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苓散方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太阳病篇表里双解法代表方剂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然历代医家对五苓散病机病位的认识不尽相同,使得后世学者难得探其幽微。笔者结合《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经旨,参阅相关古籍、文献,提出五苓散病位当在三焦,其病机为气化失司、水饮内停,通过调整三焦气化功能使人之水液代谢重归平衡。临床应用时不应局限于是否伴有表证,也不必兼备口渴与小便不利,凡是三焦气化不利、水饮内蓄病证均可加减化裁,关键在于谨守病机,知常达变。  相似文献   

2.
侯东升  张涛  梁峰 《天津中医药》2016,33(5):292-294
探讨五苓散证的病机,认为其当为水停三焦,气化不利,而不仅仅是水蓄膀胱。并由此病机阐发了五苓散的临证运用,认为凡是由三焦气化不利,水饮(湿)内停所导致的疾病,如水肿、泄泻、湿疹等,皆可灵活使用该方复三焦气化,导水饮(湿)之邪外出,不必拘泥于是否水蓄膀胱。  相似文献   

3.
太阳蓄水证是《伤寒论》太阳病篇重要的变证,对于其病机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是"水热互结于膀胱"。而伤寒大家李克绍先生在其《伤寒解惑论》一书中则否定了这种观点,提出水邪滞留三焦、气化失司是太阳蓄水证的本质病机,认为三焦气化不利是使用五苓散的核心病机,从而拓展了五苓散的应用范围,使之临床应用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4.
潘晨 《江西中医药》2008,39(8):10-11
从历代医家对五苓散证病因病机及方义的论述出发,结合《内经》经旨,提出临床应用五苓散不必局限于蓄水证,凡病机属三焦气化不利、津液不布之证,皆可应用是方。  相似文献   

5.
穆志娟 《天津中医药》2019,36(4):346-348
对五苓散证的病机病位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膀胱蓄水"仅是五苓散证病机的一个方面,并结合《黄帝内经》、《难经》及张仲景原文分析,指出五苓散病位当在三焦,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医者临床治疗皮肤病,凡符合此病机病位,均可尝试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历代医家对五苓散证皆有不同程度的诠释,多数医家认同的膀胱气化不利之说有待商榷.首先结合原文与相关注释对具有争议的《伤寒论》五苓散证原文进行分析,认为五苓散证的核心在于水液代谢失调,进而通过对膀胱气化及蓄水理论的辨析,认为五苓散治水非在膀胱.其次根据五苓散药物配伍特点,认为五苓散方证核心病机为脾肺失司,三焦不利,其不为一脏一腑之专方,而为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系统的基础方.  相似文献   

7.
白晓辉  陈剑坤  李际强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94-1596
膀胱咳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咳则遗尿",其病位除肺与膀胱外,与脾、肾、三焦也有密切关系.治疗膀胱咳应首辨虚实,实者为邪气阻滞,三焦气机不利;虚者为肺脾肾虚,膀胱失约.根据病机将膀胱咳分为三型:三焦不利,气机逆乱,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肺寒水饮,膀胱不利,甘草干姜汤、苓甘五味姜辛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小青龙汤主之;肺脾肾虚,气化失常,黄芪建中汤、金匮肾气丸主之.在临床上应用经方辨证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水液代谢障碍的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气化失司,水湿停聚,致使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而生痰、饮、水、湿、浊、毒,而病邪又进一步阻碍气机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鼓动阳气,温阳化饮是治疗的关键。三焦通行诸气,运行水液的功能得到历代医家的基本认同。五苓散是《伤寒论》中治疗"气化不利,水液内停"的主方,五苓散原文可治疗膀胱蓄水证、水逆证和津亏液燥证。五苓散全方温阳与化饮相结合,恢复机体气化功能,驱邪外出,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全文达成病证方一条线来治疗水液代谢潴障碍疾病,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代表方,被历代医家誉为"治水第一方"。太阳蓄水证病机总为太阳表邪未解,内有蓄水,主证以小便不利为主。但是历代医家对蓄水证的蓄水部位存有很大争议,多数医家认为是"水邪内结膀胱",亦有少数医家持"水邪内结三焦"的观点。山东省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业医70余年,在学术研究上独树一帜,临床经验丰富。先生认为五苓散治疗的蓄水证与三焦气化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治疗重在恢复三焦通利,则症状即可解除。  相似文献   

10.
孙沐炎 《新中医》2021,53(11):12-14
为拓展五苓散临床应用范围,通过分析五苓散治疗干燥综合征、急性脑梗死并发神经源性膀胱、肾结石伴肾盂积水、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以及参与组方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总结五苓散临床应用。凡属气化不利、津停不布导致的水液输布、代谢障碍,表现为水停体内某一局部或为水蓄膀胱等,即使没有发热、脉浮等表证,均可使用五苓散化气布津、分消水气、通里达表。五苓散证病机概括为:水津不布,气化不利。五苓散当为三焦气化不利、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方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五苓散相关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笔者发现大多数医家对五苓散"水蓄膀胱,气化不利"病机的认识是有待商榷的。故首先对素有争议的太阳经与太阳府的问题进行考证,发现用太阳经和太阳府简单地划分太阳病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进而推出五苓散的病位应在脾而不是在膀胱;其次从脾之转输探讨脾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基于药象理论分析五苓散药物配伍规律等方面作进一步论述,由此得出五苓散治疗水湿内停作用机制应是通过健运脾土达到消除各个脏腑水湿停聚的作用,最后以期对临床运用五苓散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五苓散证的病机实为三焦气化不利,水液停蓄三焦。五苓散是“三焦蓄水”的统治之方,非仅为“下焦膀胱蓄水”而设。上、中、下三焦蓄水,其均可治疗。文中就此观点,从多个方面罹开论述,并以名家医棠佐证之以申明、强调。  相似文献   

13.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气化不利,水液内停"的主方.通过对五苓散相关条文的梳理,以"气化不利"的病机为切入点,全面探讨五苓散的适应症、类证鉴别及临床应用等问题,并举典型病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五苓散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气化不利,水液内停"的主方。通过对五苓散相关条文的梳理,以"气化不利"的病机为切入点,全面探讨五苓散的适应症、类证鉴别及临床应用等问题,并举典型病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五苓散是《伤寒论》重点方,自创立以来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应用,许多医家更是对其加减运用。关于五苓散证病机的几个观点中,以张隐庵、张令韶、陈修园为代表的脾不转输之说比成无己为代表的水蓄膀胱说更合理,然而李克绍的三焦不利之说在结合了前人理论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说明,更是极具说服力,也更容易为人所认同。  相似文献   

16.
五苓散是著名的经方之一,其方证本质被后人认为是膀胱气化不利兼表邪不解.为了正确地认识五苓散方证,笔者系统复习了<伤寒论>中关于五苓散的条文,并结合<素问>中论述水液运行的两条原文,得出了五苓散证的病位主要在脾,病机主要为津液耗伤的观点.在进行这种理论分析的同时,还简要说明了当今临床应用五苓散的正确方法,以完善对该方方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五苓散是著名的经方之一,其方证本质被后人认为是膀胱气化不利兼表邪不解。为了正确地认识五苓散方证,笔者系统复习了《伤寒论》中关于五苓散的条文,并结合《素问》中论述水液运行的两条原文,得出了五苓散证的病位主要在脾,病机主要为津液耗伤的观点。在进行这种理论分析的同时,还简要说明了当今临床应用五苓散的正确方法,以完善对该方方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谈钰濛  胡骏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21,40(5):502-505
三焦通行气、液,联系沟通脏腑,是人体气化的载体,三焦气化实质上是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的概括.目前,关于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的认识尚未统一,基于上述对三焦及三焦气化的理解,笔者认为代谢综合征的病机为三焦气化失常.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五苓散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方剂.基于三焦气化理论,从中医角度进一步阐释五苓散的作用机理,认为五苓散作用于三焦,利小便实际上是利三焦,恢复三焦气化,可用于治疗具有水湿痰浊壅盛表现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五苓散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方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用治太阳汗后表邪不解,入里影响膀胱气化所致的蓄水证。后世医家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现代临床运用该方,更是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男、五官、骨伤及杂病各个领域,但凡切合病机,根据病情随证加减,均能取得较好的  相似文献   

20.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代表方剂。方证以"小便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是由于太阳表邪循经入腑,阻碍膀胱气化功能,气化不利则水液不出,导致小便不利,膀胱居于下焦。故传统观念认为五苓散主治下焦病证,这无意中局限了五苓散的临床应用范围,笔者在跟师张国骏主任的过程中五苓散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遂试从三焦理论和气机升降学说对五苓散做出进一步探讨。1三焦理论与太阳蓄水证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