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药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临床以阵发性眩晕或头痛为主要特征。笔者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针刺加中成药全天麻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镇晕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梅  周红霞 《中医研究》2008,21(12):33-3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颈椎部位的椎动脉受压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痉挛或闭塞,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弹性降低,导致脑部缺血,临床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无力、共济失调等症状和体征。2005.12-2007.12,笔者采用镇晕胶囊治疗VBI 11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及其有关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门诊和入院VBI患者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用多谱勒超声(TCD)测定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治疗VBI总显效率达98%。结论:颈椎复位配合经筋推拿法能有效扩张血管,缓解椎-基底动脉的痉挛,使局部血流量增加,从而减轻乃至消除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研究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用穴位为颈夹脊穴、风池、后顶、大椎等.所选用的穴位都以近部取穴为主,尤其以颈部夹脊穴为多.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使用葛根素注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58例VBI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以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葛根素注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增快,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徨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观察针刺加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20例,针刺加川芎嗪组42例,治疗十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针刺加川芎嗪组不仅在改善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方面,而且在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川芎嗪组。结论针刺加川芎嗪组优于川芎嗪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为临床常见病,是由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小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的血流,  相似文献   

8.
剧仲华 《中医药研究》2009,(12):1423-142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老年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升高。我科2008—10~2009—06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比较常见,我们于1997年以来应用尼莫地平与血塞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功能障碍的症状。笔者自2009年9月-2011年10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刺风池、天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董宇翔  张萌  孙晓峰 《中国针灸》2005,25(12):841-843
目的:评价针刺风池、天柱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针刺治疗对改善症状及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的疗效,并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临床比较常见,常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青年女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于2003年始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VBI,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943-194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风池穴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VBI最常用的腧穴之一。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针刺风池治疗VBI,但在进针角度即针刺方向上,各家经验不一:有向鼻尖斜刺者,有向喉结刺者,有向对侧眼球刺者,有向下颌刺者,更有横刺透风池穴。文章总结近年来针刺风池穴治疗VBI的相关文献,探讨各种不同针刺方向的疗效,为临床量化治疗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索林晓 《西部中医药》2007,20(10):33-3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导致脑干、小脑及大脑半球后半部等灌流区的机能障碍.2002年6月至2006年5月,笔者采用加味温胆汤治疗VBI 7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范立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678-1678,1680
目的了解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VBI患者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设立为观察组,同时设立对照组(60例)予复方丹参治疗,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注射液是一种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良效的中成药针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笔者采用不同剂量养血清脑颗粒治疗VBI性眩晕患者64例,对其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是常见病之一,西医治疗该病疗效欠佳且有一定副作用,本病案应用热敏灸疗法治疗VBI取得显著疗效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特此报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穴配合平衡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针刺风池穴、平衡区为针刺组36例与药物对照组30例疗效比较。结果:针刺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能增加椎动脉血流量,但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风池穴、平衡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能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麦普宁 (注射用葛根素 )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VBI)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麦普宁和丹参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提高程度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麦普宁是治疗 VBI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