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病机探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消化性溃疡以上腹反复疼痛、消化道黏膜、肌层和 /或浆膜层受到损害为特征 ,传统医学属“胃痛”、“胃脘痛”范畴。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 ,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但对其病机的认识仍停留在“胃气郁滞 ,胃失和降 ,胃之气血瘀滞不通 ,不通则痛[1] ”上。为深入研究消化性溃疡 (胃体溃疡 )病的治疗 ,笔者从消化性溃疡的病机着手 ,作一简要探讨。1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溃疡好发于胃体小弯、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 (胃底、胃大弯少见 )。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 ,慢性周期性发作 ;常见于空腹…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诊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由忧思郁怒、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感受外邪等导致胃之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亦有因脾胃虚弱,络脉失养,不荣则痛。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邪气犯胃所致胃脘痛多属急症、实证;脏腑失调,胃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者,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痉挛、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多见于急性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和胃神经官能症。确诊需采取胃镜检查或病理检查,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胃为多气多血之腑,病则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据《中医内科学》第七版教材,胃脘痛分型为:(1)寒邪客胃;(2)饮食停滞;(3)肝气犯胃;(4)肝胃郁热;(5)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辨治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古代文献称之为“心下痛”、“胃心痛”、“胸腹痛”等等。多由情志不舒、饮食失调、寒邪外侵等因素而致,病理关键在脾胃升降失常、气血瘀滞不畅,不通则痛。治疗上则以“通”为法,理气和胃而止痛。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病因病机胃居于中焦,通过经脉与脾相连,合称“后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胃病者腹胀 ,胃脘当心而痛。”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 ,主受纳腐熟水谷 ,各种原因皆能引起胃受纳腐熟之功能失常 ,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 ,究其原因尤以饮食不节 ,情志不遂关系最为密切。其临床症状较为复杂 ,痛时可牵连胁背 ,或兼见胸脘痞闷 ,恶心呕吐 ,便血 ,呕血。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均与此有联系。大凡治疗胃脘痛根据具体病机分别采用温清、消补、祛邪、理气的方法 ,但往往因用药选用失当 ,而引起它症出现。以下是笔者治疗胃脘…  相似文献   

6.
许纪全 《河北中医》2003,25(10):749-751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一般是指上腹部发生的疼痛 ,通常也称为“心口痛”。如《医学正传》指出 :“古方九种心痛 ,详其所由 ,皆在胃脘 ,而不在心。”引起胃脘痛的原因很多 ,临床上归纳起来有外邪犯胃、肝气郁结、饮食失调、脾胃虚弱等许多方面。导致胃脘痛的原因虽多 ,但其病机一致 ,均为胃络阻滞 ,不通则痛 ,或胃络不得濡养而发生疼痛。笔者应用已故浙江省名老中医许永茂主任中医师的验方归芍附桂姜术汤治疗脾胃虚寒、实寒所致的胃脘痛 ,特别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疼痛 ,屡用显效。现介绍如下。1 归芍附桂姜术汤药物组成及…  相似文献   

7.
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胃脘痛发生原因。王灿晖教授作为当代著名温病学家和中医内科学家,根据胃脘痛的基本病机,遵循"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理气和胃"法,取得显著疗效。笔者选取两则典型案例,将王灿晖教授运用理气和胃法治疗胃脘疼痛的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8.
浅谈活血化瘀法防治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是一种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常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由于“不通则痛”,“病久入络”,“久痛必瘀”,以及气虚、气滞均可导致血瘀,表明血瘀在溃疡病中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活血化瘀法对防治消化性溃疡病有深远的意义。1病因病  相似文献   

9.
任小强 《河北中医》2005,27(9):672-672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病机为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病位在胃,涉及肝脾.辨证以寒、热、虚、实,气滞,血瘀为纲.治宜疏理气机以止痛.笔者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分4型进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的病证,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刘惠武主任医师根据不同病机采取相应治则,在治疗胃阴虚型胃痛时选用香砂益胃汤,取得了良好疗效,举一例验案进行了佐证。  相似文献   

11.
杨贵荣治疗胃痛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所云:“胃痛者,腹撑胀,胃脘当心而痛”,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杨贵荣副主任医师临床30多年,对胃痛一症见解独到,见地颇多,笔者有幸随其左右,获益良多,现集其要者,简介如下:1胃脘作痛,首责之肝脾胃的收纳运化,中焦气机升降,均有赖于肝之疏泄,《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杨老师认为胃痛当需首责之肝,盖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脾胃运化失司,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故发胃痛。当今时代,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2.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5,20(1):17-18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是胃肠道常见疾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 ,病因是由外感邪气 ,内伤饮食 ,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 ,气机郁滞 ,胃失所养 ,胃络瘀阻 ,不通则痛 ,导致的上腹胃脘疼痛为主的病证。自2 0 0 1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 8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具有明显的胃脘痛、胃脘不适、胀满纳呆、嗳气、恶心等胃病症状 ,经本院纤维胃镜检查并活检病理证实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诊断根据卫生部制订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胃脘”及“胃痞”的辨证标准 ,对HP相…  相似文献   

13.
靳锋 《西部中医药》2000,13(2):20-21
胃脘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各种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胃癌等 ,其发病多与饮食 ,情志有关 ,此外尚有因寒 ,因热 ,因虚 ,因淤而痛等。《素问》云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 ,膜原之下 ,血不得散 ,小络引急故痛”。又如《证治汇补方》言 :“服寒药过多 ,致脾胃虚弱 ,胃脘作痛”。又如《医学正传》云 :“胃脘当心而痛……未有不由清痰食积郁于中 ,七情九气触于内所致焉”。胃脘痛的病因虽有种种 ,但其发病机理却有一个共同之处 ,即气血淤阻 ,不通则痛。因此 ,治疗的关键就在一个“通”,故立法用药应以理气活血 ,和胃止痛为主。1 组方遣…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属中医学"脏结"、"胃脘痛"、"厥心痛"范畴,以胃脘部位痛如刀割、恶心呕吐、全腹肌紧张为特征。本症病位在胃、十二指肠,病机为在胃脘病基础上,病邪阻滞而致的实痛、热痛。临证根据病程分期进行辨证论治、辨证施护可获良效。1辨证分型1.1气滞血瘀期(闭孔期)起病急骤,剧疼难忍,发自胃脘,迅及全腹,腹肌硬紧,拒按拒动。痛则不通,此为气血瘀闭之象;食  相似文献   

15.
肖香群 《陕西中医》2014,(1):124-125
<正>胃脘痛俗称"心口痛",即上腹部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脾胃病症。引起胃脘痛的病因虽多,但其病机不外乎胃失通降,不通则痛。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艰涩不畅为主要症候的一种病证,病机主要为大肠传导功能障碍,大肠通降失常所致。因此调畅胃肠的通降功能,是治疗胃脘痛兼便秘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绪言消化性溃疡之名称不见于祖国医学文献,而其所具有之各种证状,如胃脘痛、胃心痛、肝气痛等的描述,则散见于历代医籍及其它文献中,如灵枢胀论:“胃胀者,胃脘痛,妨于食,大便难”,素问举痛论:“胃病者,胃/n胀,胃脘当心而痛”,“厥心痛,腹胀满,心痛甚者,胃心痛也”,灵枢:“中脘穴者属胃,隐隐痛者,胃脘痛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切其脉,得肝气,肝气浊而静,此内关之病也”等都隐约地将该病各种不同阶段的证候形容出来。关于病因方面,如灵枢调经论:“因饮食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逐步演变为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以慢性周期性并伴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特点,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笔者根据溃疡病的症侯特点和临床病机演变规律,自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自拟“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2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胃脘痛又称胃痛[1],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痉挛、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3],临床以脘胁部胀满或胀痛、吞酸、嗳气、呃逆、脉弦为主要表现。常兼见情志抑郁、不欲食、善太息、胃脘嘈杂等。其发病因素多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感受外邪等导致胃之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亦有因脾胃虚弱,络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4]。笔者对有关胃脘痛从肝论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李文艳 《陕西中医》2003,24(7):670-671
胃脘痛是指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 ,是临床常见病证 ,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胃下垂 ,胃痉挛 ,胃神经官能症 ,十二指肠炎 ,胃癌及部分肝炎 ,胆囊炎 ,胆石症 ,胆道蛔虫症 ,胰腺炎等均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临床常见导致胃脘痛的病因有肝气犯胃 ,寒邪客胃 ,饮食伤胃 ,湿热阻胃 ,瘀血停胃 ,痰饮凝胃 ,蛔虫扰胃 ,脾胃虚损。胃痛的病因 ,虽有前述八种不同 ,便其发病机理却有共同之处 ,即胃气阻滞 ,胃失和降 ,胃之气血瘀滞不通。故胃脘痛的治疗大法为理气和胃旨在疏通气机 ,通而痛止。常见治法总…  相似文献   

20.
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经常发作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常兼有胀满、嗳气、呕恶、纳差等症状。临床虽可分为寒痛、热痛、虚痛、实痛等,但多以气郁寒滞为主。因病邪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作者在临床上针对这一病机特点应用舒肝和胃,温散通降法,治疗脘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0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病例选择参照1986年全国胃炎会议拟定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炎和溃疡病,排除胃下垂,胃癌及肝,胆病等。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4.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