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1次/d静滴,连用20d,甘露醇作为基础治疗药物.于治疗第10天和第20天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肢体功能变化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0天和第20天治疗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NIHSS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制剂治疗原发性脑出血急性亚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制剂血栓通注射液对原发性脑出血急性、亚急性期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6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300 mg,1次/d静滴,连用21 d,甘露醇作为基础治疗药物。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11,21天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神经功能采用NIHSS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第11,21天治疗组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P<0.01),NIHSS评分降低(P<0.01)。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制剂血栓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李丹  李泽宇 《中医药研究》2011,(11):1337-133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同时进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的测定,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TA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每日静脉输注1次,连用14d,其他常规治疗同对照组。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行TAT含量的测定;神经功能改变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4h两组血肿体积均无明显改变,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肿体积缩小(P〈0.05)。治疗后24h两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均增大,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范围减小(P〈0.05),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SS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14天两组TAT含量均减低,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急性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改善神经功能,并可以有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并头针透刺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甘露醇降颅内压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及头针透刺,对照组单用甘露醇,观察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7、21d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范围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7d治疗组血肿体积略有缩小,优于对照组;两组血肿周围低密度面积均有扩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1d治疗组血肿减小较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肿周围低密度面积明显减少,对照组血肿周围低密度面积扩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凝血酶抑制剂-疏血通注射液并中医头针透刺治疗脑出血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采用成组设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甘露醇、呋塞米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防止出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5%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1次/日,连续21 d。于治疗第4天、第10天和第21天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两组血肿体积、NIHSS评分总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于治疗后第10天、第21天治疗组血肿体积、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两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范围总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第4天、第10天和第21天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疏血通对于小于30 mL,6 h~24 h后稳定脑出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促进血肿吸收、缩小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予吡拉西坦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21d;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15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21d;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14、21天分别用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及其周围水肿面积,并根据中国卒中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比较对照组,治疗组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面积明显缩小(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48.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促进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吸收,缩小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开塞通胶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亚急性期血肿的吸收、血肿周围水肿区面积的改变,以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甘露醇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开塞通胶囊每次0.6g,3次/d,连用21天。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11、21天,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区面积,神经功能评分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第11、21天治疗组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区面积均缩小(P<0.05),NIHSS量表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8.
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出血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 (ICH)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将 68例ICH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33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 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 25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 14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15天观察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 .05,P<0 .001)。提示丹参注射液能促进ICH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双黄通腑颗粒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符合诊断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对照组一般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黄通腑颗粒治疗,在入院第1、5、9天采用颅脑CT测量,依据多田氏公式计算两组患者脑血肿量的大小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并进行中医证候学评估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积分.结果 在入院治疗第5、9天,实验组在中医证候学评估积分、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估积分、血肿量大小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黄通腑颗粒治疗脑出血,在减轻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脑血肿以及改善中医症候学评估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积分方面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在病情稳定后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入院第1日、第7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近,出院日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以治疗组降低尤为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于脑出血稳定期应用有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立 《中医药导报》2009,15(6):76-77
目的:探讨CT评价天麻钩藤汤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天麻钩藤汤内服,同时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于治疗第14天和第21天复查CT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14天和第21天两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两组比较,其血肿体积缩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缩小的差异第21天时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能为天麻钩藤汤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原发性脑出血周围水肿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及支持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疗程均为7 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进行C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化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能促进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缩小及神经功能缺失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用蛭龙醒脑胶囊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控制脑水肿,另予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脑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蛭龙醒脑胶囊。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T平扫脑出血量体积、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蛭龙醒脑胶囊能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角颗粒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9例符合条件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角颗粒治疗,在入院第1天.治疗后第4天、第8天采用颅脑CT测量,依据多田氏公式计算两组患者脑血肿量的大小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量大小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大小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治疗后第4天、第8天,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量大小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黄角颗粒治疗脑出血无论在减轻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脑血肿方面,还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每日静点1次/d,通心络胶囊2粒3次/d,共用14 d,对照组(28例),用丹参注射液20 mL,每日静点一次,共用14 d。结果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92.8%,高于对照组71.4%(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64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d、14d对比发现血肿吸收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而且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示: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脑出血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104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在病程第2~3d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20ml(加入液体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21d,后改为口服复方丹参片2~4片,每日3次;同期西药常规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治疗组在促进颅内血肿吸收、清除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辅以复方丹参治疗,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病后早期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Tau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血清hs-CRP、IGF-1及Tau蛋白水平;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血肿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估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第2周、4周血清hs-CRP、Tau蛋白水平及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而IGF-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尼莫地平能够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hs-CRP及Tau蛋白水平,提高IGF-1水平,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ICH)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凝血指标及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140例ICH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辅疗组,各70例,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辅疗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肿周围水肿情况、神经功能(SS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甲状腺激素。结果 辅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65/70),高于西药组的78.57%(55/70)(P<0.05);治疗后,两组周围水肿情况和SS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辅疗组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体积低于西药组,SSS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下降,且辅疗组下降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降,且辅疗组TSH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急性ICH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减少水肿及血肿周围低密度体积,修复神经损伤,改善机体凝血功能,降低TSH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何时开始应用改善循环药物.方法:将8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于发病1周后开始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静脉点滴,常规组内科治疗不变,同时于发病后1周、2周分别复查颅脑CT,了解血肿吸收变化情况.结果: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肿吸收速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无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如没有用药禁忌的情况下,应用改善循环药物有利于改善血肿周围微循环障碍,促进血肿吸收[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