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喘证疾病提供借鉴思路。方法 收集《临证指南医案卷四》哮与喘两篇所涉及到的医案及中药,并对中药进行筛选,实施规范化处理,建立《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的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共纳入《临证指南医案》处方30首,共使用中药65味,总中药频数为206次,高频中药(频数≥3)共27味;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微温为主,三类中药累计频数123次;药味以甘、辛为主,甘味药物使用次数最多,达106次;归经中归肺、肾、脾、心经中药者多;聚类分析中将27味高频中药聚为5类;关联规则分析中共得出39个有效关联规则。结论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基本治法为补益脾肺肾以扶正气、祛痰利湿以攻邪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文献,采集处方信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3篇,涉及处方145首,中药104味。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茵陈、黄芩、大黄、甘草、栀子;性味以苦、寒为主;多归于脾经、肝经;功效前3位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二项关联规则有10组,三项关联规则有24组;核心药组功效可概括为清热利湿、补肾健脾、凉血散瘀、活血理气。结论:中医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用药以补肾健脾安胎、清热利湿退黄为基础,并根据辨证辅以凉血、散瘀、理气、养阴。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整理好的中医药治疗绒毛膜下血肿的文献,采用数据挖掘分析并总结该病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WANFANGDATA)、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建库至2021年12月30日发表的运用中医药治疗绒毛膜下血肿的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IBM SPSS Modeler 18统计临床用药频数频率、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处方76首,涉及中药117味,药性以平、微温为主,药味以甘居多,归经以肝、脾、肾经最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止血药为主;其中使用频次≥20的中药有15味,其中菟丝子的使用频次最高;菟丝子20g的剂量使用频次最高;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23对;聚类分析获药物分类6种。结论: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绒毛膜下血肿以补虚药、止血药为主,常与药性平、微温,药味苦、甘,归脾、肝、肾经的药物配伍使用,对中医临床治疗绒毛膜下血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现代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2018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研究,严格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建立Excel规范化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的使用、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216篇,涉及中药193味,累积药物使用频次2142次,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黄芪、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常用的药物类型为补虚药、解表药、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药味甘、苦、辛,归肺、脾、肾经,药性温、平、寒。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对关联规则12条,3味中药配伍关联规则58条,4味药配伍关联规则40条,基本以补气药,止咳平喘化痰药和理气健脾药物之间相配伍。聚类分析挖掘出5个核心组方,为黄芪、白术、防风、半夏、茯苓等的组合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主要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辩证予以行气、化痰、祛瘀和敛肺等。数据挖掘得出的用药和组方规律对临床中医药辩证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新药开发和新方组合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剖析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药特点,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WF)检索并筛选近10年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文献,对其有效处方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44篇,包含有效方剂252首,中药177味,其中白芍、甘草、延胡索、黄芪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性以温、微寒居多,药味以苦、甘居多,归经以脾、肺、肝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药、理气药最常见。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15对;聚类分析获药物分类4种。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获药物组合8对;聚类分析获药物分类3种。结论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以补虚药、理气药为主,常与药性温、微寒,药味苦、甘,归脾、肺、肝经的药物配伍使用,对中医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童晓岚  兰济乐  张芯  阮叶萍 《陕西中医》2021,(11):1619-162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痛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和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 软件统计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并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 Apriori 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5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232首方剂,涉及303味中药,单个中药使用频率≥20的有40味。核心药物包括薏苡仁、黄柏、土茯苓、苍术、萆薢、甘草、威灵仙、泽泻、牛膝等,常用类型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补虚药为主。中药药性多为温、寒、平,药味多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于脾、肝、心、肺、胃等。聚类分析得到11个核心组方,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功效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个药对、22个三味药药组、12个四味药药组以及1个五味药药组,其中苍术-黄柏支持度最高,是治疗痛风的基本药对。结论:中医药治疗痛风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把握“风、湿、寒、瘀、热”病机基础上,用药以清热化湿、通络散瘀为主,辅以健脾利湿、补肝益气之药,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以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文献研究为切入点,分析降尿酸中药复方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为降尿酸新药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复方降尿酸的文献研究,构建方药数据库,运用软件统计中药频次、性味和功效,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7个中药复方,涉及174味中药,其中27味中药使用频次>3次。常用类型以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聚类分析得到3个核心组方,以健脾祛湿、清热活血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4个药对、16个三味药药组、4个四味药药组,其中苍术-黄柏支持度最高,是降尿酸的核心药对。结论:中药降尿酸用药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健脾祛湿、补中益气,体现“标本兼顾”的中医药治疗原则,为临床提高疗效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 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Medline 等数据库中 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有关文献,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并进行关联规则和 聚类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后,共纳入处方106 首,中药165 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有茯苓、枸杞子、当 归、川芎、白术等。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清热药及止血药为主;药性多用温,药味以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使用 频次较高的为肝经、肾经和脾经;常用药对组合为“茯苓-白术”,核心组合为“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车前 子”。并最终根据组方规律演化得到5 个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处方,其功效有健脾利水渗湿、补脾益 肾、填精明目、行气补血活血、凉血化瘀止血、消痞散结止血等。结论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药复方 中以补虚药多见,与“健脾益气补血,滋养肝肾”的基本治则相一致。“茯苓-白术”,“菟丝子-熟地黄-枸杞 子-车前子”等配伍在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中最常用。在治疗上以健脾益气、益肾填精明目、补血活血、凉血 化瘀止血、消痞散结止血等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中医药治疗DN的相关文献,使用Excel、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处方365首,中药264味,高频中药主要有黄芪、茯苓、生地黄等;功效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味以甘、苦最为常用,药性以温、寒为主;归经以肾、肺、脾经多见。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对为黄芪-丹参。结论:中医药治疗DN以补虚为主,兼以清热利湿,且活血化瘀法贯穿疾病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中医药治疗脑鸣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脑鸣的相关文献,提取相关方剂,通过数据挖掘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包括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结果:共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104首,涉及中药180味,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24味(频次≥16),排名前十位的依次为熟地黄、甘草、茯苓、山茱萸、山药、川芎、当归、石菖蒲、白术、半夏;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肾、脾、心经为主;功效以补虚药最多,其次为安神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常见中药配伍为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山茱萸-山药-茯苓、山茱萸-山药、山茱萸-山药-熟地黄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脑鸣效果较好的药组有4类。结论:中医治疗脑鸣以补虚泻实为原则,虚者宜补肾健脾调肝,尤以补肾填精为关键,实者宜化痰降浊、活血化瘀、平肝息风。另外,对脑鸣的治疗无论虚实都应重视安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用药规律及特色,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些新思路,同时也为临床用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①采用Excel表格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处方数据中的中药、药味类别、性味、归经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②采用数据挖掘软件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③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对频次最高的30种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436个病例,处方436首,共有中药279味,所有中药使用频次共计5527次,其中白术、甘草、茯苓、党参、山药使用次数最多,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见,药味以甘、辛为主,药性以温/微温、平居多,药物归经以脾经最多,其次是心经、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5种关联强度高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5类。结论 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且多与药味甘、辛,药性温/微温、平,归脾经的药物进行搭配使用,其中茯苓-白术为最常用的药对,以新组方规律来看,更侧重于消积化滞、补气益血、滋阴生津。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遣方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临床中药热熨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用药规律及其毒性中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应用和组建新热熨方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中药热熨治疗KOA的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统计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毒性中药用量,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8.2和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对关联强度较高的中药用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共纳入处方241首,共计219味中药,包含毒性中药37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红花、透骨草、伸筋草、独活、牛膝等,药物功效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药物归经以肝经、脾经、肾经为主,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辛、苦为主。毒性中药使用频数较高的为透骨草、川乌、草乌等,药物功效以祛风湿药、化痰止咳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物归经以肝经、脾经、肾经为主,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辛、苦为主,其中大毒中药6味、小毒中药12味、有毒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熏洗治疗阴道炎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收集从建库至2023年2月24日的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收录的中药熏洗治疗阴道炎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构建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类别,并进行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有效处方156首,涉及中药123味,药物累计使用1 344次。苦参、蛇床子、黄柏、百部、白鲜皮、地肤子等23味为中药熏洗治疗阴道炎的高频药物;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高频核心药对组合为蛇床子-苦参,3味药组合为蛇床子-黄柏-苦参,4味药组合为黄柏-地肤子-蛇床子-苦参,5味药组合为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黄柏-苦参,6味药组合为白鲜皮-地肤子-百部-黄柏-蛇床子-苦参。聚类分析获得3组具有关联性的药物组合;药物复杂网络分析获得苦参、蛇床子、黄柏、地肤子、白鲜皮、土茯苓、百部等7味中药为中药熏洗治疗阴道炎的核心处方。结论:中药熏洗治疗阴道炎以清热药、补虚药和利水渗湿药为主,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从瘀论治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获得相关文献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核心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中医药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文献共118篇,涉及128份处方与184味中药,药物出现频次累计2 025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是当归、川芎、赤芍、黄芪、桃仁、红花、半夏、甘草、天麻、石菖蒲;药性以“温”为主,五味中以“甘”为主,且归肝经的中药较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1个支持度较高的中药组合,“桃仁-红花”为核心药对。系统聚类分析共得到5个聚类,因子分析得到8个公因子。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用药规律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辅助以理气药、补虚药、安神药等,药物间关联多以桃红四物汤的组方为核心,着重选择药性偏温,味辛甘并归肝经的中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腹泻的组方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02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腹泻的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获得文献125篇,方剂155首,药物142味。药物总使用频次为1506次,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白术、茯苓、党参、陈皮、甘草;药物功效种类17类,频次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理气药、化湿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肾经为主。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8条,置信度>90%的药对4条,分别是白术→诃子、茯苓→广藿香、白术→莲子、茯苓→砂仁;频率较高的药对8组,分别为白术-茯苓、白术-党参、茯苓-党参、白术-陈皮、茯苓-陈皮、白术-山药、茯苓-山药、茯苓-木香。对频次≥10次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4组。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腹泻以补脾抑肝温肾为主,对于疗效不佳、久治不愈者,可从理气、化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探析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用药规律。方法:进入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检索并提取所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的频次、功效、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及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26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专利复方,涉及中药503味,得到用药频次≥12次的中药34味,包括夏枯草、白芍、牡蛎、生地黄等;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二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26个组合,包括4个药对,22个三味药组;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补虚药、清热药、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清热泻火和益气养阴为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文献探究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相关文献,建立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用药规律进行探究,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结果: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文献中所含中药复方104首,中药129味,药物种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收涩药为主;药物性味以甘、苦为主,药性多为寒、平;归经以肝经、肾经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个聚类组合,另外对所涉及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规则17条,药组(3味药、4味药)规则36条。结论: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药物性味以甘苦为主,归肝肾两经,核心单味药为黄芪、丹参、生地黄等,临床治疗方法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中治疗PACG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Excel软件对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R语言进行频数统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专利160项,共涉及药物510味,药物累计频次2,055次。(2)性味归经:四气为寒性药最多,共27味(49.09%);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共71味(47.97%);归经以肝经最多,共38味(25.00%)。(3)高频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有55味,使用频次最高为枸杞子(46次,28.75%),其次为熟地黄(42次,26.25%)、菊花(41次,25.63%)、甘草(39次,24.38%)、决明子(38次,23.75%)。(4)高频中药功效归类分析:排名前5位为清热药(14味,25.45%)、补虚药(12味,21.82%)、解表药(8味,14.55%)、平肝息风药(5味,9.09%)、利水渗湿药(4味,7.27%)。(5)关联规则分析:高频药对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食管癌(EC)的宏观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食管癌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文献进行检索,在Excel中录入文献中方药的信息,建立食管癌处方数据库,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对处方中的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根据中医对食管癌的证型分类,指出各证型对应的临床指征,将高频药物和药对组合与证型对应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136首处方,包含240味中药,累计出现频数1 853次,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甘草、茯苓、白术、黄芪、半夏;中药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性味归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苦、甘味,温、寒、平性药,归脾、肺、胃经药物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出9个潜在组合药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类组合。中医对食管癌的4种证型分类对应相应的临床指征及治疗药物和药对。结论:补虚扶正、降逆化痰、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食管癌的基本法则,辅以清热散结的同时,注重调畅气机;高频药物及关联分析得到的药对组合为食管癌不同证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杨秉秀教授门诊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病历,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对其处方中常用药物的类别、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病例46例,共计156诊次、156首处方,共使用中药78味、2710频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收涩药。常用的药物配伍是补虚药+补虚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结论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组方用药,以补肾填精为主,益气健脾为辅,清热利湿化浊为佐,体现了补中有清、清中有补、补泻结合、标本兼治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