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福生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消化病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从医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疑难杂病,临证思路新颖独特,分期辨证施治得法,所创方药配伍精当,颇多心得体会,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三位一体”辨证思路,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地-人”的“三才全息”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笔者随诊师侧,选其精髓,介绍周教授运用“血三脏”模式辨证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云星 《河南中医》2005,25(7):10-10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其意义是找出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原因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从"一证多方"探讨"同证异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证对应”、“方证相关”、“一证一方”、“一证多方”的角度,对“异病同证”、“同证同治”、“同证异治”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一证一方”、“一方一法”属“同证同治”,是最经典、最精确的辨证论治方法;“一证多方”,方变法变,是总的大法不变,而在此之下的具体细法发生变异,属“同证异治”,是辨证论治的变法或灵活运用,是对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治"哕"二则     
朱平东 《西部中医药》2005,18(12):29-29
“哕”,又称呃逆,因膈肌痉挛引起的打嗝。以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证。其症可单独发生,亦可兼见于其他疾病,呈连续或间歇性发作。有寒、热、虚、实之分,不论何种病因所致,终不外是胃气上逆,升降失调。笔者在临床中辨证治顽呃,多有良效。现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它在外科疮疡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中有着广泛的临床意义。心主血脉属火,中医外科病多属于火,易气血壅滞,临床辨证论治强调谨守病机,整体原则,而此论点则高度概括外科病的一般规律,即诸痛痒疮的发生都与心火有关,其转归多化为火,临证时多从“心”论治。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文中首先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与精华,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纽带,并指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必须从辨证论治着手,中医辨证方法虽有多种,但各证型之间多有重复。特别是“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可包括其他辨证等。因此,作者提出“新八纲”能否使搁浅了的宏观中医学理论同现代科学,现代医学接轨,“百证”能否包括人类所有疾病的“证”与“症”?尚需在临证实践中去探索,这是作者的愿望,也是广大读  相似文献   

7.
试论“无症可辨”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中医传统的四诊手段和辨证论治的方法,在某些阶段往往“无症可辨”,这是中医学现行辨证标准的盲区。故此借助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手段,发掘中医学自身合理的内涵,融汇相关学科的知识,提出了四种辨证思路和方法,对“无症可辨”者,及早、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辨证论治,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清除中医对“无症可辨”者诊治的盲区,从而进一步完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中“心开窍于舌”的说法始于《内经》,其中对舌与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后世也宗其说法,用于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内经》认为,“心开窍于舌”对于生命活动、临床辨证尤其在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述《伤寒论》对"头汗出"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一书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笔者在研读《伤寒论》时,以证为纲总结其治法,颇多感悟,仲师对证之描述细致准确,因证而治灵活机巧,值得效法。仅“汗出”一症,可见于《伤寒论》六经中每一经,涉及条文达三十有余,有“汗自出”、“汗出多”、“大汗出”、“漐漐汗出”、“汗出恶风”、“汗出而渴”、“汗出而喘”、“汗出而厥”(以上为全身汗出)、“手足染染汗出”、“头汗出”等描述,其治因病机不同而各异。笔者仅以“头汗出”为例,略述其不同治法,以彰其旨。  相似文献   

10.
病总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此为八纲辨证之法。其中寒热的辨证用以确定疾病的性质,并决定着“寒者热之”或“热者寒之”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临证过程中,辨别疾病的寒热性质非常重要,否则,就会造成不良后果。在临床上,我们随时可见到“恶寒”或“畏寒”的病人,其属于“真寒”还是“假寒”,关系到治疗方法的选择,因此,寒之真假不可不辨,不可不察。现就寒之真假的辨别进行论述如下,与同道商榷。1寒之真“夫寒者,乃天地杀厉之气,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脏为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医家陈无择将六淫之寒和内生寒邪的生成作了简要概述,即在…  相似文献   

11.
“一贯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一贯煎”煎剂有显著的抗疲劳、抗缺氧、抗炎、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镇静和镇痛作用,并能桔抗乙酰胆碱所致家兔离体肠管痉挛。  相似文献   

12.
青蒿琥酯对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感染性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南方疟区15例携带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和无性体的患者分为A、B、C 3组,A组口服青蒿琥酯片5天总量600mg,B组口服青蒿琥酯片2天总量200mg,C组静脉注射青蒿琥酯5天总量360mg。给药前、后定时血检计算配子体密度,并取血离体感染大劣按蚊。配子体转阴时间,A组为15.4±5.0天,B组为20.6±4.8天,C组为20.3±4.0天。配子体失去感染性,A组D_7(给药后7天)2/5例、D_(14)5/5例;B组D_70/5例、D_(14)1/5例、D_(21)5/5例;C组D_70/5例、D_(14)2/4例、D_(21)3/3例。研究结果表明口服青蒿琥酯5天总量600mg对清除恶性疟原虫配子体血症及抑制配子体的感染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An animal model of experimental polymyositis(EPM)similar to humampolymyositis(PM)was made by immuning with skeletal muscular homogenate of rabbits.We treatedthem by acupuncturing Zusanli(ST 36)and Xuehai(SP 10)for 8 consecutive weeks and comparedthem with control group.The changes of electromyogram and muscular pathology were analy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changes in acupuncture group are mild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sug-gest that acupuncture has some beneficial adjustment for the immunity of PM.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行大黄体内有毒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以病理切片和血清生化为指标,对大黄总提取物组、大黄游离葸醌组、大黄结合蒽醌组、大黄总蒽醌组、大黄鞣质组和大黄多糖组进行小鼠体内毒性实验。结果:大黄各蒽醌组尤其是游离蒽醌组对小鼠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肾脏,而鞣质部位则有潜在的肝毒性。结论:大黄中鞣质及蒽醌类成分有潜在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5.
小结胸证乃由邪气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心下痰饮相结而成。其病位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清热开结化痰为其治法,小陷胸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esent paper,30 cas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were treated withelectroacupuncture in different times following menstruation,showing satisfactory results.The totaleffective rate was up to 96.67%.In addition,the symptom of mastalgla abated abviously af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心痛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 62种古籍中用针灸治疗心痛的内容进行统计 (古人有时误将心脏周围脏器组织的疼痛也叫作“心痛”) ,结果显示 ,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 340条 ,穴位 1 60个 ,总计 592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 ,中脘 2 9,内关 2 4 ,大陵 2 3,巨阙 2 3,上脘 2 1 ,间使 1 4,足三里 1 3,曲泽 1 3,劳宫 1 3,公孙1 2 ,神门 1 2 ,太冲 1 2 ,太溪 1 1 ,中冲 1 1 ,行间 1 1。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 ,任 1 1 5,心包 1 0 4 ,肾 47,肝 42 ,脾 39,心 37,膀胱 36。常用部位及其次数如下 ,胸脘1 33,足阴 96,臂阴 84,手掌 75,上背 34,小腹 2 6。各种方法的穴次为 …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寒湿痹颗粒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 ,将中医辨证属于寒湿痹阻型的 375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用正清风痛宁片为对照药 ,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 (P <0 .0 1) ,有明显差异。症状疗效两组间比较 ,试验组在改善关节肿胀、冷痛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在改善关节疼痛、晨僵和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不同疾病的疗效两组间比较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 3种疾病 ,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说明寒湿痹颗粒和对照药治疗风湿病均有显著疗效 ,但寒湿痹颗粒在某些方面优于对照药。  相似文献   

19.
瘀血痹胶囊治疗瘀血痹阻型风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了解瘀血痹胶囊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 ,将中医辨证属于瘀血痹阻型的 383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用正清风痛宁片为对照药 ,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 (P<0 .0 0 1)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症状疗效两组间比较 ,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等方面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0 .0 5 ) ;但在改善关节晨僵方面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不同疾病的疗效两组间比较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0 .0 5 ) ;对于痛风则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说明瘀血痹胶囊和对照药治疗风湿病均有显著疗效 ,但瘀血痹胶囊在某些方面优于对照药  相似文献   

20.
<正> 以往我们曾在胃大部切除术病人术前、术中记录了病人指(趾)血管容积脉搏波幅的变化.在动物实验中记录了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时腹肌肌电反应,证明了这两项生理指标对探讨內脏疼痛反应的规律和评定临床腹部手术的针麻效果上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利用胃牵拉反应的动物模型记录了腹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