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格是心理学的核心词汇之一,人格理论是各个心理流派的基础理论之一。目前西方心理学的人格理论大多从当前时间点进行平面架构,而中医心理学深受中医学思维的影响,恒动发展观、整体观及阴阳辨证思维等为中医心理学人格理论建构提供了方法学基础,从而建立了动态发展、立体及整体性的人格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人格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阐述了意识的整体本质,但是没有深入意识领域,实践上需要结合现代心理学的巨大优势,建立中医人格心理学。阴阳五行是人体的功能系统,而人格是心理行为模式,是功能的调控格式。元神是人的本我。中医心理学可以建立以功能五脏为核心的五因素人格模型。而脑基因组是完全不同于体基因组的,中医心理学结合脑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的意识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各讲述了人心理的一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人的心理整体过程。而结合的关键在于元神支配下形成的人格参照模式,人格参照模式是人的心理行为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中医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各讲述了人心理的一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人的心理整体过程.而结合的关键在于元神支配下形成的人格参照模式,人格参照模式是人的心理行为的背景.  相似文献   

5.
全文从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先天禀赋和后天家庭教养方式4个方面介绍人格形成过程与外界的关系。这是在中医整体思维启发和指导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长期临床研究而提出的"系统发展理论",对破解西方人格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几大难题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人格体质论是基于中医“形神合一”理念,源于《黄帝内经》人格、体质相关描述建立起来的心身相关学说,其对中医学及中医心理学关于心身的形成、发展、相互影响的认识及心理、心身疾病的治疗预防有重要意义.结合文献研究及现代医学、中医学、心理学相关研究,对中医人格体质论的内涵做出阐释,以明确该学说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神经症患者之间中医素质分布的差异,以及各自与现代人格测查的对比关系.方法以<内经>"阴阳五态人"为人格分型依据,对神经症患者和心理正常者对照研究,并做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MMPI).结果神经症患者心理成熟程度较正常人低,有显著差异.结论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符合现代心理学中易发神经症者的特点,符合现代医学中控制力过强需要治疗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再论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3年前设计的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六论"框架,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完善和调整,重新提出新的"七论"框架.其中"三才整体论"和"形神合一论"的整体观,是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基础;"心主神明论"阐明了心身活动一元论的藏象学基础;"心神认知论"和"五脏情志论"是中医心理学对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认识;"阴阳睡梦论"是用阴阳变化阐述睡眠与梦的中医心理学睡梦理论;"人格体质论"是基于"形神合一论"基础上的具有中华本土特色的中医心理学人格学说.  相似文献   

9.
中医人格分型与现代人格测查对社会症患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冬芬 《天津中医》2002,19(1):53-54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神经症患者之间中医素质分布的差异,以及各自与现代人格测查的对比关系。方法:以《内经》“阴阳五态人”为人格分型依据,对神经症患者和心理正常对照研究,并做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MMPI)。结果:神经症患者心理成熟程度较正常人低,有显著差异,结论: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的符合现代心理学中易发神经症者的特点,符合现代医学中控制力过强需要治疗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鲁杰  张其成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1982-1984
基于传统思维方式尤其是中医意象思维的独特心理认知方式,在整体的、动态的、直觉的思维特征影响下,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与思维认知结构。从中医意象思维这个整合路径出发,探讨并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中国心理学理论体系,必定是最适合中国大众的心理学范式,同时,也能帮助消除现代心理学的"不统一危机",为世界临床心理提供一条大道至简的独特认知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气功入静状态下的人格重塑技术,以丰富现代临床的心理治疗.方法 在整理治疗经验的基础上,介绍气功入静状态下的人格重塑技术.结果 气功入静状态下的人格重塑技术通过一系列技术实现人格改变.结论 气功入静状态下的人格重塑技术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上海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上海市学生人格偏离和人格障碍的流行强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R)、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和一般情况问卷对上海市某重点大学二年级学生的人格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在1846名大学生中PDQ-R总分为(19.8±7.6)分,阳性率为5.92%;确诊人格障碍46例,患病率为2.49%;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1.03%)和构成比(34%)均为最高。结论:大学生中人格障碍患病率较高,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家庭经济收入过低、独生子女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等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中医体质、人格特质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68名大学生进行体质、人格特质、焦虑测量,并对调研资料进行差异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焦虑组体质显著差于正常组体质,且两组人格特质有显著差异;(2)焦虑与气虚、阳虚、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淤血、气郁和特禀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神经性、随和性、严谨性存在显著相关;(3)回归分析发现正常组中,焦虑=0.205×气郁质+0.290×神经质+0.172×气虚质+0.147×阴虚质;焦虑组中,焦虑=0.202×痰湿质+0.317×神经质+0.330×特禀质。结论:焦虑同时受体质和人格特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提示,我们在失眠症的诊疗时应当认识到失眠症的发生是与原发性疾病、个体中医体质类型、人格特质及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其中个体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人格特质是引起失眠症的重要内在因素.近年来已经出现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拟对国内失眠症患者的中医体制类型与人格特质分析的现况加以总结和分析,并简要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是影响更年期妇女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而人格、体质特征则决定了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文章就近十几年有关更年期妇女人格、体质及其生存质量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健康人格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心理基础。而目前许多高等医药院校在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方面,普遍重视不够。本文从学校、教师、失学生自身三个角度,试探索出一套适合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建立和发展的培养模式,以期为对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借助规范化、标准化的量表评价方法进行针灸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量和质上的双重飞跃。通过分析近5年来量表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应用量表的广度不够,量表体现针灸的优势和特色不足以及缺乏严谨的信效度检验,并对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肝郁化火证是中医情志致病理论的重要病机之一,其在临床各科均十分常见,病因多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致郁而化火.肝郁化火证的病机演变比较复杂,可伤阴,还可犯胃、刑金、扰肾、冲心、甚动风夹痰,形成更复杂的病机.肝郁化火证属于里实热证,治疗时除了清肝泻火,还要疏肝解郁.目前,对于肝郁化火证的基础研究,一般认为,肝郁化火时,机体处于炎症反应状态;神经-体液代谢失调;交感神经机能偏亢;机体代谢旺盛,能量储备减少.肝郁化火证患者的易感因素可能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色氨酸羟化酶基因多态性关系较密切,心理学也证实了TABP之人肝火证的易感性.本文就目前肝郁化火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其相关的现代本质研究进行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典型“五态人”情志激活后在模糊面孔表情迫选任务中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成分差异。方法:通过五态人格测验筛选出典型“五态人”,即阳性人格组、阴性人格组、非典型人格组各10名,以ERP技术分析各组被试在喜、忧、中性情志激活条件下,在模糊面孔表情迫选任务中的脑电成分差异,进行人格组×情志激活条件×脑区的三因素混合方差分析。结果:实验成功诱发P2、N2成分,非典型、阴性人格组的P2波幅峰值显著高于阳性人格组,在中性情志、忧情志激活条件下,阳性人格组P2潜伏期显著长于阴性人格组与非典型人格组(P<0.01)。对于N2波幅,阴性人格组>阳性人格组>非典型人格组(P<0.01),对于N2潜伏期,非典型人格组大于阳性人格组及阴性人格组(P<0.01)。结论:对于典型“五态人”,阳性人格组的P2成分波幅较低,潜伏期较长,N2成分波幅较低、潜伏期较短;阴性人格组P2成分波幅较高,潜伏期较短,N2成分波幅较高、潜伏期较短;情志激活结果显示,“喜”情志激活后N2波幅低而潜伏期短,“忧”情志激活后N2波幅高而潜伏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