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概述了公孙穴的穴性及在古代与现代妇科病中的临床应用,公孙穴既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又与八脉交会穴之冲脉相通,故临床上与脾经、冲脉相关的妇科病证取公孙穴多见奇效。  相似文献   

2.
公孙穴乃足太阳脾经之络穴 ,又与奇经八脉之冲脉相通。临床诸多杂证 ,辨得属于脾经、冲脉之病 ,或与脾经、冲脉有关经脉之疾 ,取之公孙 ,多见奇效 ,现举例如下。1 重证恶阻张×× ,女 ,2 7岁 ,农民 ,1 987年 3月 2 1日初诊。主诉 :妊娠呕吐 3个月余。孕后呕吐频频 ,水谷不得进 ,甚则呕吐胆汁而仍不止。每天靠输液来维持营养 ,中药服之即吐 ,曾想坠胎。诊之 :患者面瘦削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治疗 :公孙穴 ,施平补平泻法 ,留针 45分钟 ,共针 3次呕吐止 ,纳谷香 ,足月顺产一子。按 :孕成则胎气升 ,冲脉之气随之上逆 ,冲脉隶于足阳明经 ,素有…  相似文献   

3.
针刺内关、公孙穴治疗急性腹痛5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刺内关、公孙穴治疗急性腹痛,取得较好效果,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9例患者中急性胃炎10例,急性胆囊炎、胆结石15例,胃肠痉挛9例,过敏性腹痛5例,痛经20例;以青中年、女性患者居多;发病时间在1h内者15例,2~3h者20例,4h以上者24例。1.2治疗方法选用32号1.5寸长针灸针。嘱患者平卧,取双侧内关、公孙穴快速进针,行泻法强刺激,不留针,得气后取针观察止痛效果。本组59例均系一次性治疗,观察30min后,以腹痛缓解程度进行止痛效果判断。2结果腹痛消失者51例…  相似文献   

4.
浅谈《金匮要略》中腹痛的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道发 《江西中医药》2005,36(10):15-16
笔者通过二十余年学习《金匮要略》,逐渐认识到该书论治痛证颇多,诸如头痛、身痛、胸痛、腹痛、腰痛等,讨论腹痛证治主要见于《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简称《腹满寒疝》)、《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简称《妇人产后》)、《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简称《妇人妊娠》)、《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简称《血痹虚劳》)等篇中,腹痛证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涉及到内、外、妇科,病机也有寒、热、虚、实之别.  相似文献   

5.
急性胃肠炎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从事肠道专科多年,现就本病的治疗谈点滴体会。临床所见,本病主要可分为寒湿与湿热两大证型。寒湿证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畏寒、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白腻,脉濡。治当芳香化湿,散寒和中。  相似文献   

6.
历阅仲景之书,其论腹痛甚详,既有专篇论述,散见于诸篇者亦多,涉及方剂30余首。诊察辨证,条分缕析,立法组方,严谨缜密,复习之余作一粗略探讨,以冀发掘。1 诊察方法1.1 辨虚实,四诊合参腹内有诸多脏腑,又为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所过。故相关脏腑、经脉受邪,气血瘀滞,虫积宿食,腑气不通,皆可致痛。辨别致痛之因即求本之法。仲景辨腹痛平脉辨外,更首创了腹诊,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诊察腹痛的内容,为后世腹诊奠定了基础。如《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篇云:“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该条文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7.
妊娠腹痛为临床常见,究其病因主要是血虚、气郁、虚寒等,以致胞脉受阻或胞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腹痛。临床根据不同证候表现,辨证论治,应用中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3则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腹痛是指腹部发生疼痛的症状。凡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范围内所出现的疼痛,均可称为腹痛。腹痛一证,临床极为常见,涉及范围甚广,居于腹中的肝、胆、脾、胃、大肠、小肠、膀胱、胞宫等脏腑,过于腹部的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一旦受到外邪内因的侵袭和影响,均能出现腹痛症状。本讲仅就一般内科腹痛的病因病机、发病特征、辨证要点、治疗方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略论妇科痛证辨治湖北中医学院(430061)陈锦秀妇科痛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痛证指急骤而起的腹痛,病情多危急,如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破裂或蒂扭转、输卵管积水扭转等。慢性痛证如痛经、少腹痛、外阴痛。月经前头身痛、妊...  相似文献   

10.
以下瘀血汤为主治疗肝硬化的体会浙江省新昌县城关镇卫生院(312500)俞娴秋下瘀血汤原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三十一》。主治“产妇腹痛,为腹中有干血著于脐下”之证。方由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虫二十枚(熬、去头足)组成。因下瘀血汤有活血逐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归纳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肝郁证、脾虚证的症状及舌、脉进行logistic回归及判别分析。结果肝郁脾虚证logistic回归提取的症状为腹胀、倦怠乏力、腹痛、食欲不振、紧脉、便溏、胁肋疼痛、胁肋不适;判别方程包含的症状则为腹痛、腹胀、倦怠乏力、便溏、黄苔。结论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包括胁肋疼痛或不适、腹胀、腹痛、乏力、食欲不振、便溏。利用logistic回归和判别分析归纳本证诊断要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丁元庆 《光明中医》2001,16(6):18-19
口僻 ,俗称吊线风 ,是以口眼斜为主证的常见病证。患者多伴有患侧耳后疼痛 ,因口眼喁斜有时伴有流泪、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进餐时患侧颊内残留食物残渣等。本病急性起病者 ,称为急性口僻 ,相当于临床常见的急性周围性面瘫 ,多见于急性面神经炎。临床对急性口僻从阳明论治 ,取得较好的疗效。试作以下总结 ,不当之处 ,欢迎批评指正。1 口僻病在阳明 ,与肝脾有涉1 1 口僻病变主在阳明 ,特别是与足阳明胃经关系更为密切。阳明经脉行于面。阳明经脉有手足之分 ,胃足阳明之脉 ,“起于鼻之交中 ,旁纳太阳之脉 ,下循鼻外 ,入上齿中 ,还出挟…  相似文献   

13.
<正>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腹痛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以及"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有大、小建中汤之分。两方的组成和方证各异,用药辛温,且同名"建中"可知其论治太阴寒证之意。历代医家均对其有不同注解,但多注重症状、方药的分析,对两方证的腹部体征的辨析较少。笔者以腹部体征作为两方的鉴别及辨证要点,治疗1例不明原因寒性腹痛取得疗效,现报道如下。病案资料患者,女,53岁。不明原因腹痛1年余,自诉病初  相似文献   

14.
[结语和需要掌握的内容]在两汉时代妇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论述妇科疾病的专著已经出现。在现存祖国医学书籍中,有专篇论述妇科疾病的可推《金匮要略》为最早。它虽以介绍内科杂病为主,但书末三篇——“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篇”,“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主要讨论了妊娠出血、妊娠腹痛、妊娠水肿;提出了产后痉、郁冒、大便难、腹痛、呕逆、下利等症;论述了热入血室、脏躁、经闭、漏下、转胞和阴吹等。  相似文献   

15.
内关公孙穴配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关和公孙穴配伍缘于八脉交会穴.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和阴维脉相通的穴位,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穴和冲脉相交通的穴位,二穴配伍应用在八脉交会中属父母配合.八脉交会穴为金元时代窦汉卿得于山人宋子华之手.因窦氏善用此法而称“窦氏八穴”,最早载于《针经指南)一书.八脉交会穴临床上应用甚为广泛,李梃《医学入门》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说明八穴精义之所在.刺激内关和公孙穴可以治疗心胸胃疾患.1 化疗期胃肠道副反应 叶某,女,30岁,农民,住院号211803,胃癌术后,病检证实属胃腺癌,吻合口处复发.入院后在血象、肝肾功能检查符合化疗指标的情况下行“DMF”方案化疗,予顺铂80mg,丝裂霉素6mg,氟尿嘧啶lg加入0.9%生理盐水1000ml溶解后腹腔内灌注,腹腔灌注前静脉滴注胃复安40mg,腹注完毕肌肉注射胃复安20mg,口服吗丁啉20mg,每日3次,药物入腹后约4.5小时,病人出现恶心,渐渐加重,继则出现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和胆汁.患者呻吟不已,难以耐受,给予毫针刺双内关、双公孙穴约10分钟后呕吐减轻,留针1小时,每隔15分钟1次,呕吐停止取针.按:肿瘤病人在化疗时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十分强烈,使许多病人望而生畏,不得不终止化疗.目前临床上  相似文献   

16.
急性腹痛属(急症)痛证范围。急性腹痛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特征的腹部疾患,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其中主要包括有(急性阑尾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子宫外孕等)。其临床表现多以急剧性腹痛、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7.
大建中汤首见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原文为“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大建汤主之。”笔者用大建中汤治疗腹痛为主症的疾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公孙为足太阴脾经上的要穴,以黄帝的复姓公孙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统治四方之意,显示出此穴的非凡作用。公孙穴是十二经脉合五脏六腑气血的要道,归属于脾,联络于胃,又与胸腹部的冲脉相通,是脾经合冲脉的能量的汇集点和调控中心,作用较大,它有兼治脾胃合胸腹部等诸多疾病的功效。"八脉交会八穴歌"云:"公孙冲脉胃心胸",取之有"理气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探究公孙穴在《针灸大成》中的临床应用规律,为现代临床提供更多思路。整理书中公孙穴的相关文献,发现公孙穴可用于治疗脾胃、肝胆、心系、妇科、肢体经络等病证,运用广泛。  相似文献   

20.
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舌纵不收"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纵不收”是因受寒、情绪不畅等原因所致的舌体伸出口外.不能回缩的病症。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6例“舌纵不收”的患者,单独以八脉交会穴的内关、公孙穴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