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脉地仙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UA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口服通脉地仙丸,对照组30例,口服麝香保心丸,疗程30天.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ELISA测定血清hs-CRP、Hc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Hcy水平显著降低,其中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脉地仙丸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预防血栓形成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UA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补肾通络方对冠心痛(CHD)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变化以及对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7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体外反搏联合补肾通络方治疗,每日反搏1次,每次1h,12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同时给予中药补肾通络方治疗,每日水煎取汁200mL,分两次口服,共服药6周。时照组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粒22.5mg),每日3次,共服药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高教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18、M—CS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18、M—CS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心功能部分指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联合补肾通络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心贴对冠心病(CHD)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80例CHD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膻中穴、心俞穴二穴交替贴敷通心贴,每穴贴敷每次12h,每日1次,治疗3周;对照组39例,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粒22.5rag),每日3次,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18、M—CS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hs—CRP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贴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冠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冠丸,20丸/次,口服,3次/d。治疗4周后观察心绞痛临床疗效及HCY、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2.5%,2组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HCY、hs-CRP值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通冠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UA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蒙医针刺对于患者血清中常规脑梗标志物影响,探讨作用机制。方法脑梗死住院患者84例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针刺组44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后每日进行1次针刺治疗。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血脂相关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UA、TC、TG、LDL-C、hs—CRP、NIHSS等指标改善明显(P〈0.05);针刺结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患者血清Hcy、UA、TC、TG、LDL—C、hs—CRP、NIHSS等改善更好(P〈0.05)。结论蒙医针刺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反应,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其可能机制为降低患者血清中的hs—CRP、TC、TG、LDL-C、UA、Hcy等相关危险因子,进而对于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与病灶的病理改变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芪蛭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芪蛭胶囊口服,21d为1个疗程,测定患者Hcy、hs—CRP治疗前后的变化,以NIHSS表评价神经缺损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Hcy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2组治疗后hs—CRP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NIHS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蛄论芪蛭胶囊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颗粒剂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0例口服西比灵,治疗组口服小柴胡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综合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偏头痛的发生可能与hs—CRP升高有关,小柴胡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颗粒剂可通过降低hs—CRP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β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其中治疗组给予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予维脑路通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d。分别测定血清hs—CRP、S100β变化,入院前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d1 hs—CRP最高,经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逐渐下降,治疗组的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100β在一周内持续增高,其后逐渐降低;治疗组d7d14的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SS评分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S100β水平,有益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心贴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M—CSF、HCY、GMP-14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贴对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炎症、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膻中、心俞二穴交替贴敷通心贴,每穴贴敷12h/次,1次/d,治疗3周;对照组39例,采用麝香保心丸口服,每次2粒(22.5mg/粒),3次/d,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膜仅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M-CSF、HCY、GMP-14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贴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HCY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脉地仙丸治疗冠心病1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通脉地仙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通脉地仙丸口服治疗160例(治疗组),每次12g,每日3次,以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治疗100 例(对照组),每次20g,每日3次,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显效率35.0%,有效率88.1%,而对照组分别为27.0%,53.0%,2组有效率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56.9%,对照组为33.0%,2组比较,P<0.01。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TIB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组之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IB减少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性变化比较,各项指标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2组之间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为优,结论:通脉地仙丸可补肝肾,通脉络,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纽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活血汤。结果:①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C,HDL—C和hs—CRP等指标有轻微改善,实验组治疗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O.05),实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通脉活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控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痛贴穴位贴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UA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二级预防治疗加低分子肝素,心绞痛发作时临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上给予心痛贴外贴。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显效率37.14%,对照组显效率22.8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82.8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症状越轻,效果越好。心电图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心痛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张鹤凤 《河南中医》2014,(9):1682-168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4.6%,观察组有效率为96.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乏力与心悸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AG1和PAG3值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改善预后,可能与改善机体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E-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化瘀祛痰方。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及E-选择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E-选择素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E-选择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瘀祛痰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血清hs-CRP及E-选择素水平,抑制动脉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将160例符合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抑制病情发展.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这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PR)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影响。方法:将60例已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及非丹红注射液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共治1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PCI前,术后2天及术后7天hs—CPR及Fbg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及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CRP及Fbg水平在PCI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2天hs-CRP水平升高较少(P〈0.05);治疗组术后7天hs—CR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PCI术后第7天Fbg升高较少(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hs-CRP及Fbg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段学忠  王翔艳  徐静  王巍 《中医药学刊》2013,(10):2309-2311
目的:观察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的影响。方法:106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滋潜通脉颗粒,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及CRP、FIB、UA、HCY、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CRP、FIB、UA、HCY、血脂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除血脂中TC、HDL-C外)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滋潜通脉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CRP、FIB、UA、HCY、血脂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钙,表明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短期大剂量应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7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6粒,每日3次口服。2组均以8 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TNF-α、IL-6、hs-CRP,同时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脂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hs-CRP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hs-CR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血脂相关指标与本组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善均不明显。结论短期大剂量口服通心络可有效抑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产生和稳定斑块,有可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疗效.方法:80例UA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ACEI及降脂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结果: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UA患者,疗效可靠,副作用也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