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00年以来,我科采用针刀加局部封闭治疗跟痛症6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0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平均6个月。临床表现为足跟  相似文献   

2.
自 1999年以来 ,我科采用中药足跟垫治疗足跟痛 5 8例 ,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5 8例 ,其中男 12例 ,女 46例 ;年龄 2 9~ 71岁 ;病程在 10 d之内者 2 9例 ,10~ 30 d者 13例 ,30 d以上者 16例 ;单侧足跟痛 31例 ,双侧足跟痛 2 7例 ;患者均有无明显原因的行走时足跟痛 ,休息时缓解 ,严重者造成跛行 ,本组病例均经 X线摄片检查 ,其中 32例为跟骨骨质增生 ,余未见异常。2 治疗方法2 .1 方药组成 :花椒 10 g,吴茱萸 10 g,五味子 10 g共研末。2 .2 治疗方法 :按足跟大小缝制小布袋 ,将以上药末装入布袋内 ,封口 ,…  相似文献   

3.
新癀片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足跟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1月 ,我们用新癀片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足跟痛患者 30例。并与单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的 16例作对照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6例均为门诊患者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0~ 6 5岁 ,平均 5 2岁 ;病程 1个月~ 2年 ,平均 3个月。全部以足跟痛为其主要症状 ;X线片诊断 :足跟骨刺形成 2 0例 ,其中 2例伴骨质疏松症 ,10例跟骨无明显改变 ;临床症状程度分为 :重度 (足跟疼痛连及小腿 ,活动受限 ) 8例 ;中度 (行走或站立时疼痛加重 ,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 ) 12例 ;轻度 (行走时间过长或久…  相似文献   

4.
1989年以来我们运用自拟“威灵消痛散”局部薰洗治疗足跟痛9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96例中,男66例,女30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83岁,平均5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6年。其中79例,经X线摄片有不同程度的骨刺形成。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及用法;威灵仙90g,防风、当归、土鳖、川断、狗脊各45g,乳香、没药、五灵脂各30g,上药共研成粗末。每次取药末135g,加陈醋3斤浸泡半日,煎至药液2斤左右。局部先用温水洗净,再用药液薰洗、浸泡,每次1个小时,日1次。次日药液加温再洗,连用5日后弃去。若药液由于煎熬加温而耗损,不能浸泡足跟者,可续加陈醋适量。本法1月为1疗程,间隔10天后再行下一个疗程,1~3个疗程后停药观察,统计疗效。治疗期间不配用任何内服药。 [治疗结果]痊愈(足跟疼痛消失,二年后随访未复发)6例;显效(足跟疼痛消失,偶尔劳累后仍复发)12例;有效(疼痛减轻,但时有发作)20例;无效(疼痛不减或加重)8例。总有效率91.6%。  相似文献   

5.
笔者运用舒筋散方治疗肾虚型产后足跟痛患者 38例 ,取得明显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8例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 2 3~ 2 8岁 2 8例 ,2 9~ 34岁 10例 ;初产妇 37例 ,经产妇 1例 ;发病时间为产后 7天~ 6个月。临床症状 :产后出现足跟痛 ,呈针刺样疼痛或隐痛 ,足跟有空虚感 ,不能久蹲久立 ,卧床休息后缓解 ,着地即痛 ,行走加剧 ,伴无力 ,偶有腰膝酸软。查体 :痛处无红肿 ,舌质红 ,苔白 ,脉沉细。2 治疗方法均予舒筋散方治疗 ,药物组成 :鸡血藤 15 g,络石藤 15 g,海风藤 15 g,青风藤 15 g,天仙藤 10 g,每日 1剂 ,煎 30分钟 ,分早晚 2次…  相似文献   

6.
跟骨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治疗方法颇多。1994-02~1999-02,我们采用中草药制成活血止痛垫治疗跟骨痛184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44例患者均为我院骨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84例中,男63例,女12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0.75±6.82)岁;单侧足跟痛135例,双侧足跟痛49例;病程<1个月2例,1个月~1年64例,1~2年86例,2~3年28例,>3年4例;跟骨滑囊炎34例,跟骨骨刺87例,跟骨脂肪垫炎20例,原因不明者43例。对照组60例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6岁,平均(49.63±7.10)岁;单侧足跟…  相似文献   

7.
自 198 9~ 1998年 ,作者采用中草药配合局部滚动按摩法治疗跟痛症 2 5 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5 6例中 ,男 10 2例 ,女 15 4例。年龄 38~ 5 0岁 5 8例 ,5 1~ 6 0岁 12 8例 ,6 0岁以上 70例。左足发病 118例 ,右足10 2例 ,双足 36例。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6年 ,平均 16个月。2 治疗方法药用川牛膝 30 g、独活 30 g、透骨草 2 0 g、丹参 30 g、威灵仙30 g、生乳香 2 0 g、僵蚕 2 0 g、蝉蜕 2 0 g、当归 30 g、红花 2 0 g、川芎40 g、细辛 2 0 g、杜仲 30 g、续断 30 g、骨碎补 30 g、鸡血藤 30 g。足跟…  相似文献   

8.
跟痛症多发于 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为临床常见病。笔者自 1 998年以来采用中药外洗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95例共 1 2 5个足跟 ,左侧 33例 ,右侧 32例 ,双足 30例。男 45例 ,女 5 0例 ;年龄 37~ 68岁 ,平均 5 2岁 ;病程 1年以内者 5 4例 ,1~ 2年者 31例 ,2年以上者 1 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 X线检查 ,87例有不同程度骨刺形成。治疗方法内服方 :熟地 2 0 g,菟丝子 1 0 g,当归 1 5 g,骨碎补 30 g,川牛膝 30 g,续断 1 5 g,杜仲 1 5 g,五加皮1 0 g,千年健 1 0 g。外洗方 :川乌 40 g,草乌 40 g,威灵仙 30 g,…  相似文献   

9.
综合疗法治疗跟痛症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亦称足跟痛 ,临床中单一治疗效果较差 ,且易复发。笔者自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采用熏洗加足部推拿、微波加中药透入、针刺加激光照射相结合的方法 ,治疗本病 5 8例 ,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临床资料5 8例均为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 2 6例 ,女 32例 ;年龄最小者 2 8岁 ,最大者 5 6岁 ,平均 4 2岁 ;病程最短者 1个月 ,最长者 6年 ,平均 2年。左足痛者 2 0例 ,右足痛者 32例 ,双足痛者 6例 ;跟骨骨刺者 2 0例 ,跟骨下脂肪垫炎者 16例 ,跟骨滑膜囊炎者 12例 ,足底腱膜炎者 10例。1 2 诊断标准[1](1)中年…  相似文献   

10.
仙人掌外敷治疗足跟痛8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有1994年以来,采用仙人掌外敷治疗足跟痛8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8例,其中男35例,女53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最短者28天,最长者10年,平均病程32个月,单侧足跟痛67例,双侧足跟痛11例。患者症见步行肘足跟疼痛,不能履地,休息后?..  相似文献   

11.
神奇泡脚汤治疗足跟痛15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2003年6月~2005年12月共诊治足跟痛病患者151例,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一般资料诊断标准:以足跟下或足跟后疼痛在15天以上,排除鸡眼、胼胝及感染等因素引起,均诊断为足跟痛病。151例患者中,男81例,女70例;病程15天~18年,以发病半年内就诊者居多。年龄小于20岁22例,20~40岁69例,41~60岁48例,大于60岁12例。其中双足跟痛者32例,其余均为单足跟痛,患足共183只。足跟痛部位以足跖面内侧多见,中间次之,外侧最少。治疗方法中药组成:透骨草30g,红花30g,赤芍15g,麻黄30g,川芎20g,艾叶20g,鸡血藤20g,乳香30g,没药30g,当归20g。每剂加水1000ml煮沸3…  相似文献   

12.
跟痛症,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了。我们采用活血化瘀治疗原则治疗跟痛症105例,与同时应用西医足跟封闭疗法作为对照,现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活血化瘀组105例,男32例,女73例,年龄35~75岁,平均50.6岁;病程7天~23个月,平均6.5个月;双侧足跟痛者11例,单侧痛者94例。西医封闭对照组63例,男20例,女43例;年龄33~67岁,平均49.7岁;病程5天~20个月,平均5.9个月;双侧足跟痛者6例,单侧痛者57例。 跟痛症的特征性表现为足跟底部疼痛,长期站…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 1990~ 1998年采用内服加味二仙汤 ,外用灵仙透骨汤熏洗治疗足跟痛患者 10 3例 ,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0 3例中 ,男 31例 ,女 72例 ;年龄 30~ 40岁 3例 ,41~5 0岁 15例 ,5 1~ 5 5岁 48例 ,5 6~ 6 0岁 30例 ,6 0岁以上 7例 ;双足跟痛 2 3例 ,单足跟痛 80例。2 治疗方法(1)内服加味二仙汤 ,药物组成 :仙茅 9g,仙灵脾 12 g,当归 6 g,巴戟天 9g,知母 6 g,黄柏 9g,龟板 2 4g,鳖甲 2 4g,川牛膝 9g,菟丝子 9g。水煎每日 2次 ,饭前服用。 (2 )外用灵仙透骨汤 ,药物组成 :威灵仙 9g,透骨草 15 g,独活 9g,鸡血藤 2 4g,乳香、…  相似文献   

14.
跟痛症是指足跟底面行走着力疼痛,常因慢性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跟骨底面骨刺形成等引起。笔者于2005年6月~2010年6月间,应用中药鞋垫疗法治疗跟痛症3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7例,男25例,女12例;足跟痛单侧30例,双侧7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1岁;病程8个月~3a,平均1.6a;跟骨X线片显示有骨刺者29例,无骨刺者8例;全部病例跟骨前内侧均有明显压痛。  相似文献   

15.
张辉  高岚 《河南中医》2004,24(1):62-63
足跟痛为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 ,我们采用针刺加灸治疗本病 5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 8例患者皆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2例 ,女 36例 ;年龄最小 39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1 0a;单足痛 4 0例 ,双足痛 1 8例 ;痛点部位 :足跟内侧痛 1 8例 ,足跟外侧痛 1 0例 ,足跟正中、下部痛 30例。全部病例拍X线足跟部侧位片 ,其中跟骨骨质增生 4 2例 ,其余跟骨未见异常2 治疗方法2 .1 针刺疗法取穴 :足跟内侧疼痛、压痛者取神门 ;足跟外侧疼痛、压痛者取养老 ;足跟正中、下部疼痛、压痛者取足跟痛点 (大陵穴下 0 .8寸 )…  相似文献   

16.
笔者根据临床经验,采取中药组方,内服兼熏洗治疗足跟痛32例,获得了理想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34~81岁,平均59.5岁;跟骨骨刺17例,跟骨损伤9例,跟腱及滑囊炎6例;单侧足跟26例,双侧足跟6例;疗程1~5周,平均21天;患者就诊时间为发病后1周至数月,部分具有反复发作史已达数年。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足跟痛 60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0例中男性 2 6例 ,女性 34例 ;年龄 35~ 75岁 ;病程 7天~ 2 3个月 ,平均 6.5个月。双足跟痛者 1 8例 ,单足跟痛者 42例。主要症状表现为足底部疼痛 ,长期站立及行走时症状加重 ,休息后好  相似文献   

18.
足跟痛虽属小恙 ,但缠绵难愈 ,患者痛苦殊深。近 2年我们采用中医药内服、熏洗、贴敷和足跟垫同用的四联疗法治疗 96例 ,临床疗效显著 ,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96例均为门诊以足跟痛为主诉而求诊的患者。其中男38例 ,女 5 8例 ;年龄 4 8~ 76岁 ,平均 6 6 .9岁 ;病程 3个月~12年 ,平均 2 .9年。经X线摄片 ,96例中 83例有不同程度的骨刺形成。所有病例均经多法治疗而无效者。2 治疗方法2 .1 内服方 威灵仙 6 0g ,乌梢蛇 5 0 g ,熟地、炒杜仲、川断各 30 g ,当归、防风、透骨草、土鳖虫、川牛膝、苏木、五灵脂各2 0g ,醋元胡、郁金、…  相似文献   

19.
读贵刊 2 0 0 0年第 2 0卷第 2期刊登的王明远“中药治疗足跟痛 15 1例临床观察”一文后 ,受益匪浅 ,笔者自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应用该文介绍的方法 ,对 13例足跟痛患者进行了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3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2 3~ 80岁 ,平均 5 1 5岁。按原文介绍的诊断标准 :(1)足跟下或足跟后疼痛 0 5个月以上 ;(2 )除外因鸡眼、胼胝及感染等因素引起者 ;(3 )不论起因如何 ,也不论摄片与否 ,或有无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 13例中 ,双足跟痛 3例 ,单足跟痛 10例。治疗方法按原文…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 1 996年 2月~ 2 0 0 1年 1 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40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共 76例 ,均为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 ,对照组 36例。治疗组男2 6例 ,女 1 4例 ;年龄 1 8~ 5 0岁 ,平均 32 .8岁 ;病程2~ 2 8个月 ,平均 1 6.5个月。对照组 36例 ,男 2 0例 ,女 1 6例 ;年龄 1 8~ 49岁 ,平均 32 .6岁 ;病程 2~ 30个月 ,平均 1 6.8个月。诊断标准 :1大量蛋白尿 ( >3.5 g/2 4 h) ;2低蛋白血症 ( <30 g/L) ;3明显水肿 ;4高脂血症。其中 1、2项为必备条件。并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