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重阳思想渊源于《易经》,认为阳气于人至关重要,犹如太阳与天体的关系,不可或缺,是生命的根本和动力,贯穿人的生命现象全过程,与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中皆应重视阳气。《内经》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而且十分深远,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养生大世界》2006,(3):61-61
立春后阳气开始升发,新陈代谢增强,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好时机,专家提醒您注意——春季养生“六不”。 中医认为立春后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如能借春季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全年的健身防病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春季养生一定要适应气候和生理变化规律,防止进入误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白钰 《气功》2009,(12):1064-1068
早晨起床和夜晚睡前的时间在我们看来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在古代养生家眼里却是比较重要的养生保健时段,他们大多主张晨起防寒须锻炼,暮夜保养勿劳作。一般清晨气温比较低、户外常有湿露,晨起阳气初生,要注意防止受凉,可配合一些保健活动使人体的阳气生而发之,唤醒人体的防御机能。傍晚,随着夕阳西下,人体的阳气亦逐渐潜伏于内。此时,体表空虚,需要谨慎护养,  相似文献   

4.
擦背,是一种比较适合于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方法。中医认为,人体背部有大椎、命门、脾俞、肾俞等重要穴位。擦背可以刺激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振奋阳气、养心安神、调整脏腑器官的功能,从而使阴阳平衡,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冬季,由于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首先要尽量早睡晚起,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透过人体的背部侵入,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阳气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6.
<正>按照中医理论,人生病,一定先是"阳"出了问题,最后累积到"阴"出了问题。很多疾病是阴阳错综交杂,而不是单纯的阴虚或者阳虚,如果分不清的话,会导致身体出现很多问题。中医专家指出,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要靠阳气推动,阳气的主要作用是防御疾病。阳气若足千年寿"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在市面上热销的养生保健书籍中,常能看到这样  相似文献   

7.
吕瑞 《养生月刊》2008,29(6):557-559
一年之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们应该遵照季节的特点进行养生保健,使自己平安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夏季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  相似文献   

8.
哈尔 《养生月刊》2012,33(4):326-327
中国有句保健谚语,叫做“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春季,大地回暖,万物更新,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由于这个季节温差悬殊,也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新病或旧病发作.现代养生家都认为,春天人体阳气升发,与春之阳气相应,《黄帝内经》中记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长期以来,对人们养生防病、抗老防衰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古典《内经》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的方法,代表了古人养生的精髓。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  相似文献   

10.
孙晓生 《新中医》2012,(7):148-149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把水集中为一部,共43种,并列为各篇之首,在全面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水的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功能提出新的认识。笔者从水对人体养生保健的重要性、正确选择饮用水、合理选水治疗疾病以及科学使用矿泉疗法等方面进行现代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中医扶阳养生主要包括温补阳气、疏通阳气、固藏阳气等,旨在调养人体的阳气,以达"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健康长寿。扶阳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实施扶正祛邪、治未病的有效途径。扶阳养生主要适用于阳气虚衰之人、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语,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此语精辟地概括了《内经》的发病观,并作为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对临床疾病的诊断、防治及康复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语及其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管见如下。1 中医学的“正气”,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包括抗 病能力、康复能力)及其物质基础而言。 《灵枢·九针十二源》曰“神者正气也”,《诸病源候论》曰“人以身内气血为正”,《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曰“正气者,正犹平也,无病之人,谓之平人,无病之人体中所有‘事物’谓之正气。犹今言生理也”、“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皆为正气。由此可见,正气包括阴精与阳气二部分。阴精,即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阳气,即人体的功能活动,包括调节机能,防御机能、适应和康复能力等。“阳化气,阴成形”,阳气靠阴精充养,阴精靠阳气化生,二者对立统一,共为一体,合而为人体的正气。  相似文献   

13.
郑秀青 《河南中医》2023,(12):1821-1824
自然之气有开阖升降,生命活动有其自然节律,与天地万物的生、长、收、藏规律一致。人与万物互通交感,春季阳气升发,养生宜顺应升发之性,以调达、通畅为主;夏季五行属火,主炎上,阳气外浮于体表,养生重在养长,既要防止阳气过盛,又要避免寒凉伤阳;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由浮转沉,养生须遵循“收”的原则,由开转阖,由浮转沉;冬季是四时阴气盛极之时,人体之气也应收敛而不妄动,以沉、藏为主。神乱则病,无论何季,均要安神定志,“虚己”和“精神内守”是调神的关键。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适度运动以养形;四气调神、精神内守、安神定志以养神,神足、气盛、形健,则形神皆养。  相似文献   

14.
中医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是“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要求养生者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念。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就春天养生而言,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相似文献   

15.
傅睿 《气功》2009,(4):302-303
中医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是“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要求养生者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念。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就春天养生而言,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相似文献   

16.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用以指导顺应四时气机变动而采取不同保健方法的养生原则.历代医家对其曾有不同的理解与阐述,但基本上均支持春夏季养生应护持人体阳气、秋冬季养生宜培补人体阴分的观点.先师廖厚泽所授丹医学派的相关经验,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进行了理论辨析,并分析了当前人们普遍采用的夏季以凉茶、凉药"清凉解暑"、冬季以牛羊肉、参芪虫草"冬令进补"的"养生方法"的理论渊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医适时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晓生  陈晔 《新中医》2012,(5):126-127
《本草纲目》是医学著作中对花类药物论述最全面、最丰富的典籍,运用花卉进行养生保健是该书的特色之一。笔者筛选部分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花卉及其现代应用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进一步开发利用,为现代养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8.
吴经纬 《养生月刊》2011,32(1):76-77
睡午觉历来被认为是养生保健的好方法,中医学讲中午,也就是午时,体内阳气从鼎盛时期开始衰弱,阴气开始慢慢增长,与子夜一样,处于阴阳交接的时刻。这时人体是需要休息的,因此,有睡"子午觉"能长寿的说法。但这种保健方法针对的是身体健康的人群,对于有些人,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来说,睡午觉就不一定合适,下面的案例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9.
何伟  张明雪 《河南中医》2009,29(5):427-428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和功能基础,决定着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的方向。"扶阳气"作为仲景辨治伤寒六经病的主导思想之一,其含义有补养阳气和调理阳气。具体到心悸的证治,又有温补心阳、温建中阳、温通肾阳、宣通阳气之别,所用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真武汤等经方,至今用于心悸的临床治疗仍效。  相似文献   

20.
王蕊  史丽萍 《河南中医》2014,(5):796-797
五色五味基于五行归属,外通于自然界五时、五方,内通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养生的目的是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可通过调整机体"五色五味",内调五脏六腑,平衡阴阳,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