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慢性胃炎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最能体现临床医生用药特点及临床疗效的疾病.李林主任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慢性胃炎病因多样,她认为大多为肝气不舒、脾胃虚弱、饮食起居不慎等所致,运用理气健脾和胃大法治疗慢性胃炎,并嘱患者畅情志、节饮食、慎起居,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2.
“养胃阴”思想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胃阴"思想古已有之,在现代临床慢性胃炎的证治中,"养胃阴"亦是常用的治疗法则。通过对近十年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体现"养胃阴"治疗思想的文献进行整理研究,总结了这一思想在治疗此病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并对"养胃阴"治疗思想的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提出仍需注意的几点:(1)"养胃阴"的用药特点及治疗禁忌;(2)辨证施治,不可一概而论;(3)日常调摄,顾护胃阴。总而言之,灵活应用"养胃阴"思想治疗慢性胃炎,辨证施治,知常达变,便会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胃炎70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活血化瘀法(主要药物丹参、五灵脂、蒲黄、三七等)治疗慢性胃炎70例,对照组服用复方胃友片、吗丁啉、阿莫西林35例比较,主要从临床症状改善胃粘膜炎症好转等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4.3%。结论活血化瘀法迅速改善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对慢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渡舟教授治疗乙型肝炎“十六方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临床善用柴胡剂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辨证治疗,刘教授对急、慢性肝炎,瘀胆型肝炎,肝硬化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卓著。文章拟对刘教授治疗乙肝的"十六方证"进行系统总结,介绍刘教授对方证病机、药物配伍、典型病例的运用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高安  刘华为 《新中医》2014,46(5):224-226
<正>刘华为是陕西省中医医院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陕西省十大名医,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教授从医四十余年,中医学理论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中医学经典理论的博大精深及对临床治疗的重要价值。兹将刘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验案介绍如下。1慢性胃炎刘某,男,48岁,2013年4月3日初诊。主诉:胃胀十余年,加重1年余。患者十余年前无明显原因胃胀,无烧心、泛酸、疼痛等,曾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  相似文献   

6.
介绍刘启泉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经验。主要从详查病机,以降为本;解毒活血,兼化湿浊;注重整体,调和肝脾;善用经方,师旧求新等4个方面较详细阐述刘教授经验。文中亦介绍了刘教授的用药特点、常用方等。  相似文献   

7.
徐多锦 《四川中医》2020,38(5):52-54
近年来中医学认为,湿阻中焦、脾胃阴虚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本文从浊毒的角度阐述慢性胃炎的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论证治疗,主要介绍有关浊毒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其与慢性胃炎辨证分型的关系,旨在为慢性胃炎的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刘光伟教授应用健脾清化方对酒精性脂肪肝进行治疗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从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及健脾清化方临床运用等方面阐述刘光伟教授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总结刘教授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原则,并举验案予以佐证。结果刘光伟教授从医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后,刘教授认为酒精性脂肪肝以毒聚、脾虚、湿困为主要特点,故而采用健脾清化方以取得健脾和胃、疏肝清热、解毒化浊三者为主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刘光伟教授运用健脾清化方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作者有幸随师侍诊,认真观察,颇有感悟,现将刘光伟教授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希望给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刘文峰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这一疑难杂症的中医药论治经验,提炼出刘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撰文共享于同道。方法归纳总结刘教授对本病病位特点、病因病机、论治经验、临床用药等的认识。结果刘教授认为三叉神经的病位在三阳经筋,病因病机或为感受外邪;或为肝气不舒,郁而化火,火邪伤于阳明;或为内热外寒,脉络痹阻;或为正气内亏,营卫不和。刘教授结合病机,发皇古义,中西共参,拟定了荣面痛宁汤,治疗三叉神经痛良效。结论刘文峰教授运用荣面痛宁汤治疗三叉神经痛良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单纯采用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80例,与西药(雷尼替丁、吗叮林等)治疗40例对照.以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作为观察指标,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和胃汤是治疗慢性胃炎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到优势。李生财主任临床工作20余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丰富,在药物配伍运用方面具有独到的体会,临床应用"舌象"辨证方略,针对湿邪等病理产物,运用苍术、薏苡仁、佩兰治疗湿阻中阻型慢性胃炎,疗效显著。该文浅析李生财主任治疗湿阻中焦之慢性胃炎经验,并介绍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11):1587-1588
刘秀萍教授对于早中期慢性肾衰的治疗具有独到见解与丰富临床经验。其理论精华为将扶正、祛邪两者联合统一后应用于慢性肾衰的治疗当中,以补脾益肾、清热燥湿、活血通络、降浊祛邪等为主要治则。本院在对刘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经验、病案等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刘教授理论精髓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本文旨在总结本院临床运用的经验,以期为今后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学习刘教授理论以及全面提高早中期慢性肾衰的中医疗效提供临床积累。  相似文献   

13.
温针灸因具有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及经济实用等诸多优势,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胃炎。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发现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就单纯温针灸、温针灸配合中药疗法、温针灸配合西药疗法及温针灸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四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康方以及胃康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单纯采用胃康方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40例以及胃康方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40例,并与三联疗法组30例对照.以三组患者服药前后的临床症状、Hp感染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在Hp根除方面,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胃康方组,西医组与胃康方组无差异.在临床症状改善上胃康方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药三联疗法组.结论:胃康方是治疗慢性胃炎Hp感染的有效剂,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中药直接抗Hp、保护胃黏膜、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对胃肠的协调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近十年来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动物实验,对临床常用方法、取穴、疗效方面进行了综述。文献研究表明,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胃炎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可通过改善上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保护胃壁屏障、改善胃粘膜血供及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但有关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我院85例治理慢性胃炎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了解我院临床使用汤药治理慢性胃炎的情况,探讨其临床用药特点。方法:抽取我院中医门诊慢性胃炎的中药处方1780张,统计每张处方中各种中药出现的频率。结果:在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中以补益药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理气药和消食药等。结论:中药在慢性胃炎的治疗方面,疗效确切,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中药及针药结合治疗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其对于慢性胃炎、胃黏膜修复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可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史文彬  沈洪 《河南中医》2013,33(5):665-666
慢性胃炎的临床分型复杂多样,沈洪教授在运用对药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沈洪教授采用百合与乌药、广郁金与枇杷叶、黄连与苏叶、香附与蒲公英、薏苡仁与白花蛇舌草、黄连与木香等药物配伍来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近5年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方法以"针灸、慢性胃炎"为检索词,检索CNKI中文数据库中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众多,主要通过针刺、电针、火针、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敷贴及综合疗法治疗,选穴大多分布在与胃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结论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确有疗效,尤其在改善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常长期持续存在。本文查阅了6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文献,主要从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证治以及针灸治疗等方面来介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概况,总结各家对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认识,临床辨证分型治疗的疗效,针刺和穴位敷贴、穴位注射、针药合用的状况,并分析了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为今后慢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