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点,一般正常人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95毫米汞柱。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约95%以上患者,其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除了高血压病本身血压增高有关症状外,长期高血压还可以影响心、脑、肾的功能,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之一。中医目前没有关于高血压病的占籍记载,根据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为“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时间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方法:选择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调神摄生、择时服药以及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的血压控制有效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时间护理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甚至造成其功能衰竭的疾病。目前,我国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原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占高血压发病率90%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多认为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解机制发生障碍而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目前我国危及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高血压的治疗护理十分重要,现就本人对高血压病的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进行治疗的18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时,与传统单独应用左旋氨氯地平相比,联合脑心通胶囊可以提高降压效果,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叶酸片在H型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且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0μ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后2组患者Hcy及血压水平的变化,并统计治疗及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Hcy水平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而治疗12周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12周后2组收缩压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治疗4周及12周后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在降低Hcy、控制血压以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效果优于依那普利片。  相似文献   

6.
肖荣 《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2):61-62
高血压病是慢性终身疾病,它所引起的脑卒中、心脏病、肾病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并加强高血压痧病人的血压监测及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对维护病人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用羚羊钩藤汤治疗高血压病后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健康教育指导,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探讨组各58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和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并统计以往2年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低于探讨组(P0.05),探讨组治疗后的ba PWV、ABI异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探讨组显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发生率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可通过密切监控患者血压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阻碍动脉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年龄大于60岁人群中,血压或三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及舒张压〈90mmHg,则诊断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近年来研究证实收缩压增高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红儿 《光明中医》2023,(15):2982-2984
目的 探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化痰降压汤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挑选2020年6月—2022年4月在南城县里塔镇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化痰降压汤治疗,对比2组血压水平等指标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化痰降压汤予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又与大动脉顺应性降低有关,其常具有收缩压高,脉压大的特点。中医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有独到之处。而不同中医证型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表现和治疗又不尽相同。本文通过研究7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脉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并与正常人对照,以总结其一般规律性,从而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以高血压为主要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高血压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高血压病病程长、见效慢、多反复发作,病人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情绪波动大,身心疲惫,多数病人存在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做好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高血压病患者知晓率,通过远程血压监测和中医传统调理治疗,旨在及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和减少血压升高所造成的危害。方法:随机选择152例,年龄50~60岁,平均年龄(54.2±5.3)岁,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及冠心病史,每例进行1周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本组研究中对152例研究对象均实施1周的连续血压监测,发现高血压病患者总计93例(93/152,61.18%),其中单纯性收缩压增高患者47例(47/152,30.92%),1级高血压病患者32例(32/152,21.05%),2级高血压病患者14例(14/152,9.21%);发现血压异常后,通过网络视频、音频联系患者询问病史、诊脉等了解病情,及时指导生活方式、传统中医调理方法进行治疗,单纯性收缩压组血压恢复正常为47例(47/47,100%),1级高血压组血压恢复正常为29例(29/32,90.62%),2级高血压组血压恢复正常为10例(10/14,71.42%),总计血压转正常为86例(86/93,92.47%);血压升高各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①在无高血压病病史的社区居民中通过远程血压监测可以发现高血压病患者;②通过及时的指导生活方式、传统中医调理方法进行治疗,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而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临床中药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以很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为防治高血压提供一条新思路,现综述近年来关于血管内皮的相关报道以及中医药与高血压内皮之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开始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急病,对人体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均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其中心血管急病占首位,如冠心病、心率衰竭、猝死、脑血管意外等等,据推测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约一亿人,他们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而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却较高,所以如何自我保健与调护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依从性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习惯称病人“合作”。依从性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三类,在实际治疗中这三类依从性各占三分之一。病人对于具体用药的依从性,即为该具体药物的依从性。高血压病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发病率极高。它不仅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而且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并发症可致残或致死。根据本论文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患者服药习惯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②想要改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必须从多方面出发,包括国家政策、以及患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良好的控制高血压能减少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的发病,延长寿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此,我院对美托洛尔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进行了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人们常见病,是脑卒中、冠心病等发病的重要因素。高血压的患病率在我国和全球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对于高压血的积极防治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在如今亚健康的大环境下,高血压病已经不单是指血压升高这一症状所带来的危害,其影响更大的是其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长期慢性损害。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血压升高可通过改变血管结构进而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已然成为诱发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就目前来看,西医对靶器官损害的治疗还只是针对症状治疗,很难从根本病因上进行突破。而近年来中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以及预防延缓并发症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与成果。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又是一身气血运行的关键。脾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脾居中焦,维系五脏,统摄全身气血运行。故笔者认为,从脾论治高血压病可体现"治病求本"的理论,而高血压作为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与脾功能失常也是密切相关。二者同为血管性疾病,都离不开"脾主统血"与"脾主调节气机",沈明宗在《金匮要略编著》中曰:"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主要从中医角度探究以脾脏象理论为基础的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确定高血压病、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相关性,总结提出从脾论治高血压病与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新的思路,以及预防和延缓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压升高,冠心病发病率升高;高血压显著增加冠脉的狭窄;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从而影响冠脉病变的支数;高血压可能影响心脏结构,导致冠脉的严重狭窄;高血压与其它因素共同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生及进一步加重。因此认为高血压严重影响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应加强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其常见病因是先天性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临床上患者常因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而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做好急性期护理对缓解脑血管痉挛,减少复发,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