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造模小鼠与白介素节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小鼠血清中白介素的节律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呈现为夜间高、白昼低的变化.结论 模型组和对照组白介素的表达具有夜间高、白昼低的节律性,与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时间节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3):396-398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白介素-1(IL-1)变化规律。方法:以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疾病模型制作方法为基础,结合预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与正常组比较一周内白介素-1(IL-1)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实验组白介素-1(IL-1)表现为昼低夜高的变化;在风寒表证7天疾病周期中,实验组IL-1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实验组小鼠体内IL-1的表达逐渐上升,于发病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实验组IL-1的变化曲线与正常组基本平行。结论:IL-1存在昼夜变化节律;IL-1的高表达出现在太阳病第2~3天,此后逐渐回落,基本吻合外感表证7天自愈的病程;实验组白介素-1(IL-1)水平昼低夜高的变化,与三阴病欲解于夜间,三阳病欲解于昼时的认识一致。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709-1710
目的:研究小鼠风寒表证康复过程中IL-10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定量检测小鼠风寒表症动物疾病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的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日间1~4 d IL-10水平上升,第3d达高峰(P<0.01),以后逐渐下降;夜间2d后水平升高(P<0.01),5 d后水平逐渐下降。结论:小鼠风寒表证康复中IL-10的周期性变化表现为实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IL-10存在有昼低夜高的日节律变化,实验组日节律变化不明显,可能与免疫功能的介入与调控和疾病康复相关。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37-1739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红细胞变化规律。方法:以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疾病模型制作方法为基础,结合预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与对照组比较一周内红细胞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于第2天23点到第3天23点出现一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模型组峰值出现于第3天到第4天(P<0.05)。结论:在太阳病(风寒表证)的过程中,红细胞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在疾病的极期水平升高,随后体积增大,推测红细胞也参与了太阳病(风寒表证)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七日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针刺足三里)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针刺足三里每日1次,行针30 min,疗程3天,完成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并记录总病程。结果:观察组完成30例,对照组完成3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93.3%,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两组病程比较,观察组(4.73±1.48)天低于对照组(7.83±1.63)天,经独立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P 0.05),其中咳嗽、症状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太阳病风寒表证自然病程符合七日节律现象,针刺足三里的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及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有优势,从而缩短病程,防止传变。因此,外感疾病早期针刺足三里,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周节律及免疫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8例太阳病(风寒表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每日1粒。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足三里每日1次,行针30 min,疗程3 d。观察比较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的水平,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4%(P<0.05)。针刺组病程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3 d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且针刺组证候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3 d后,两组WBC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别不大(P>0.05)。两组LYM计数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1),且针刺组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NLR均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1),且针刺组NLR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hsCRP及IL-10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别不大(P>0.05)。结论太阳病风寒表证常规疗法的病程接近周节律现象,早期针刺足三里能增加淋巴细胞计数,下调NLR、hs-CRP、IL-10炎性免疫因子水平,从而缩短病程,防止传变,其机制与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减轻炎症反应、调整促炎-抗炎双向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穿山龙总皂苷对抑制慢性迁延期哮喘小鼠气道壁及支气管平滑肌增生,抑制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17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穿山龙总皂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组)、穿山龙总皂苷+醋酸泼尼松组。卵蛋白(OVA)致敏激发小鼠制作哮喘小鼠模型,在实验第18~55天,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穿山龙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天灌胃给予穿山龙总皂苷80、40、20 mg/kg,阳性对照组给醋酸泼尼松混悬液10 mg/kg,穿山龙总皂苷+醋酸泼尼松组给穿山龙总皂苷40 mg/kg和醋酸泼尼松5 mg/kg。实验结束后HE染色观察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测定气道平滑肌面积和气道内壁面积,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17A水平。结果:穿山龙总皂苷能抑制慢性迁延期哮喘小鼠气道壁及支气管平滑肌的增生,抑制其肺泡灌洗液和肺匀浆中白介素-17A表达的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气道平滑肌、气道内壁增厚(P0.01),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IL-17A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气道平滑肌、气道内壁增厚缓解(P0.01),低、高、中剂量组IL-17A水平降低(P0.01);穿山龙治疗组间比较,中、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对气道平滑肌、气道内壁增厚改善效果明显(P均0.05),中剂量组对小鼠IL-17A表达的影响更为显著(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穿山龙总皂苷+醋酸泼尼松组对小鼠IL-17A表达影响更为显著(P0.01)。结论:穿山龙总皂苷能够抑制慢性迁延期哮喘小鼠气道壁及支气管平滑肌的增生,抑制其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17A的表达,控制哮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寒论》太阳病表证的分类、传经、转归及表现。方法: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论》中太阳表证的分类、传经、转归和表现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太阳病表证有发于阳与发于阴的不同,表现为七天或六天可愈;疾病的转归有日节律和月节律等,其发生、加重、好转、痊愈与时间和季节有密切关系。结论:太阳表证有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和太阳温病,而张仲景依据客观情况重点论述了伤寒和中风,对温病只是一笔带过。这种严谨的治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值得今人学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法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淋巴细胞Fas/Fsa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PA对照组和JYH低、中、高剂量组,各组连续灌胃14d。于实验第5天开始,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连续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复制ITP模型。检测外周血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淋巴细胞Fas/FsaL表达阳性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PLT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A对照组和JYH低、中剂量组PLT数量明显增加(P<0.05);模型对照组MPV均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JYH中剂量组MPV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淋巴细胞Fas+/FsaL+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JYH低、中、高剂量组及PA对照组可不同程度下调其Fas+/FsaL+表达(P<0.05)。结论:健脾益肾活血法对ITP小鼠淋巴细胞Fas/FsaL异常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伤寒六经表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观其伤寒六经提纲,除太阳病提纲外,其他五经提纲皆言内证.又因太阳病篇中表症表脉独全,故许多人觉得只有太阳经有表证,往往忽略了其他五经也有表证存在.尤在泾曰:"夫风寒中人,无有常经,是以伤寒不必定自太阳,中寒不必定自三阴.论中凡言阳明中风,阳明病若中寒或少阳中风,太阴少阴厥阴中风等语,皆是本经自受风寒之征,非从太阳传来者也."这说明了"表证非太阳经所有,六经皆有表证".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5.
16.
邵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19):147-147
目的:预防与治疗因分娩女性婴儿导致情绪受到刺激,因而引起平衡、调节系统的崩溃,同时促发心理疾病、精神病及躯体病.方法: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姿势等改变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结果: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海南青牛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系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 ,为一新种。民间用以治疗关节疼痛和筋骨损伤。主要含有甾酮类、生物碱等化合物。为探讨海南青牛胆中挥发油成分 ,对其藤茎进行了挥发油的研究 ,通过GC MS Computer进行测定分析 ,从中共鉴定出 2 0个化合物。1 材料及样品的制备原材料采集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乡 ,经海南师范学院钟义教授鉴定为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取该植物藤茎经切片、干燥 ,粉碎成…  相似文献   

19.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