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ASAS)是急性缺血性脊髓梗死极为罕见的病因[1-2].大约5%~8%的急性脊髓病是由血管原因引起的,如脊髓梗死(Spinal Cord Infarction,SCI).在美国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3.1人[3].在某些研究中,ASA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胸、腰椎脊髓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针刺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云南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疗效。结果:86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51%(830/860)。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胸、腰椎脊髓动脉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牵引下旋转手法为主治疗颈椎病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以颈椎劳损、椎体后缘唇样增生、颈椎间盘退化、椎间隙变窄、骨关节退行性改变为其主要发病原因,以颈部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脊髓前动脉以及所属交感神经受压为其主要病理变化。目前,临床上将该病主要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五型。笔者近几年来以牵引下旋转手法为主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9例。年龄32~72岁,平均50.4岁。病程3天~10年,平均2年。神经根型28例,脊髓型4例,椎动脉型3例,交感神经型5例,混合型2例。  相似文献   

4.
合理应用中药提高脊髓的可塑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脑和脊髓的可塑性一直是骨科和神经内外科研究的一个重点,骨科侧重于脊髓的可塑性研究。合理应用中药能提高脊髓的可塑性。有关脊髓损伤的理论,一是炎症学说,包括有菌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就骨科临床来看,脊髓疾病主要是无菌性炎症疾病,如颈椎管狭窄和腰椎管狭窄引起的脊髓损伤;二是变态反应学说,包括了自身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如急性脊髓炎;三是循环障碍学说,如脊髓前动脉缺血综合征;四是机械损伤,如脊髓骨折脱位引起的脊髓损伤,枪弹引起的脊髓损伤;五是多因素作用学说,如多发性硬化。每一种学说都可解释一定的临床观象,都可…  相似文献   

5.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椎-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不足,导致该动脉供血区——脑及脊髓生理功能不全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属中医学"痹证"、"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本病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具体治疗方法多  相似文献   

6.
李志华 《光明中医》2010,25(10):1890-1890
<正>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导致椎体增生,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引起的综合征。发病率高,临床治疗棘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  相似文献   

7.
本人于二00二年期间,曾救治两名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儿。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颈心综合征是临床颈椎病患者中很常见的伴随疾患,由颈胸椎病所引起的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眩晕症等临床疾病,统称"颈心综合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给明确诊断带来混淆[1],易误诊为心脏病,甚至误诊率达75%[2]。在颈椎病的患者中本病发病率较高,临床应引起重视。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整复、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颈心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53.3±3.5)岁,病程2天~5年。  相似文献   

9.
梨状肌综合征是临床上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临床上本病产生的症状极易与腰椎间盘引起的脊髓受压从而出现的坐骨神经痛发生混淆。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中西医治疗手段层出不穷。目前关于梨状肌综合征在临床上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张艳  陈静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0):25-25
头臂综合征又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脑内盗血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锁骨下动脉近心端狭窄或闭塞所致.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肢出现类似下肢的"间歇性跛行"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笔者通过针灸治疗,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肘五针"(杨氏3A+疗法)对旋前圆肌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旋前圆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肘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杨氏3A+疗法"肘五针"治疗旋前圆肌综合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灸疗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克劳德综合征即动眼神经和红核交叉综合征,常由局部炎症、肿瘤、外伤引起,而因脑血管病引发的病例临床报道较少.其临床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及对侧半身共济失调,病变血管为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笔者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克劳德综合征验案1则,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由上呼吸道疾病引起鼻部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以前称为"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1]。我科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临床上运用疏风通窍法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梨状肌损伤引起臀上神经、阴神经、股后神经、坐骨神经、臀下神经以及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和静脉受压的一系列症状。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头皮针配合脐疗治疗梨状肌综合症6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68例患者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20余年。均排除腰椎间突出症。2.临床表现及体征(1)大部分病人有扛抬重物或蹲站时下  相似文献   

15.
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双侧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组成"干"字结构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症候群。本病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多在气血阴阳失衡基础上忧思恼怒、气候变化、久病体虚等引起气血逆乱、上犯脑窍而发。笔者收治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6.
<正>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在治疗上西医目前没有明确有效的方法,中医针灸具有一定疗效。针灸治疗除了选穴对其意义重大外,针刺手法也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医家对针灸治疗颈椎病颇有研究,现从选穴和针刺手法入手,将有关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文献综述如下。1一般针刺手法针灸疗法中有传统的针灸疗法,一般取头颈部穴位。  相似文献   

17.
推拿手法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的影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 -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不足 ,导致该动脉供应区———脑及脊髓发生功能不全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此症长期以来由于对其发病机制看法不一 ,因而名称各异 ,常用的名称如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后颈交感神经综合征、巴—利综合征 (Barre -Lieonsyn drome) [1 ] 。近年来 ,椎动脉型颈椎病正在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随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基础研究的进展 ,学者们以从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角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深一步的认识。运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解郁通窍汤联合奥拉西坦对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给予奥拉西坦治疗,研究组51例给予加味解郁通窍汤联合奥拉西坦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IL-6、MCP-1、sI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以及血清IL-6、MCP-1、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 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收缩血流速和舒张血流速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均0. 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加味解郁通窍汤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清IL-6、MCP-1、s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9.
百会穴压灸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眩晕是由风阳上扰、痰浊中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引起的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梅尼埃综合征等。近年来,笔者采用百会穴压灸的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5例,女30例;年龄22~63岁;病程3~7天。临床均见反复或突发性头晕,天旋地转感,甚则如坐舟车,伴头痛头胀,颈部僵直,部分可伴恶心呕吐,胸闷心慌,视物不清,耳鸣等交感神经症状。排除可引起眩晕的其他颅内疾病。患者舌淡红,苔白腻,脉濡,辨证属痰浊中阻型。2治疗方法患者取正坐位,医者将百会穴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铍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铍针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扶他林乳胶剂局部痛点外涂,每日3次,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总体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压痛仪测量数据为评定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91.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7天及14天两组患者VAS评分、疼痛数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在1天、7天时VAS评分和疼痛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天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铍针能有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且疗效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