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病情多变.然小儿脏气清灵,生机活泼,病因较单纯,在治疗上有如《张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所说:“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确得其本而摄取之,一药可愈。”余临证颇有所感,特记叙之.  相似文献   

2.
张岫云,辽宁中医名家,被誉为“小儿王”。张老的儿科学术特色:一是法宗仲景,擅用经方。临床按六经辨证,不必诸症悉具,和病人对号,只要抓住1~2个主要症状即可。二是博采众家,注重辨证。病有定名,方有定法,药有专能。在治疗上多宗古人原方,在病情复杂变化时,针对病情可随症加减,但不妄添蛇足。三是小方小药,慎用苦辛。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柔嫩,气血不充,肌肤未坚,神志未备。选方遣药以清淡少精为宜,应慎用苦寒辛燥之品,以防损伤脏腑,耗伤气阴。  相似文献   

3.
<正> 痢疾初起以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为治疗大法。历代医家谆谆告诫,忌早用收涩之品,以防闭门留寇,使病邪缠绵,变证丛生。所以古人有“痢无止法”之说。痢疾初起,湿热蕴于肠中为主要病机时,清热化湿解毒,使邪内溃;兼以行气导滞,使邪外泄,确能收到药到病除之效。但这必须以肠道损伤不重,邪去肠道自复为先决条件。众所周知,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是肠道损伤的病理表现,又是驱邪外出的保护性反应。但当病情比较严重,肠道器质性损伤广泛为主时,尽管湿热之邪很盛,如果只用芩、连、大黄等苦寒之品,易使肠道蠕动过于频繁,进一步增加肠道的损伤。笔者在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的基础上,酌情加入收敛固涩之品,可使腹痛明显缓解,下痢次数迅速减少,里急后重很快解除,并未见有留邪之弊,且使病程缩短,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简单介绍如下:一、适应范围:1.腹痛剧烈,里急后重,下痢急频者。2.服用苦寒药“通因通用”,湿热仍未除,而正气己虚者。3.经用多种抗菌索治疗,取效不明显者。二、常用药物:以罂粟壳、诃子为常用之品。  相似文献   

4.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最易为风热之邪侵袭;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清灵,易趋康复,用药宜轻,药味宜少,根据小儿这一生理的病理特点,选用桑菊饮之辛凉轻剂加减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麻疹、乳蛾、泄泻、紫癜、小儿水肿等疾病,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最易为风热之邪侵袭;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清灵,易趋康复,用药宜轻,药味宜少,根据小儿这一生理的病理特点,选用桑菊饮之辛凉轻剂加减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麻疹、乳蛾、泄泻、紫癜、小儿水肿等疾病,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方法多样,通过调节机体抵抗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常用外治法:外敷、药浴、罐疗、灌肠、敷脐、推擦、扑粉、埋线、推拿、湿敷、药佩、刮痧和药灸等,操作简便;小儿为"纯阳"之体,脏气清灵,患病之后往往病情较单纯,应药较快,所以外治法在儿科能取得比成人更好疗效;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易于受到药物伤害,现代儿科过度使用针剂、输液等,滥用抗生素,忽视人体自身抵抗力,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临床小儿用药应慎之又慎,尽可能地使用导引、药浴、外敷等外治方法,既能取得良好疗效,又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程杏轩是新安医学的创始人之一,其针对临床用药,提出了如下学术观点:(1)攻病当取其偏,即以药物之偏,纠正疾病之偏性,不问药物有毒与否;(2)守住正气,王道无近功,就是对邪盛正虚之人,要注意养护正气,取得治病的主动权,用药注意平正通达,宜养宜和,不可只求速效;(3)情志之病,未可全凭药力,宜结合精神调摄;(4)不药得中医之效,即当病情诊断不明时,不要乱服药,应密切观察病情,方可获取佳效。程氏之学术观点有较高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对于临床医者用药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兴运  陈水君 《陕西中医》2002,23(8):744-745
小剂量用药分两个概念 ,一是指单味药剂量小 ,二是指整个处方药物味数少。临床治疗中 ,药味之多少 ,药量之大小 ,要与病情相对应 ,要符合病机 ,用药目的要明确 ,针对性要强 ,要分清主次缓急 ,君臣佐使虽作用地位不同。现就药味和药量两方面谈谈小剂量用药。1 药味宜少的几种情况   1 .1 病情单纯或病情较轻者药味宜少 :病情单纯 ,病机简单者临床用药不应复杂 ,针对病机单刀直入 ,抓住要害一举取胜。如麻黄汤、桂枝汤、芍药甘草汤等汤证。病情较轻者用药物味数亦不应多且药量宜轻 ,如葱豉汤证等。1 .2 病情过于危重或过于复杂者治疗时药…  相似文献   

9.
余勤 《陕西中医》1989,10(7):289-290
<正> 詹起荪教授出生于幼科世家,业医五十余年。他广泛汲取前贤之所长,又不拘于古人之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及临证经验。其中,“轻灵活泼”为其处方遣药的突出风格之一,现简介如下: 一、指导思想詹老师清灵活泼的用药风格,是基于对小儿生理、病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一方面,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如嫩芽初生,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发病后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用药过重,稍有不当,极易损伤脏腑功能,并可促使病情剧变。故儿科用药应较成人更为精简轻灵,毋事过剂,免伐其方萌之气,而不应企图以重剂、峻猛之药以见  相似文献   

10.
药物配伍禁忌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本质的具体体现,关乎到临床用药安全,是社会民众与医药卫生领域高度关注的焦点和重大科学问题。配伍用药是中医遣药组方、辨证施治的主要形式和应用特点。中华民族在长期的临床用药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以"十八反"、"十九畏"等为代表的中药配伍禁忌经验轮廓,它体现了中药配伍禁忌的基本特征。提出科学假说:中药配伍禁忌是药性相反或相制的代表性组合;反药组合的构成-剂量-物质变化具有特定的毒效表征;妨害治疗与宜忌转化是反药配伍规律的辩证体现。构建技术体系:构建中药配伍禁忌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构建中药配伍毒性发现与评价方法技术;构建中药配伍致毒增毒减效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技术;构建基于反药组合的毒效物质代谢过程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技术;构建基于同方配伍的反药组合妨害治疗作用机制研究技术;构建基于特定病理环境的反药配伍组合宜忌转化研究技术。为中药配伍禁忌研究和丰富中医药配伍理论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任务与目标:以古今文献信息数据挖掘为支撑,以药物安全性评价、毒理毒代、毒效物质、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方法为手段,揭示中药配伍禁忌代表性反药组合的毒效表征及其变化规律;基于药物配伍环境及特定病理条件,从妨害治疗和宜忌转化的角度探讨反药配伍临床应用宜忌条件。最终目标是通过对中药配伍禁忌代表性反药组合禁、忌、宜的科学界定和系统性示范研究,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与技术体系框架,创建客观适宜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模式,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指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配伍禁忌内容的修订提供依据,为构建我国中药及其临床配伍用药安全预警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小儿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之中 ,不论在肌肤、脏腑、筋骨、津液等方面均柔弱不足。由于中药疗效好、副作用小 ,许多小儿常见病、疑难病中医中药疗效独特 ,因此现代临床对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常见病、疑难病应用颇多。笔者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谈临床小儿中药的合理应用如下 ,供同道商榷。1 用药原则1.1 用药及时 ,用量亦轻小儿得病急 ,变化快 ,因此用药要及时。小儿脏腑娇嫩 ,对药敏感 ,因此处方要精、用量要轻。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攻伐和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1.2 宜用轻清之品小儿脏气清灵 ,表证初起 ,当以辛凉解散表邪…  相似文献   

12.
1 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用药宜轻、清、淡、浮,慎用辛烈壅滞之药 小儿脏腑娇嫩,外卫未固,每因天气变化,易受外邪侵袭,且易侵犯肺经;“风邪上受,首先犯肺”在儿科尤为常见。若延误治疗,易造成肺气闭郁的喘咳实证。治宜轻清上浮之品,托邪外出。如属风热外感,用笔者自拟疏表方(桑叶、连翘、薄荷、芦根、杏仁、桔梗、前胡、钩藤、蝉蜕),轻淡宣肺,疏解风热,以防盛汗伤正。若属风寒外感,则用杏苏散加钩藤、蝉蜕,轻疏其表,邪去正安。然大苦大寒、大辛大热,或攻伐峻烈,必须慎重使用。如病情需要而用者,亦当中病即止,以免损伤脾阳,耗损真元,致发变…  相似文献   

13.
王丁超  周素贞 《河南中医》2020,40(6):855-858
李建生教授认为,正气虚损是肺癌的发病基础,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痰瘀癌毒是致病因素,痰浊、血瘀、癌毒为患,脏气受损,痰瘀毒互阻是关键,其总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而虚实兼见。李教授认为,肺癌常见基础证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以肺为始,渐及脾肾而出现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气虚损阴可致肺肾气阴两虚证。故益气固本为根本大法,祛痰化瘀解毒治其标。肺气虚证治宜补益肺气,选用补肺汤加减;肺脾气虚证治宜培土生金,健脾补肺,选用六君子汤加减;肺肾气虚证治宜补肺益肾,选用人参蛤蚧散加减;肺肾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补肺滋肾,选用生脉饮合保元汤加减。李教授运用益气固本法并非单纯运用补益药呆补,而是常用平调和缓之品,酌配理气之药调畅气机,缓缓图之;其用药轻灵,强调药量不宜过大,忌过量使用甘温、滋腻、苦寒、峻猛之品,攻伐太过则正气益虚;慎用辛散、酸敛、重浊之剂,以防肺气不降、邪气恋肺引发其他变证;遇宿疾外感新邪,则及时宣散外邪,不过早应用收敛固涩药物以防闭门留寇,且不单纯扶弱补虚以致外邪留恋,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4.
<正>温通药是指具备温性或热性,有行散通闭功能的药物。"寒者热之""通可去滞"是临床的治疗大法,温与通结合一般当是祛寒消积,但在许多情况下,温通药的运用并不完全遵循这一固定的法则。《医学源流论》载:"古人用药之法,并不专取其寒热温凉补泻之性也,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所生之方,或取其嗜好之偏。其药似与病情之寒热温凉补泻若不相关,而投之反有神效。"温通药即属于这一类药物,其  相似文献   

15.
解建国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辽宁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药治疗疑难顽怪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载。临床用药喜用药对,擅用药对。文章介绍解建国教授运用药对治疗癌症的经验。解老师临床治疗癌症,整体上以扶正缩瘤药对为基础,结合病变脏腑功能不同,以各脏腑药对为辅,同时结合病变症状表现不同,佐以对症效药药对。其所用药对之性味归经、剂量配比皆有深意,是充分考虑癌病及其病机特点,精研药物功效配伍,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所成的宝贵经验。特色鲜明,疗效确切,故加以总结整理,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脏腑娇嫩 ,脾胃薄弱 ,一旦有病 ,每虚多实少或虚实夹杂。因此 ,治疗小儿脾胃病应以健脾为主 ,不易轻用攻伐。临床常用补益之法 ,但也不可骤补 ,必须补中寓泻 ;满证宜消 ,但不可俱消 ,必须消中兼补 ;湿证宜燥 ,但不可太燥 ,必须燥中寓濡 ;阴虚宜滋 ,但不可过滋 ,必须滋中潜化。方可谓治疗小儿脾胃病之法。1 善调脾胃之偏 宜补中寓消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中医治疗小儿脾胃气虚证 ,主张先扶助脾胃之气 ,并逐步增加补药以调之。如早补、过补 ,往往有碍脾气的升发 ,反致虚而不耐补。故善调脾胃者 ,必须补中兼消 ,刚中…  相似文献   

17.
慎琴芬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2):923-923
小儿顽固性口腔溃疡即中医范畴中的"口糜",好发于口颊、舌边、上颚、齿龈等处。其不同于单纯口腔溃疡,病程迁延,反复难愈。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纯阳之体"的特点,故在治疗此病时应顾及,勿用攻伐太猛之药。本病病  相似文献   

18.
龚丽娟教授治疗慢性肾炎选方精当 ,用药独到。对于蛋白尿 ,认为以气虚湿热的本虚标实证多见 ,治宜益气清利。治疗脏腑之虚证 ,主张以平补为宜。对于湿热蕴结之证 ,擅用药对治疗。对病久瘀血内阻者 ,据情选用活血利尿药和虫类药。而湿邪留滞是慢性肾炎缠绵难愈的关键 ,主张根据湿与热的孰轻孰重选用清热利湿药。针对慢性肾炎迁延不愈与外感及合并症的关系 ,强调辨病辨证 ,有针对性地选药。  相似文献   

19.
小儿咳嗽,病情复杂,治法多变,如辨证不清、遣方用药不当则取效甚微,用药稍误则反遗后患;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太过则不能耐受;肺合皮毛,外邪易伤,外感咳嗽不解则咳嗽不止,如发散太过又可损伤肺气导致病久不愈之虞;表邪不解,不得妄补,妄补则有邪气留恋之虞.因此,治疗咳嗽必须辨证明确,审因求治.然小儿病变化多端,生理功能不同成人,在治疗上应灵活多变方能取效.  相似文献   

20.
杜广振 《新中医》2002,34(3):17-19
周文泉教授认为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形气衰减,脏腑脆弱,病理特点则是病情隐匿,易于诱发,同时,由于元气不足,患病后不但易于传变,一脏有有病传入他脏引起他脏病变,尚易出现两或两个以上的脏腑同时发病的“合病”,并认为老年人脏气怠钝,患病后多缠绵难愈,老年病的证候特点是临床表现错缩复杂,在治疗上主张调补脾胃以充元气,化痰行瘀以祛邪气,同时在治病的过程中始终贯穿“治未病”的思想,并考虑内外环境特别是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做到“三因制宜”,遣方用药上主张复方治病,量小勿大,善于守方,坚持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