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正>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善忘"、"愚痴"、"痴证"、"神呆"、"不慧"等范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痴呆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对VD的研究多通过模拟VD动物模型后给予中药干预,观察用药后各项实验指标的变化以探讨中药治疗VD作用机制。本文将近年来中药治疗VD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中医药治疗VD的实验研究越来越深入,在造模方法、实验指标选择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现将近年来有关进展综述如下。1常用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检测指标常用的拟VD模型有双侧颈总动脉(CCA)阻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颐脑解郁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治疗作用,并探索颐脑解郁方改善VD认知障碍是否与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相关。方法 大鼠VD模型选择改良版的线栓法造成大鼠脑血管性病变后,不予任何干预4周后经跳台实验筛选出VD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VD中药组4组,每组大鼠15只。VD中药组大鼠灌胃中药颐脑解郁方,正常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大鼠灌胃0. 9%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灌胃1周与4周末次行跳台实验及Morris水迷宫相关检测后,每组随机选择6只大鼠麻醉处死,取下丘脑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灌胃4周末次行为学检测后,随机选择8只大鼠进行腹主动脉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的含量。结果 跳台实验:与正常组比较,VD模型组及VD中药组大鼠灌胃1周和4周逃避潜伏期时间显著减少,错误次数显著升高(P 0. 01);与VD模型组比较,VD中药组大鼠灌胃1周和4周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增多,4周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 0. 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正常组比较,VD模型组及VD中药组大鼠灌胃4周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增多(P0. 05,P 0. 01),VD模型组大鼠灌胃1周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下降(P 0. 01),VD模型组及VD中药组大鼠灌胃4周后穿越平台次数明显下降(P 0.05);与VD模型组比较,VD中药组大鼠灌胃1周和4周逃避潜伏期时间减少,穿越次数增多(P 0. 05)。HE染色光镜下显示,VD中药组较VD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细胞变性减轻,但仍见大片液化性坏死灶,呈筛网状结构,坏死区内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小胶质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坏死边缘带窄,灌胃4周较1周大鼠下丘脑细胞变性改善明显。放射免疫法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VD模型组、VD中药组FT3、FT4含量显著下降(P 0. 01),TSH含量明显升高(P 0.05,P 0.01);与VD模型组比较,VD中药组FT3、FT4含量升高(P 0.05,P 0.01),TSH含量显著下降(P 0. 01)。结论 颐脑解郁方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TSH、FT3、FT4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以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理认识为基础,结合实验室检测手段,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中医药治疗VD的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日渐增多.笔者拟从相关生化指标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胡玉英  陈兴华 《光明中医》2013,(11):2445-2447
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sular dementia,VD)的实验研究概况,中医药在调节神经递质代谢、清除自由基、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影响基因表达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指出当前中医药实验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中医药在今后防治VD方面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作为中药复方的效应单元,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防治血管性痴呆(VD)方面具有选择性高、针对性强等特点,故单味中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涉及补虚类(人参、何首乌、刺五加、黄芪、红景天)、活血化瘀类(银杏、丹参、川芎、姜黄、灯盏花)、清热类(黄芩、知母、地黄、栀子)及其他类(千层塔、葛根、丁香).其作用机制主要有:①增加ATP酶等活性物质含量,抑制氧化应激;②调节脑内胆碱能系统相关蛋白、基因、神经递质表达;③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少钙内流、防止自由基形成造成的神经元损伤等.补虚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VD研究较多.中药有效成分作用多途径、多靶点,干预了VD病理生理过程的多个环节,为促进临床用药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方向,同时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期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谢莹晔  蔡琳  谢美凤  彭荣光  邵瑛 《新中医》2014,46(2):200-202
<正>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近年来,采用针灸加中药综合治疗VD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在改善VD近期临床症状和延缓病程的进展方面渐显优势,因此,系统全面了解针灸加中药综合治疗VD的临床科研现状和文献计量是非常必要的。利用循证医学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给药治疗,探究新药醒脑胶囊对VD大鼠脑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以及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和治疗机制。方法:将81只健康纯系Wistar老年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然后利用2-血管阻断法(2-VO)制作VD大鼠模型。其中,中药组VD大鼠灌服醒脑胶囊蒸馏水混悬液。对VD大鼠治疗前后脑组织内GSH-PX和Ach E活性的改变以及穿梭箱行动能力测试结果进行比照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表明,醒脑胶囊可有效增强VD大鼠脑组织中GSH-PX的活性,有效降低脑组织中Ach E活性,同时明显减少穿梭箱实验过程中VD大鼠的电击次数和电击时间。结论:治疗后的VD大鼠记忆学习能力明显改善,GSH-PX活性得到提高,而Ach E活性降低,表明醒脑胶囊能改善VD的痴呆程度,促进VD大鼠的智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VD)临床老年性常见病、多发病,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综合征,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西医目前对本病尚无理想的疗法和药物,而中药复方能从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多系统对VD的发病机制进行干预,突显了中药复方防治VD的潜力和优势。近年来中药复方在防治VD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从对胆碱能神经系统的调控、抑制β-淀粉样蛋白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拮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炎症反应、拮抗神经元凋亡、改善突触可塑性6方面综述中药复方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进展,彰显了中药复方在防治血管性痴呆方面的强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GCs)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深入研究探讨GCs对VD防治作用;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建立VD大鼠模型;随机分成VD模型组、假手术组、GCs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和药物对照共6组。采用Mories水迷宫研究探讨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Mories水迷宫实验证实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O1);GCs治疗后,VD大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但与药物对照组相比未发现差异;结论:研究表明GCs能有效预防及改善VD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申志敏  孟冷  顾雄华  王晓希  戴建兴 《北京中医药》2017,36(9):833-836,封3
目的观察中药益肾化浊汤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过程中大脑默认模式网络的影响,从脑功能层面探讨益肾化浊汤治疗VD的脑功能机制。方法 8例VD患者服用中药益肾化浊汤,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将功能影像运用Rest、SPM8、GIFT等软件进行处理,得到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变化数据。结果服药后,8例VD患者右侧额中回、双侧前扣带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额上回、双侧额内侧回、右侧角回、右侧颞中回出现连接度增强。结论观察结果可为VD的中药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医学问题。目前西医在治疗VD方面尚无特效药,中医药在治疗VD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中医药专法专方、中药提取物等方面论述近年VD的治疗与研究进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韩德军  杨锡燕  时晶  田金洲 《中医杂志》2014,(12):1051-1054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中药治疗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治法及用药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中药治疗AD和VD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统计纳入文献的文献特征、中医治法、药物使用情况,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265篇文献,中药治疗AD的文献58篇,中药治疗VD的文献207篇。纳入文献中共有74篇明确中医证候类型,共涉及中医治法16种,其中中药治疗AD所用治法前5位依次为益精填髓(46次)、化痰(39次)、活血(33次)、健脾(15次)、益气(14次);中药治疗VD所用治法前5位依次为活血(178次)、化痰(147次)、益精填髓(128次)、益气(92次)、平肝潜阳(60次)。中药治疗AD高频药物共计34味,前10位依次为石菖蒲、川芎、丹参、远志、何首乌、山茱萸、茯苓、枸杞子、熟地黄、益智仁,共获得9个聚类方;中药治疗VD高频药物共计38味,前10位依次为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何首乌、黄芪、水蛭、当归、茯苓、黄精,共获得9个聚类方。结论中药治疗痴呆常用治法为补肾益精、活血、化痰,其中AD侧重于补虚,以补肾益精为主;VD侧重于祛邪,多用活血化瘀、化痰之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患者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VD的关系及中药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本病患者70例,与正常对照组进行E2、T水平比较;并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中药和西药治疗。结果女性VD患者血清E2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男性VD患者血清E2、E2/T高于正常组,血清T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男、女治疗组治疗前后E2值、E2/T值及男性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85%,对照组有效率60%。结论VD患者存在性激素异常.通过补肾调节性激素是防治V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阅读大量与血管性痴呆(VD)相关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献,寻找VD在现代医学中的发病机制及辨证分型,分析目前对VD的认识及科研成果。该文从实验与临床两个方面阐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VD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VD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高效、低毒等优势。使用动物模型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对于指导临床用药、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所采用的动物模型、中药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借鉴。但是同时应注意到,实验采用的动物模型均为疾病模型,没有显示出中医证候特征,与中医临床实际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压氧合化瘀益肾填髓汤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门诊、急诊及疗区VD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方法,将120例VD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高压氧+中药组,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评分(FAG)、张氏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评分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与西药组、中药组比较,高压氧+中药组MMSE、ADL、FAG、HDS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有效率方面高压氧+中药组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化瘀益肾填髓汤可有效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非认知功能及个人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洋 《河北中医》2003,25(11):868-872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on,VD)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 (WHO)已将VD列为 2 1世纪的重点研究项目。目前 ,国际上对VD尚缺乏治疗或控制疾病进展具有肯定效果的药物 ,探索非药物疗法治疗VD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近年来 ,针灸的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 ,现将近 1 0年针灸治疗VD的研究综述如下。1 体针治疗黄文川等[1 ] 开展针刺对 3 1例多发性脑梗死痴呆 (MI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 0 潜伏期的研究。方法 :选取百会、神庭、风池、神门、大钟作为针刺主穴 ,配以丰隆、太冲、…  相似文献   

19.
对血管性痴呆(VD)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引发自由基连锁反应,一氧化氮合酶(NOS)激活,一氧化氮(NO)过量产生等过程是导致神经元死亡的主因。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很多补肾活血中药能改善脑部供血,益脑增智,治疗痴呆。为此,我们通过水迷宫实验观察郭赛珊教授的经验方补肾活血方对拟VD 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对拟 VD 小鼠肝脏 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检测,以探索 VD 时脑以外其它器官的变化及全面理解补肾活血方的治疗机理。材料和方法1 药物和试剂补肾活血方由生黄芪、枸杞子、女贞子、水蛭、地龙等组成,北京同仁堂药店提供,并制成粉末,加水煎煮30min,每毫升含生药78.7mg;阿尼西坦:无锡艾西恩制药有限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于一系列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性和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VD的主要致病因素。我国11个城乡资料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中VD患病率为324/10万人口[1],且其发病率与日剧增,被当今医学界列为研究重点,并被认为是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因此积极开展V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意义重大。药物尤其中药防治VD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的一个新课题。但VD发病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了,因此用现代化实验研究手段,建立理想的V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