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电针治疗40例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电针和毫针刺法分别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40例,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对手背水肿、手部皮温升高及屈指时手痛的疗效优于毫针刺法(P〈0.05);指关节和肩关节功能积分增加3分以上(包括3分)的疗效电针组分别优于毫针组(P〈0.05);总显效率电针组(75%)优于毫针组(50%,P〈0.05)。提示电针产生肌肉节律性收缩具有“肩-手泵”样作用,这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对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以传统毫针针刺法治疗,治疗组80例运用电针针刺法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组手背水肿、屈指时手痛的疗效及总显效率均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电针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中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以传统毫针针刺法治疗,治疗组80例运用电针针刺法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组手背水肿、屈指时手痛的疗效及总显效率均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电针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中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英  曹晶晶  杨卫杰 《光明中医》2009,24(6):1097-1098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毫针加电,对照组单用毫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显效37例(37.00%),有效60例(60.00%),总有效率为97.00%;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显效22例(22.00%),有效63例(63.00%),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两种疗法治疗前后手背水肿消退率、被动屈指时手痛痛止率均为P<0.05,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疗法有较好疗效.提示电针产生肌肉节律性收缩具有"肩-手泵"样作用,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中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巨刺法治疗肩手综合征镇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巨刺法治疗31例继发于脑血管病的肩手综合征,与30例口服卡马西平,氯唑沙宗组进行镇痛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巨刺组治疗有效率为77.42%,药物组为53.33%,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采用火针焠刺麝香(取穴肩部阿是穴、肩三针、肩贞、天宗为主)治疗肩周炎120例,并设电针对照组100例,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认为火针焠刺麝香治疗集温针、经络穴位、药物作用于一体,故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夏晨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7):322-323
用阴阳经穴位透刺结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26例。结果,针刺后,偏瘫侧肩自发痛、被动运动疼痛及手肿的消除率分别为73.1%、84.6%、38.5%;患侧甲襞微循环,血液流态、管周状态及总积分的积分值均较针刺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针刺治疗本病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明显改善其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分为温针组和电针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温针组加温针治疗,电针组加电针治疗。治疗后对手部肿胀值、VAS评分、Fugl—Meye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部肿胀值、VA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改善(P〈0.05)。温针组治疗前后手部肿胀值变化明显优于电针组(P=0.001),电针组的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温针组(P=0.0066)。结论:温针和电针对肩手综合征治疗均有效。温针治疗长于消除手部肿胀;电针治疗长于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用更适合的针刺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电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升旭  赖新生 《针刺研究》1999,24(3):227-230
7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夹脊穴组和常规取穴对照组,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综合评定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颈、肩、臂疼痛缓解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选词阳性项目数、 PRI总分、 PRI感觉分、 PPI、VAS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 P<0.01),两组临床治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颈椎病辨证分型各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电针夹脊穴组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取穴组。  相似文献   

10.
王志英  葛子 《中国针灸》1996,16(8):32-33
实验用50只大白鼠分为单侧电针与对照两组,单侧电针右侧"手三里"与"环跳"穴,观察两组下丘脑视上核(SON)葡萄糖-6-磷酸酶(G6P)、酸性磷酸酶(ACP)组化反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SON消光值,其结果表明:单侧电针组针侧与对侧SON内G6P、ACP反应强度无差异(P>0.05),而此两侧SON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与光镜下观察相符。从而提示针刺的作用与中医的朴素唯物的"整体论"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1.
周建英 《天津中医药》2018,35(9):681-683
[目的]观察向心性缠绕手指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2例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向心性缠绕手指,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每周进行手部肿胀程度、运动功能和疼痛的测量。[结果]治疗2 d后76例(92.7%)患者患手皮肤出现皱褶,患者自觉患手肿胀感觉明显减轻,指间关节活动度增加,并且活动时疼痛较前减轻。治疗1周后73例(89.0%)患者患手水肿较治疗前减轻40%;治疗2周后68例(82.9%)患者患手的关节肿胀程度较前减轻80%,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关节活动时无疼痛。治疗2周后患者的Fugl-Meyer量表得分高于治疗前,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肿胀程度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心性缠绕手指是治疗肩手综合征,尤其是手肿胀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 新肩三针穴位注射)和对照组(单纯用针刺)。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和手掌手指功能评价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肩三针穴位注射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核转录因子-κB(TACE/NF-κB)的影响,探讨电针抗RA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位组,每组10只,采用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发RA模型。电针组电针"足三里""悬钟"和"肾俞"穴,1次/d,共19d。非穴位组取穴位外侧旁开5mm进行针刺,方法与电针组相同。Westergren法检测血浆红细胞沉降率(ESR),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免疫印迹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TACE及NF-κB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ESR、血清CRP和RF显著升高,膝关节滑膜组织中TACE及NF-κB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ESR、CRP和RF显著降低,膝关节滑膜组织中TACE及NF-κB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非穴位组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调节RA大鼠关节炎性损伤状况,降低RA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的TACE及NF-κB蛋白表达,这可能是电针通过调节TACE/NF-κB改善RA的信号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阴陵泉"穴对急性胆囊炎家兔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以及组织病理的影响,探讨"合治内府"理论之胆和阳陵泉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陵泉组、阴陵泉组,每组8只。胆囊内注射大肠杆菌液制成急性胆囊炎模型。两个治疗组电针相应穴位,连续7d。对比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B超下观察胆囊壁厚度变化,光镜下观察胆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胆囊壁显著增厚(均P0.05);电针后,阳陵泉组、阴陵泉组的白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胆囊壁显著变薄(均P0.05);与阴陵泉组比较,电针后,阳陵泉组的胆囊壁更薄(P0.05)。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胆囊上皮黏膜变短,有全层坏死改变,胆囊上皮乳头水肿,间质内炎细胞浸润;阳陵泉组基层增生,散在炎细胞浸润;阴陵泉组血管腔内含有成堆的中性粒细胞。结论:阳陵泉穴和阴陵泉穴都能有效地治疗急性胆囊炎。从改善急性胆囊炎家兔的胆囊壁厚度来看,阳陵泉穴比阴陵泉穴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用朱琏兴奋法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予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朱琏兴奋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肩关节功能评价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VA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琏兴奋法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脾气虚大鼠空肠组织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elin)/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穴改善脾气虚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气虚组、电针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劳倦过度及饮食不节的复合因素复制大鼠脾气虚证候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组电针双侧非经非穴点(髂嵴连线上方15mm,后正中线左右旁开20mm处),每日1次,每次20min,共治疗6d。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空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空肠组织中Ghrelin、三磷酸腺苷(ATP)、cAM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空肠组织PKA蛋白表达。结果:脾气虚组大鼠肠绒毛肿胀、缩短、增粗,顶端部分破损或断裂,经电针穴位治疗后其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脾气虚组大鼠空肠组织中的Ghrelin、ATP、cAMP含量及PKA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而电针组显著高于脾气虚组(P0.05),其中cAMP含量及PKA蛋白表达电针组显著高于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通过改善脾气虚大鼠空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增加脾气虚大鼠空肠组织中Ghrelin、ATP、cAMP含量,上调PKA表达,从而增强大鼠能量代谢,发挥其补益脾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剑伟  周文琪  唐四 《陕西中医》2022,(8):1118-112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郑氏手法治疗踝关节陈旧性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踝关节陈旧性扭伤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郑氏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踝压痛评分、肿胀程度、综合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踝压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且治疗组治疗1 周、2 周、1个月后压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踝肿胀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踝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及Kofoed总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39%(P<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针刺联合郑氏手法治疗踝关节陈旧性扭伤,可明显改善患者踝关节疼痛和肿胀程度,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金于  王宇展 《新中医》2021,53(5):44-48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泼尼松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0例,2组均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同时服用硫糖铝咀嚼片保护胃黏膜,治疗组加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功能[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功能及肿胀程度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0.83%)(P<0.05)。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DASH、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DAS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废用手所占比例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辅助手、实用手所占比例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废用手所占比例少于对照组(P<0.05),实用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2组辅助手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侧手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治疗组轻度肿胀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肿胀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中度肿胀者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泼尼松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减轻患侧肢体疼痛及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痛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痛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依托考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CRP、sICAM-1、UA水平变化、症状体征改善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CRP、sICAM-1及UA水平,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IL-6、CRP、sICAM-1及UA水平,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IL-6、CRP、sICAM-1及UA水平,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虎加桂枝汤可显著改善痛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L-6、CRP、sICAM-1等炎症因子及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