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心悸心悸是指心中动悸不安的一种自觉症状。由外因惊吓而致,时作时止者,称“惊悸”;病情较轻、不因惊而发,心中动摇不宁,无休止者,称“怔忡”。惊悸日久可发展为怔忡。〔病因病机]心悸的病因病机较复杂,主要有6个方面。(1)心虚胆怯:禀素心虚胆怯,突受大惊大恐,心惊神摇,悸动不已;  相似文献   
2.
中风中风又名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病因病机] 中风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多因平素气血亏虚,及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复加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致使气血运行逆乱,经脉失于濡养;或痰浊蒙闭清窍,横窜经络;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亢风动、肝风挟痰火上蒙清窍,横窜经隧而突发本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中风首当辨中经络与中脏腑。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且病轻;中脏腑者则常有神志不清且病重。中风分为闭证与脱证两类,前者属实证,后者属虚证。二、类证鉴别:中风应与痫证、厥证、痿证等病相鉴别。中风发病前多有先兆,如头晕耳鸣、肢体一侧麻木、语言不利、尿频、遗尿等,且醒后有  相似文献   
3.
“银翘散”不宜用蜜丸剂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不宜用蜜丸剂型银翘散是中医辛凉解表剂之代表,临床运用频繁,效果甚佳。然而为了服用方便,社会上多将其制作蜜九服用。结果,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有必要引起注意。银翘散出自吴瑭《温病条辨》一书,由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淡豆鼓、桔梗、...  相似文献   
4.
银翘散为吴瑭《温病条辨》之首方、通常作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后世多以本方无玄参,因玄参滋阴降火不属辛凉解表  相似文献   
5.
叶天士在《温热论》(以下简称《论》)中以较大篇幅论述察舌的内容,体现了舌诊对温病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辩别疾病性质疾病有阴阳之别,寒热之异,察舌可判其大概。阳证多质红苔黄,阴证必质淡苔润,热邪伤津舌必干燥,寒邪伤卫则舌润不干。“舌绛而干燥者,火邪劫营”“舌黑而干津枯火炽”,“黑而滑润者,水来克火,为阴证”。另有“不拘何色,舌生芒刺者,皆是  相似文献   
6.
穿龙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目的: 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薯蓣皂苷元, 可使测定波长至206 nm 而不受流动相干扰。方法: 采用Shim - pack CLC- Sil 色谱柱(150 m m ×6-0 mm), 石油醚- 异丙醇(98∶2)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206 nm 。结果: 该法能很好地分离薯蓣皂苷元和其相关杂质, 测定的线性范围0-58 ~11-6 μg ,r= 0-999 8 , 检测限为0-05μg,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 , 精密度RSD 为3-0% 。结论: 本法测定样品无需衍生化, 分离效果好, 分析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
吴瑭在《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中记载脉象20余种,计达78条,其中数脉就有20条,充分显现了数脉在温病中的重要性与主病特点。本文就此浅加分析,以供同道参考。一、温病之脉本数,数脉分主寒热数脉多主热。温病感受温热阳邪,体内阳热亢盛,故其脉多数。《条辨·下焦篇·第22条》(以下简称《下·22》,余皆仿此)明言:“温病脉,法  相似文献   
8.
便秘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于燥坚硬或经常解而不畅的一种病证。[病因病机]便秘的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1)燥热内结。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或热病伤阴,致使肠道干燥,大便秘结;(2)气机郁滞。情志不遂,或久坐少动以致气机郁滞,大肠通降失常形成便秘;(3)气血亏虚。气虚大肠传导无力,血虚肠道失润,导致虚性便秘;(4)阴寒凝滞。素体阳虚,或病后阳衰,脾肾阳虚温煦无权,阴寒凝滞,糟粕不行,形成冷秘。[辨证论治]一、辩证要领:治疗便秘应  相似文献   
9.
泄泻泄泻是指大便稀薄,便次增多的病证。夏秋季见之最多。【病因病机】泄泻的病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感受外邪:其中以湿邪最易引起泄泻。因脾恶湿,湿邪困脾,脾失健运则泄泻;二、饮食所伤:饮食过量,恣食肥甘,饮食不洁,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而泄泻;三、情志失调:忧思郁怒,肝气横逆;乘脾犯胃,运化失职而泄泻;四、脾胃虚弱:体虚久病,脾胃虚弱,升运无力,清气下陷而成泄泻;五、肾阳不足:年老体衰阳气不足,或久病损伤肾阳,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水谷不得腐熟而成泄泻。【辨证论治】一、辨证要领:辨治泄泻要分清寒、热、虚、实。一般讲,发病急骤,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者为实,病程较长,腹痛隐隐,喜温喜按,  相似文献   
10.
近读全国高等院校试用教材《温病学》中写道:自汉代张仲景“确立了外感病的辨证施治体系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治疗外感病基本上都是以《伤寒论》的理法方药作为普遍准则的。”然笔者认为并非如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