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从正,字子和,自号戴人。今河南兰考人,金代著名的医学家,金元四大名家之一。后人称他为攻邪派,代表作为《儒门事亲》,他扩大了汗、吐、下三法的范围。张从正祛邪理论的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从正,金元四大家之一,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尊为"攻邪派"的代表。笔者通过全面学习其代表著作《儒门事亲》,总结张氏针灸治疗的常用腧穴以及其取穴、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张从正攻邪理论着眼,将《儒门事亲》的外治疗法归纳为邪从肌表而出、邪自上行而出、邪自下行而出三大类,以图展示张从正外治疗法的丰富多彩及其与汗、吐、下三法一脉相承的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儒门事亲》是元代著名医家张从正的著作,该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特色。张从正主张“驱邪存正”的治疗观点,认为治病先驱邪,邪去则元气自复,擅用汗、吐、下三法,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张从正提出“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认为谷、肉、果、菜犹如盛世中的德教,而汗、吐、下犹如乱世之中的刑罚。人在无病时用谷、肉、果、菜即可,而在生病时必须用汗、吐、下方能去之。张从正的汗、吐、下三法有着广泛的含义,除药物外,还包括针灸、心理、食疗、导引等疗法[1]。其中,张从正将导引法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可以在“无药时”用之,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其列在汗法当中,通过导引发汗治疗疾病。导引,亦称“道引”,即导气令和,引体令柔。通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既能祛病强身,又能延年益寿,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儒门事亲》中有多处采用导引治疗疾病的记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儒门事亲>是攻邪学派代表人物、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的经典著作,书中提出的汗、吐、下三法对当今中医急症诊治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应努力继承.积极创新张氏攻邪学说的学术思想,做好汗、吐、下三法的临床和基础工作,使其符合现代流行病学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6.
宋迪梨 《光明中医》2011,26(8):1558-1559
张从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著名医家,其治病主张以汗、吐、下三法攻邪,其治病此三法居十之八九,后人称其为“攻邪派”.然自金元至今,世人对其学术观点尤其汗吐下三法多有偏见,不予重视.本文宗其代表作《儒门事亲》择要浅论其汗吐下三法,以发扬之.  相似文献   

7.
徐书立 《河南中医》2006,26(10):21-22
《儒门事亲》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张从正所撰,后经其门人润色整理而成。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又号宛丘,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强调病由邪生,治疗主张以攻邪为主。临证擅用汗、吐、下三法治疗杂病。同时,也擅用汗、吐、下三法治疗肾病,见解独到、超凡脱俗。本文就其用汗、吐、下法治疗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供同道商讨。  相似文献   

8.
张从正 ,字子和 ,号戴人 ,金代睢州考城 (今河南省开封商丘豫东一带 )人 ,著有《儒门事亲》 ,认为一切疾病都是由邪气引起 ,主张驱邪治病 ,治疗方法力主汗、吐、下三法。推广扩展汗、吐、下三法的应用范围 ,发挥其所长 ,确有独到之处。兹对张氏著述及学术观点作以探讨。1 攻邪为先张氏认为 :凡风寒之邪所发的疾病 ,在皮肤之间和经络之内的 ,可用汗法 ;凡是风痰宿食 ,在胸膈或上脘的 ,可用吐法 ;凡寒湿痼冷 ,热客下焦等在下的疾病 ,可用下法。临床医疗实践也充分证明汗、吐、下“三法”不失为有效的治法。例如 :感冒、急性传染病早期、咳喘…  相似文献   

9.
张从正《儒门事亲》中记载诸多非药物疗法,其中外治疗法有:梳法、洗法、淋法、探吐法、蒸法、熏法等;针灸疗法有:针法、灸法等;情志疗法有:喜胜悲法、怒胜思法、喜胜怒法、恐胜喜法、惊则平之等;此外还有食物疗法及导引法等。  相似文献   

10.
以张子和《儒门事亲》和日本江户时期医者永富独啸庵《吐方考》为研究对象,从吐法的理论来源与吐法的使用指征、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吐法运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以探究中医吐法集大成者张子和与日本吐法重要医家永富独啸庵的吐法思想异同,以及《儒门事亲》和《吐方考》的传承发展关系,填补中日两国吐法比较研究不足,为进一步研究《吐方考》提供帮助,为临床更好使用吐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