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前言六经学说是内经中完整的理论体系。它运用于运气、经络、证候归类等方面。汉代张仲景继承了这个理论,掌握六经傅变的规律,结合自己的经验,著成伤寒论,因而六经学说已由实践所证实。对中医学术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二、内经中的六经学说概述“内经”的理论核心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六经学说是从阴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阴阳是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去认识事物的性质。素问应象大论:“阴  相似文献   

2.
梁中 《山西中医》1989,5(4):4-5
本文从“《周易》论述的问题,主要是阴阳的相互关系”、“《内经》继承、发展了《周易》的阴阳学说”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医阴阳学说与《周易》的联系,认为:中医的阴阳学说来源于《周易》,《周易》的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宗《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之理,探讨其与中医失眠“阴阳说”“神主说”“营卫说”“气血说”等观点的相关性及其内涵,剖析“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在中医失眠学说体系中的枢纽地位,强调在失眠临床诊治中,  相似文献   

4.
略论体质学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体质学说滥觞于《内经》 ,发展于现代。 2 0世纪 80年代 ,王琦教授等主编的《中医体质学》一书的问世 ,推动了《内经》体质学说的深入研究 ,并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正式确立 ;中医体质学说 ,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 ,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1 体质与发病中医体质学说认为 ,体质决定着是否发病 ,并决定着发病倾向。体质的差异 ,是人体内在的脏腑阴阳气血之偏倾和机能代谢之差异的反映 ,代表了个体的整体特征。《素问·刺法论》说 :“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篇》说 :“风…  相似文献   

5.
阴阳与“阴阳之气”说,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自《内经》而后,学者对其认识渐趋模糊,尤其自金元以来,言人人殊。本文一以《内经》为依据,时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哲理阴阳与医理阴阳;医理阴阳与“阴阳之气”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正本清源的阐述。这对正确继承与整理祖国医学遗产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论《内经》《难经》命门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道家思想及养生实践对命门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的“玄牝学说”肇始于春秋《老子》,而医家的命门学说则脱胎于道家的“玄牝学说”。《内经》“眼目命门说”反映了道家及《内经》重视心神的思想;《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则集中反映了先秦道家及《内经》、《难经》“天人同构”、“阴阳一体”的思想。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来看,《内经》“眼目命门说”与《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是密切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做了大量验证工作。如美国对《内经》中的“道”、“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和有关诊治法则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代病理生理学提出的应激学说、闸门控制学说及第二信使学说等,都以各自的理论说明了阴阳学说中对立与统一的某些内容。应激学说涉及的亲炎激素与抗炎激素的不同变化,反映了阴阳学说所概括的四种生理和病理类型(即阴平阳秘、阳盛阴虚、阴盛阳虚、阴阳两虚)。第二信使学说认为,cAMP与cGMP在细胞内的浓度变化相反,两者对不同的细胞起着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王光清 《中医药学刊》2004,22(4):739-740
中医学是世界医学的独秀,是科学的并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以阴阳学说为指导。《易经》、《内经》与中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阐述了自然辩证法与朴素唯物论与中医学的关系,并着重介绍《内经》的主要内容,即整体观、人体外部与内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分析了疾病矛盾的特性和疾病不同矛盾的本质。根据唯物辨证的原则,疾病分外因与内因说。提出了“阴阳与脏腑相关学说”和基本治疗原则。另外,还强调了中药现代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及中药方剂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院有关单位举行关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学术座谈会。中山大学杨荣国教授在会上就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关系、评价,“天人相应”和“天人合一”的区别,中医古典医籍《内经》和《本草》的成书及作者等问题作了发言。兹根据座谈记录摘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七损八益”探究阎晓天(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内经》中医名词,注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一篇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认识自然界和人体的重要篇章,其中在论述如何调养人体阴阳之时开宗明义道:“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  相似文献   

11.
<正> 张仲景乃东汉时期著名医家。他在许多方面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到临床上,本文仅就其在妇科领域继承、发扬《内经》的学术思想作一简要的讨论。 1 治病必求于本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被古医家运用于中医的理法方药之中。《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平时,“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时,则“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  相似文献   

12.
一、景岳的学术思想景岳对于《内经》的研究,造诣颇深,故其学术思想主要源于《灵》《素》。他特别重视阴阳学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它是自然哲学的理论基础。张氏在《类经·阴阳类》曾注释说:“阴阳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的人体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形态美和容貌美两方面对《内经》中有关人体的审美观进行了阐述。《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将人分为“阴阳二十五人”;按人体阴阳盛衰分为“阴阳五态人”;依形态特征分为“肥人、壮人、瘦人、常人、壮士”。从五官在头面上的比例和对面色的论述,探讨人体容貌之美。并有最早测量的头、胸、腰“三围”的记载。其内容是中医美学、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基础,应当给予借鉴与挖掘。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伟大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其丰富的经验总结。人类历史进入战国时期,一部较为完整的对后世医学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诞生了。其中,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阴阳学说”从此成为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内经》在论述“阴阳学说”的重要性时说:“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可见,真正认识其“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历史的事实是由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按此精神,本文就“内经阴阳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局限问题,再谈几点看法,与同道商榷。一《内经》的“学理”与“哲理”大凡系统的科学著述,都是某种特定学理与哲理的统一。中医学亦然。而另一种看法是“作为中医学哲学思想集中反映的阴阳学说,并不即等于哲学学说。”“因为它只在医学领域内认识人体和疾病规律时起着某些方法论的作用”。所以“它本身不构成独立的哲学学说,它是‘学理’而不是‘哲理’。”“科哲不  相似文献   

16.
二、《内经》的哲学思想与临床 《内经》理论与“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医的“七情学说”,始于《内经》时代,是当时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中医病因学说中内伤致病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中,人们对七情的内涵提出了一些异议,尤其对“思”的确认更为集中。探究“思”的实质,对于发展完善中医的情志致病学说,使其更科学地指导临床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一种的哲学,它是用朴素的辩证观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归纳起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从变化和发展中说明其矛盾和统一,所以它是建立在唯物的基础上的科学理论。祖国医学“内经”就应用阴阳来解释和说明生理、病理、药理、诊断、治疗以及医学上一切问题,所以阴阳学说不仅贯穿了整个内经的中心内容,并且它形成了整个中  相似文献   

19.
试论耗散结构与中医阴阳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超应 《陕西中医》1994,15(6):262-264
作者试从耗散结构理论、中医辨证论治学说出发,特就人体阴阳平衡问题作一深入的探讨,认为西方耗散结构中的远离平衡说与中医阴阳学说中的人体平衡说在解释生命现象方面非但不矛盾,而且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相似文献   

20.
刘玲  迟华基 《中医药学刊》2008,26(2):365-367
“藏窍理论”是在对眼部组织结构认识的基础上,以《内经》理论为依据,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论理工具,通过取象比类的说理方法,形成更加切合目窍功能特点的独特理论,是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