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心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证候。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感激动或劳累而诱发。前人又把本病混称为惊悸或怔忡,认为惊悸由外因引起;怔忡以内因为主,实则两病均属心悸,只是病情有轻重之别而已。正如《证治准绳》说:“悸即怔忡,而今人分为两条谬矣。”据此可知,“心悸”可以包括惊悸、  相似文献   

2.
心悸 心悸俗称“心跳”,又谓“心慌”,是指人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自觉症状。惊悸、怔忡皆心悸进一步之区分。惊悸多由惊恐等外因而悸发,时作时止,病情较轻;怔忡不因惊恐而作,多由于极度劳心而产生,心中动摇不宁,发无休止,病情较重。心悸的病因不外是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脾亏损、心火亢盛、风寒痰湿水饮凌心、心血瘀阻、心阳不振;种种病因皆令心神不安,神不守舍,神摇而悸动。  相似文献   

3.
心悸,前人有惊悸、怔忡之分。因惊而心悸不安者叫惊悸,无惊而心跳不安者叫怔忡。证之临床,惊悸怔忡,病位相同;心悸则一,只是病情有轻重而已。兹举心悸治验四则,介绍如下。心肾阴虚心悸脉促陈××,男,48岁,干部。1980年3月10日初诊。体素壮实,近半年因工作劳累,渐觉头晕心慌,虚烦不寐,腰膝乏力,手足心热,心中惕惕动摇不安,无时而作,面容憔悴,不堪苦楚,舌红少苔,脉细数(106次/分),时而一止。血压20/12KPa,血色素160g/L,红细胞5.0×10~(12)/L,白细胞  相似文献   

4.
心悸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心悸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者为怔忡.怔忡多伴惊悸,惊悸日久不愈者亦可转为怔忡.心悸是心脏常见病证,为临床多见,除可由心本身的病变引起外,也可由它脏病变波及于心而致.  相似文献   

5.
心悸为临床常见疾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惊悸与怔忡。惊悸常因惊恐、恼怒或劳累等原因引起,时发时止,病势较浅而短暂,全身情况较好。但治疗不力,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则终日觉心中悸动不安,稍劳更甚,病势  相似文献   

6.
问与答     
心悸一证除审因论治外,还应注意补养,为什么? 请求答疑者:薛东辉答:心悸乃是患者心中动悸不宁,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自觉症状。可分惊悸与怔忡两种。怔忡者心动而无宁时,多属虚证。惊悸多因惊恐、恼怒而发。  相似文献   

7.
麒麟 《家庭中医药》2007,14(4):60-61
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的一种自觉症状,俗名“心慌”。《红炉点雪》说:“悸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惊者,心跳而怕惊也。”《医学正传》述:“惊悸者,忽然若有惊,惕惕然心中不宁,其动也有时。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不静,其作也无时。”综上所述,因惊而发、心悸时作时止者,谓之“惊悸”,病情较轻:不因惊而发,心中动摇不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心神经官能症是心脏内科及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病。不同年龄的男、女均可发病,尤以中老年发病率较高,其中更年期的妇女比较多见。临床常表现为易心跳、胸闷、烦躁、畏寒。每每自觉痛苦不堪,而经检查缺乏客观体征。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心悸”、“怔忡”范畴。心悸是心中动悸不安的一种自觉症状,俗名“心慌”。《医学正传》述“惊悸者,忽然若有惊,惕惕然心中不宁,其动也有时。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不宁,其作也无时”。综上所述,因惊而发、心悸时作时止者,谓之“惊悸”,病情较轻;不因惊而发,心中动摇不宁,无休止时者,谓之怔忡,病情较重。因临床…  相似文献   

9.
心悸的中医病因病机源流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悸包括惊悸、怔仲,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临床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根据病情的轻重,又有惊悸、怔忡等不同名称.病情较轻者为惊悸,常有外因诱发,时作时止;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常无明显诱因,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0.
心悸指病人自觉指心跳不安的病证.轻者多因受惊而发,发作时间短,叫惊悸;重者与受惊关系不大,常心悸,稍劳即心悸不止,叫怔忡。惊悸可发展为怔忡.本病虚多实少,气血亏和阳虚为本,痰火淤阻为标。治宜分轻重、缓急,补虚治本,祛邪治标,并酌加宁心安神之品  相似文献   

11.
<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可见心悸是一种以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等,均可表现出心悸的症状[1].<临证指南医案>中虽无专篇论述心悸,但于各篇中整理出大量心悸医案.叶氏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治疗心悸颇有特色.为此对叶天士42则心悸医案进行整理、总结,以期对临床上心悸的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正>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不安,惊慌恐惧,甚至不能自我控制的一种病证。包括惊悸和怔忡,惊悸常有诱发因素,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怔忡则终日感觉心中悸动不安,病情较重,惊悸日久不愈,可发展为怔忡。心悸相当于西医内科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心脏器质性疾病,也可见于全身疾病状态,如甲亢、贫血等。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长期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易产生致心律失常和毒副作用,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心悸有其独  相似文献   

13.
心悸,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上持续发作并不多见,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多为其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心悸又分惊悸和怔忡,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心悸病机关键为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致血不养心,心脉不利,基本治法为建中补虚,调和气血,方用小建中汤。  相似文献   

14.
莫励敏 《光明中医》2012,27(8):1641-1642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仲,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悸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持续性.西医学中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贫血等都以心悸为主症,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疾病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根据证候学特点,可隶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病情轻者,称为惊悸;重者,称为心悸、怔忡。徐经世教授业医五十余载,察治此类病人疗效显著,现将徐师治疗心律失常证治规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悸乃心动悸不宁、惊慌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内科常见病证,包括惊悸和怔忡。惊悸因惊恐、恼怒所诱发,病轻浅,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而怔忡则不因惊扰而自觉心悸不安,终日悸动不止,稍劳尤甚,病情较重。心悸可单独出现,也可伴见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如胸痹、眩晕、失眠、喘证、水肿等病。刘永家主任医师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其心神不宁的病理特点,以宁心安神法为主,辨证加减治疗心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心悸乃心动悸不宁,惊慌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内科常见病证,包括惊悸和怔忡。惊悸因惊恐、恼怒所诱发,病轻浅,时作时止,不发如常人,而怔忡则不因惊扰而自觉心悸不安,终日悸动不止,稍劳尤甚,病情较重。心悸可单独出现,也可伴见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如:胸痹、眩晕、失眠、喘证、水肿等病。罗铨导师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抓住气血的中心环节,以益气养阴为主,辨证加减治疗心悸,临证效果较佳。1历代医家对心悸病因病机的认识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伤寒论》提出了惊悸,心下悸、心动悸的病名,认为病因有惊扰、水饮、虚损和汗后受邪,脉…  相似文献   

18.
早搏是心脏从异位节奏点发出的过早激动,以致作出比原来秩序为早的额外收缩。它一般不引起自觉症状,若频繁出现,可有心悸、胸闷、头晕等感觉。其成因多为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胃肠胆道疾患及各种心脏病、药物的毒性作用所引起。它归属中医惊悸、怔忡、胸痹、眩晕等范畴讨论。下面就临床治疗谈谈个人体会。一、补气养血是早搏治疗的首要关键早搏临床最突出的症状是心慌、胸闷、头晕,而这三大症状出现的共同病理基础是气血亏虚。《景岳全书·眩运》云:“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云:“怔忡者  相似文献   

19.
心悸心悸是指心中动悸不安的一种自觉症状。由外因惊吓而致,时作时止者,称“惊悸”;病情较轻、不因惊而发,心中动摇不宁,无休止者,称“怔忡”。惊悸日久可发展为怔忡。〔病因病机]心悸的病因病机较复杂,主要有6个方面。(1)心虚胆怯:禀素心虚胆怯,突受大惊大恐,心惊神摇,悸动不已;  相似文献   

20.
心悸包括惊悸、怔忡,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也是多种疾病中的常见症状.祖国医学对心悸的认识源远流长,本文根据历代重要的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相关内容,简要阐述心悸的理论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