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血清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糖辱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38例)和并发症组(22例),并与健康对照组(36例)进行比较.DD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HCy测定采用循环酶法.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组D-二聚体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无并发症组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DD与HCy测定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观察病情发展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监测DD与HCy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im-2)的变化,评价其在恶性肿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血浆D-二聚体(DD)单克隆抗体对112例恶性肿瘤病患做血浆DD测定。结果:回顾性分析11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升高占6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9例,肝转移癌17例,胰腺癌6例。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与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估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PE)是指各种栓子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因PE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误治。临床上普遍认为D-二聚体对PE有较大的排除诊断价值,若其含量低于500μg/L纤维蛋白原当量(FEU),可基本排除PE。但是,近期笔者发现2例误诊为冠心病的D-二聚体阴性PE,现将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定量快速检测D-二聚体含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螺旋CT、MR1或肺动脉造影等确诊的26例肺栓塞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定量快速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果 急性PE患者肺栓塞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升高,敏感性为92%,阴性预测值为100%,D-二聚体快速定量检测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茯苓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D-二聚体及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西医治疗,疗程12天,对两组患者的SAA、PCT、hs-CRP、血浆D-二聚体、肺动脉压力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SAA、PCT、hs-CRP、血浆D-二聚体及肺动脉压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结论:加味桂枝茯苓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炎症指标SAA、PCT、hs-CRP及血浆D-二聚体和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VIDAS)快速定量检测D-二聚体(DD2)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VIDASDD2测定法对可疑为下肢静咏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48例患者采用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13例测定值<494ng·mL-1,35例测定值>494ng·mL-1,其中28例通过下肢顺行静咏造影证实为DVT。VIDASDD2法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0%,阴性预期值为100%。结论VIDASDD2法可作为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过筛试验,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A、B2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速碧林治疗,B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并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3天、7天、10天、14天进行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测定。结果:A、B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前与术后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2组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1天与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2组之间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降低作用,对干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临床诊治的PE患者32例,采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诊断直接征象显示偏心型充盈缺损22例,中心型充盈缺损10例;共累及血管49支;平扫的间接征象为局部肺纹理稀疏15例,胸腔少量积液1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PE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进展期肺癌患者57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8例分为一组,小细胞肺癌19例分为二组,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及3个疗程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同时统计25例健康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对照组。结果: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健康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差异性显著,且一组患者显著高于二组。一组患者化疗后有效(pwcR)组D-二聚体含量为223.00±102.16mg/L,化疗后进展(PD)组D-二聚体含量为1024.81±577.08mg/L。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进展期肺癌患者预后、观察疴隋、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孙瑜  周荣斌 《中医正骨》2012,24(4):22-2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剐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2例下肢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规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500 ng·L-1为深静脉血栓阳性,以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阳性结果作为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应用诊断试验的一致性检验比较2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后第7天,D-二聚体检测结果阳性28例;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深静脉血栓24例.2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5,P=0.000),灵敏度91.7%,特异度93.9%,准确度93.4%.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F=121.960,P=0.000);且术后第7天时明显高于术后第3天时(P=0.000).结论: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的66例肺栓塞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肺栓塞组检出右室扩大64例(97%);右房扩大55例(83%);室间隔运动异常42例(64%);肺动脉扩张29例(44%);右心房血栓5例(7.5%);右心室血栓1例(1.5%);肺动脉血栓6例(9%),肺动脉高压100%.结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有效诊断肺栓塞的方法,早期应用可以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的影响。方法:肺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对症支持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和P(A-a)O2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D-二聚体水平和不同P(A-a)O2水平发生肺栓塞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P(A-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500μg·L^-1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显著高于D-二聚体〈500μg·L^-1者(P〈0.05);P(A-a)O2〉50 mmHg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显著高于P(A-a)O2〈50 mmHg者(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改善患者肺泡血氧合状态,D-二聚体联合P(A-a)O2诊断肺栓塞能提高诊断率,尤其是对于D-二聚体超过500μg·L^-1,同时P(A-a)O2高于50 mmHg者,要提高临床重视,早期诊断肺栓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表现.结果:39例中,X线平片明确诊断32例,诊断符合率82.0%,8例阴性(18%),CT诊断符合率100%,CT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CT较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不同征象的诊断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X线、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检查较X线更早发现AS的骶髂关节病变,有利于对其进行诊断和分级,从而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临床对策。方法:对我院2000年1-2008年12期间14610份出院病历进行筛查,共查出61人感染了肺结核,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1例中3例为Ⅱ型肺结核(4.92%),46例为Ⅲ型肺结核(75.4%),9例为Ⅳ型肺结核(14.75%),3例为Ⅴ型肺结核(4.92%)。住院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发病率明显高于常人肺结核发病率,肺部X线表现较常人同类病人严重治疗后不同时期X线变化较常人同类病人恢复慢,且合并症多。结论: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以Ⅲ型肺结核为最多,且病情严重,对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应尽早检查、早诊断、早规范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及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自体血肺栓塞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NC组,n=16);(2)急性自体血肺栓塞模型组(PE组,n=18);(3)溶剂对照组(DMSO组,n=16);(4)姜黄素预处理组(CUR组,n=18),每组各半随机分为2h和4h两个时间点。改良右心导管法制备急性肺栓塞模型,动态监测肺动脉压和体动脉压变化,肺灌注扫描ECT影像和组织病理观察判断造模成功。免疫组化法测肺血管平滑肌细胞Egr-1基因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肺组织Egr-1 mRNA变化,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血清TNFα含量。结果:造模后0.5~4h大鼠肺动脉压显著升高,体动脉压显著降低,PE组与NC组比较(P〈0.01);姜黄素干预对造模后肺动脉压、体动脉压变化有不同程度改善,CUR组和PE组比较(P〈0.01或P〈0.05)。Egr-1蛋白、mRNA表达,血清TNFα含量,PE组比NC组明显升高(P〈0.01);姜黄素干预可有效降低Egr-1蛋白、mRNA和血清TNFα含量(P〈0.01或P〈0.05);DMSO组和PE组比较未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自体血肺栓塞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抑制核转录因子Egr-1基因过度表达,抑制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TNFα释放,减轻机体急性期炎症损伤有关。同时其能一定程度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和升体动脉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伟  屈霞  郭瑞  刘密 《中医临床研究》2014,(13):118-119
目的:观察通腹降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均治疗2个月,判定两组的临床效果并测定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64例,显效24例(37.5%),有效19例(29.7%),稳定13例(20.3%),无效8例(12.5%),总有效67.2%;对照组64例,显效12例(18.8%),有效16例(25.0%),稳定17例(26.6%),无效19例(29.7%),总有效率4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二氧化碳(CO2)、血红蛋白(Hb)等各项指标(P〈0.05或 P〈0.01)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结论:通腹降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80例肺炎喘嗽患儿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静滴利巴韦林,并给予对症治疗。7~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咳嗽消失、肺部啰音吸收、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痰湿型体质者胸部X线的表现。方法:选取55例痰湿型体质者为痰湿组,55例非痰湿型体质者为非痰湿组,对2组常规后前位、左侧位胸部X线图像的横膈高位比率、胸廓纵径/前后径比值、心影横径/胸廓横径比值及下肺野纹理表现进行比较。结果:痰湿组胸部X线图像显示横膈高位28例,占50.91%,下肺野纹理聚拢者23例,占41.82%,胸廓纵径/前后径比值平均为(1.16±0.12),心影横径/胸廓横径比值平均为(0.52±0.03),分别与非痰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痰湿型体质者有具特征性的胸部影像学表现,通过胸部常规X线摄影,可为痰湿型体质的辨识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X线和CT检查手段,观察、测量该症在影像学表现,从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上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诊断依据。方法:门诊随机选择年龄在50岁以下,无慢性腰痛病史的患者58例,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查体。行X线、CT检查,采用手法治疗。并对X线和CT结果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本组病例X线测量有病变棘突中线偏离者48例占82.7%,小关节间隙不等宽49例占86.2%,小关节模糊不清8例占13.8%,脊柱侧弯41例占71%。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两侧小关节间隙不对称,椎小关节面骨质硬化,小关节突密度不均匀,关节面不光整,韧带钙化等.。小关节角测量,患椎与健椎比较无明显差别,有牵涉性疼痛12例占20.68%。结论: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符合滑膜嵌顿的特点。棘突偏斜与小关节不等宽同时存在,棘突偏斜部位与压痛部位一致,腰椎侧弯其程度与疼痛程度有关,与是否有放射痛无关。CT小关节角变化与临床症状无明显关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CT检查,腰椎侧弯、棘突偏斜、小关节不等宽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