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杨秀清教授精于四大经典,对各家学派的理论有较深的造诣。临证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和风湿病,尤其对偏头痛的治疗颇有心得。偏头痛在中医学中属"头痛"范畴,首载于《内经》。如《素问·奇病论》云:"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本病又有"首风"、"脑风"之称。《素问·风论》认为:"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徭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过:《正韵》作解,超也.顾名思义,过用即超过正常、过量的使用.人处天地之间,顺四时更替,生长化收藏,形成中医学最根本的原则——天人一体观.在这个理论渊源下,天地万物变幻,人体感受六气,调于七情,一旦某种协调超过常规,过度消耗,即可引起人体不适,发生疾病,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谈到:"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生病之"过用"已经越来越威胁着人体健康,成为中医学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滕羽鸥  李悦  李淏  陈萌 《北京中医药》2021,40(5):515-518
《伤寒论》中"风"字共出现70次,通过将《伤寒论》多种含"风"词语归类的方式,参阅《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及后世医家注释、现代医家观点,基于条文对"风"字含义进行辨析.阐明《伤寒论》中"风"有本意所指自然之气与六淫之一,广义所指乘虚而感的外邪的含义.恶风、恶风寒、春伤于风、更遇于风、汗出当风,归为阐明本意所指自然之气;邪风、言迟者风也,归为阐明本意所指六淫之一;风家归为本意代指易患太阳中风之人,风池、风府归为本意代指治风之穴;将风气、泄风、风湿之风释义为乘虚而人的外邪;将中风之"风"视为与伤寒/中寒之"寒"对举,亦将"风则伤卫"与"寒则伤荣"对举;以风为阳邪之特征指代阳性症状、病机与病性,浮则为风、浮为风、浮为风虚、浮则风虚、风虚相抟、风为热、风则生微热;此为风也,归为以风指代谵语证外证之阳气外张的特点.对"风"的含义进行辨析,在厘清中医对"风"的理论认知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1 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 《金匮要略》的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人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体脏腑是一个辩证的有机整体。 1.1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第二条指出:“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尤在泾对此解释曰:“人禀阴阳五行之常,而其生其长,而实由风与气,盖非八风,则无以动荡而协和,非六气,则无以变易而长养,然有正气,即有客气,有和风,即有邪风,其生物害物,并出一机,如浮舟覆舟,总为一水。故得其和则为正气,失其和则为客气。得其正则为和风,失其正则为邪风。其生物有力,其害物亦有力。”也就是说,正常的气候,是世上万物生存、生长的外在的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高,难以根治。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脑风"等范畴。中医学对头痛认识最早见于《素问·风论》篇:"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头为诸阳之汇,为髓之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头痛治愈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为诸阳之会,若外邪入侵,致使颅内外血管舒缩发生障碍,神经调控失常,气机阻滞,脑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清浊相干,则见周期发作的头痛。《素问·五脏生成篇》:“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骨。”《紊问·风论篇》:“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头痛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内伤两类。六淫之邪外袭。或内伤诸疾均可发生头痛。  相似文献   

7.
正"用药须使邪有出路"语出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素问·热论》云:"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尽管汗、吐、下之治法有异,但皆为"使邪有出路"的具体体现。笔者个人临床及跟随盛丽先老师学习期间,深感"用药须使邪有出路"之因势利导在治疗小儿病中的重要意义。兹举例如下。1咳嗽咳嗽初起,主要以感受外邪为主,其中又以感受风  相似文献   

8.
正《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意思是审查病机,要注意六气主时的规律,根据藏象理论,六气特性,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找出病象与病机的关系,有外邪要寻求外邪的性质,没有外邪要寻找其它原因,邪气盛实,正气虚损,都要寻找其原因,并归纳了"病机  相似文献   

9.
风证论治     
沈东钊 《陕西中医》2002,23(6):563-565
风为春季主气 ,许多疾病的发生与风有着密切的关系。风在祖国医学病因病机学说中 ,占着相当重的位置 ,历来对风邪致病极为重视 ,并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现阐述如下 :自然界之风 ,终岁常在 ,四季皆有 ,然春季万物生发之际 ,风气最胜 ,亦最易伤人 ,《内经》认为 :风是六气之一 ,为六气之首 ,在正常的情况 ,风是构成万物生发生育的基本条件 ,亦是维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首要条件。中医认为风邪为六淫之首 ,四季皆能伤人 ,故《素问·骨空论》说 :“风者 ,百病之始也”。凡湿热燥寒诸气 ,多依附于风而侵入人体 ,发生疾病。如临床常见的风温、风热…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参考了《新法编排汉语词典》、《简明中医辞词典》有关"风"条目的论述。从侗医民间调查收集的资料,针对侗族民间称之为"风"和"风气病"的具体含义比较分析研究。证实了侗族民间称为"风"和"风气病"的称谓实际上是所发病症中与风邪相关,有少数的"风"是习惯性语言称谓或尾言语言的修饰词语。  相似文献   

11.
<正>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首次提出"邪在心"的概念。就冠心病而言,此邪可指外邪,亦可指内生之邪。以发病学来看,本病以内积之邪或内外合邪最多。《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  相似文献   

12.
一论“三因”与“四诊”《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是全书的纲领。概述了人体受病的“内因”和“外因”,并提示预防疾病方法。身既受病,又指出“望形色、闻声音、问病情、切脉象”和“辨证论治”的举例说明,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概述内外病因和预防。《金匮》原著以“上工治未病……”列为本篇第一条,似欠妥当,因为它是讲辨证论治的分析方法。应以“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一条列居首位。“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73-1875
《金匮要略》一篇2条"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一句,其中的"因"字本为"原因"之意,但常被误解作"承袭";"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一句常被误解为"六气太过则成六淫",实际上风气何时转化为邪气,决定于五脏元真是否通畅;"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一句中,"元真"一词是指"元气"与"真气",即人身上中下三焦所通行之气血,其气与"风气"相通,元真实即人体正气,与邪气相对。纵观全条经文,多次强调正气亏损才是导致邪气入内的决定条件,全文首尾紧密呼应,具有深刻的发病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经典提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胜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标本病传论》:"先病为本,后病为标……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病史概要】刘某,男,59岁。入院日期:2014年11月15日。患者因"反复腹泻10年余,脐周隐痛6个月余"拟诊克罗恩病收住入院。患者于10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次数增  相似文献   

15.
正营气行于脉中,化生血液,营养全身。《灵枢·邪客》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卫气行于脉外,御外邪,充肌肤,司开阖。《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两者各司其职而又相互协调,营卫和则正气奋起抗邪,五脏六腑各安其位;营卫失和则外邪入侵,百病始生,治疗则宜从调和营卫入手。1调营和卫安睡眠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嗜睡等病证,《内经》称之为"目  相似文献   

16.
<正>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关节的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畸形为主要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尪痹",属于"痹证"范畴。中医学对于痹证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及治疗经验。《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藏经》提到:"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痹证者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功能障碍,不外乎外邪侵袭,风、寒、湿、痰阻遏阳气的通行,甚  相似文献   

17.
陈金德 《光明中医》2002,17(5):11-12
风邪 ,是中风病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中风之病 ,风从何来 ?是外风侵袭 ,还是内风自生为害 ,临证应予明辨。1 明辨外风治中风《素问·风论》 :“风之伤人也 ,或为寒热 ,或为热中 ,或为寒中 ,或为疠风 ,或为偏枯……风气藏于皮肤之间 ,内不得通 ,外不得泄 ,风者善行而数变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 ,亦为脏腑之风 ,各入其门户所中 ,则为偏风 ;风气循风府而上 ,则为脑风……风者百病之长也 ,至其变化 ,乃为他病也 ,然致有风气也。”《灵枢·九宫八风》 :“圣人避风 ,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 ,则为击仆偏枯矣。”《灵枢·岁露论》 :…  相似文献   

18.
<正>[经典提要]《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喎证》:"偏风口喎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边,是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筋脉急而不调,令口喎僻也。"《医林改错·口眼喎斜辨》:"若壮盛之人,无半身不遂,忽然口眼喎斜,乃受风邪经络阻滞之症。"《景岳全书·非风》:"凡非风口眼喎斜,有寒热之辨。在经曰:‘足阳明之筋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此经以病之寒热言筋  相似文献   

19.
畏风是指怕风吹,但与《伤寒论》中太阳中风病的恶风不同,畏风患者避风后怕风症状不能缓解。风本是自然界空气流动的正常现象,畏风患者却常感受到风吹入体内,入骨甚者自觉风气透体而过。《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中医认为畏风是由卫外不固,腠理疏松,外风之邪入体所致。在此基础上,畏风可分为虚证和本虚标实证。  相似文献   

20.
正扶阳抑阴为临床常用治疗法则之一。《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拆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张景岳《类经附翼》日:"可见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万物,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认为人身以阳气为主导提出了著名的命门学说。在治疗中提出"虚实之治,大抵实能受寒,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李中梓继承发扬了这一学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