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白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海洋  刘顺  单淇  涂正伟  蒋建勤  侯文彬 《中草药》2011,42(7):1285-1288
目的 研究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反相(ODS)、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8-甲氧基草质素-3-O-β-D-槐糖苷(4)、芦丁(5)、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8)、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9)、短叶苏木酚酸(10).结论 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7、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翻白草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柰酚(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5)、芦丁(6)、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8)和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8、9为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中药枸骨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对中药枸骨叶的化学尬发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柱层析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七叶内酯(1)、槲皮素(2)、异鼠李素(3)、金丝桃苷(4)、3-O-α-L-阿拉伯吡喃糖-28-O-6’-O-甲基葡萄糖坡摸醇酸苷(5)、23-羟基乌索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1→2)β-D-葡萄糖醛酸-28-O-β-D-葡萄糖苷(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制备春柴胡中特征化学成分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 - 20柱色谱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LC-MS,UV,1H-NMR)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 Kromasil C18(4.6 mm ×250 mm, 5 μm),流动相甲醇- 0.5%醋酸(43∶57,V/V),检测波长365 nm.结果 从春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一化合物,鉴定为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的线性范围为4.375~140 μg·ml-1,r= 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43%,RSD为2.26% (n=6).结论 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柴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建立的春柴胡中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春柴胡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穿心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靳鑫  时圣明  张东方  祝峥 《中草药》2012,43(1):47-50
目的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穿心莲酸(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4)、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高黄芩素-8-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芹菜素(9)、绿原酸(10)。结论化合物2~7、9、10为首次从穿心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等手段从草珊瑚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嗪皮素(1)、异嗪皮啶(2)、槲皮素-3-氧-葡萄糖醛酸苷(3)、山柰酚-3-O-葡萄糖醛酸苷(4)、绿原酸(5)、咖啡酸(6)、迷迭香酸(7)、迷迭香酸-4-氧-葡萄糖苷(8)、异香草酸(9)、β-hydroxypropiovanillone(10)。结论化合物3、5、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毛菊苣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毛菊苣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 1H, 13C 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菊苣地上部分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莴苣苦素(1),山莴苣苦素(2),七叶内酯(3),菊苣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5),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槲皮苷(7),异鼠李素(8),槲皮素(9),肌苷(10),对羟基苯甲酸 (11)。结论:化合物4-11为首次从毛菊苣中分得,5-6,8-11为首次从菊苣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6,(9)
目的:研究悬钩子木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1D、2D-NMR)、高分辨质谱(HR-MS)等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FRAP抗氧化法、Griess法及MTT法方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及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悬钩子木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顺式椴树苷(4)、椴树苷(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乙酯(6)、槲皮素(7)、山柰酚(8)。活性检测表明化合物1~8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2、4、6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所有化合物细胞毒活性IC50值均远大于200μmol/L。结论:蒙药悬钩子木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活性,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6为首次从悬钩子属内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荭草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商陆素-3-O-β-D-半乳糖苷(ombuine-3-O-β-D-galactopyranoside,1),商陆素-3-O-芸香糖苷(ombuine-3-O-rutinoside,2),色氨酸(tryptophan,3),槲皮素-3-甲醚(quercetin-3-O-methyl ether,4),山奈酚-3-O-(2"-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醛酸苷[kaempferol-3-O-(2"-O-α-L-rhamnopyranosyl)-β-O-glucuronopyranoside,5],槲皮素3-O-(2"-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2"-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uronopyranoside,6],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mnide,7).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归属化合物1的1H和13C-NMR谱信号.  相似文献   

10.
对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Toyopearl,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法对朝鲜淫羊藿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从其干燥叶的70%丙酮/水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6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圣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6″-甲酯(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6″-甲酯(2),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4),芦丁(5)和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6)。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淫羊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