿片类物质,如胆囊收缩素、孤啡肽和血管紧张素Ⅱ等,参与电针耐受;(4)其他参与电针耐受的物质,包括谷氨酸受体及转运体、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5)参与电针耐受的细胞内第二信使,包括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和Ca2+。目前,电针耐受的研究仍缺乏深入性,对其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电针对实验性癫痫的抑制效应,探索治疗实验性癫痫的最佳电针条件.方法:在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以诱导急性实验性癫痫.造模30分钟后,以1 mA/100 Hz和1 mA/10 Hz电针分别在水沟 大椎、筋缩 腰奇、内关 曲池、丰隆 涌泉四组穴位施治,以Racine行为学评分和脑电记录作为疗效评价的方法.结果:行为学评分结果表明:除1 mA/10 Hz电针内关 曲池外,低频(10 Hz)和高频(100 Hz)电针均可抑制实验性癫痫的发作(和对照组比较尸<0.05或0.01);2)在低频电针(10 Hz)治疗组中,丰隆 涌泉穴位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穴位组(P<0.05或0.01);3)高频电针(100 Hz)治疗组中,不同穴位之间的疗效差异不明显;4)总体而言,除筋缩 腰奇穴位组外,高频电针(100Hz)的治疗效果优于低频电针(10 Hz)(P<0.05或0.01).与此同时,脑电图记录也显示出电针具有降低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电频率和幅度等的作用.结论:电针可以减轻实验性癫痫大鼠的癫痫发作,其效应与电针参数和穴位的选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音乐电针与脉冲电针在行为学和神经电生理学两个方面镇痛作用的对比观察,证实音乐电针镇痛作用的优越性。方法:将大鼠分为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热甩尾反射和尾核、海马痛兴奋性和痛抑制性神经元细胞放电技术作为检测指标,探讨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对腧穴兴奋性的调节,分析两种电针镇痛作用的效果。结果:音乐电针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脉冲电针。脉冲电针多次应用后,针刺效应作用出现逐渐减弱现象,表明机体穴位产生了电针耐受作用,而音乐电针则未出现针刺耐受。结论:音乐电针疗法具有克服电针耐受作用,从而能更好地发挥穴位功能。  相似文献   

7.
曹蔚鸿  邓颖 《针刺研究》1993,18(1):48-52
电针在急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上有镇痛作用,但不同电针参数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用100赫芝和15赫芝两种频率电针关节炎大鼠阳陵泉穴,可见低频电针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低频电针组脊髓谷氨酸含量低于高频电针组,γ-氨基丁酸含量在两组间无明显著差别。结果提示脊髓谷氨酸可能与不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不同频率电针足三里、太冲穴对大鼠游泳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大鼠游泳耐力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频率参数。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以大鼠负重游泳时间为指标,分为对照组、非穴组、电针组[2Hz(低频)组、15Hz(中频)组、100Hz(高频)组],取足三里、太冲穴,观察针刺前后游泳耐受时间的变化。结果针刺后,15Hz和100Hz组游泳时间有增加,针刺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15Hz组游泳时间升高的百分率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足三里、太冲穴给予频率为15Hz的电针具有提高大鼠游泳耐力效应,15Hz电刺激可能是所要筛选的最佳频率参数。  相似文献   

9.
梅林  朴素芬 《针刺研究》1992,17(3):179-182
<正> 在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中,有资料表明,低频2赫电针引起的镇痛可被甲啡肽抗体对抗,高频100赫电针镇痛可被强啡肽抗体对抗,而变频2~15赫电针镇痛既可被甲啡肽抗体、也可被强啡肽抗体对抗,  相似文献   

10.
王晓民  韩济生 《针刺研究》1989,14(1):145-146
本工作以2.0—2.6公斤的雄性家兔为实验对象,在一侧后肢相当于“足三里”和“昆仑”穴的部位进针,用辐射热照射家兔鼻唇部皮肤引起甩头的潜伏期(ERL,s)作为伤害性反应的指标。将血管紧张素Ⅱ(AⅡ)或AⅡ的抗血清注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或伏核内,观察AⅡ在电针镇痛和电针耐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