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历代关于半夏毒性认识的理论及其现代实验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历代本草专著对半夏毒性的认识主要为黏膜刺激性和脏器毒性两方面;现代实验研究包括急性毒性研究、亚急性毒性研究、特殊毒性研究等,主要表现为刺激性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毒性等。  相似文献   

2.
中药毒性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苗彦霞  张惠云 《陕西中医》2005,26(10):1097-1098
毒性作为药性理论之一,目前并无统一的认识。本文回顾了历代对中药毒性的论述,将历代医家对毒性内涵的认识归纳为三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中药毒性的分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郑君  张成博  张昆 《陕西中医》2010,31(12):1656-1657
运用文献学的基本方法,对历代主要本草著作中的命门用药的毒性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历代本草对这些命门用药的毒性认识并不都完全一致;并以附子为例,综述了古代本草中记录的"驭毒"之术,为临床的命门用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天南星的毒性认识及毒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究了历代本草著作对天南星的毒性认识,总结了天南星的刺激性、急性毒性及亚急性毒性特点及炮制解毒方法研究现状,为今后开展天南星毒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细辛的毒性,是历代医药学家争论不已的问题。从细辛述要、毒性研究、毒性定级及运用4个方面进行述评,认识细辛的毒性,来安全有效地使用细辛。  相似文献   

6.
白果内酯对谷氨酸兴奋毒性致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静  孙长凯  王冬梅  徐红  张健  张玉梅  马辉  王禄  吴兰香 《中草药》2009,40(10):1593-159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白果内酯对谷氨酸致海马神经元损害的影响,以探讨白果内酯在抗兴奋毒性神经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模型;采用台盼蓝染色、TUNEL染色凋亡神经元测定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的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白果内酯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与谷氨酸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的神经保护作用相比较.结果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白果内酯可提高谷氨酸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细胞中LDH的漏出,具有剂量依赖性,于100 μmol/L剂量下呈现最佳神经保护效果,但弱于MK-801(浓度为10 μmol/L).结论 白果内酯对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神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果为临床常用中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具有药用和食用的双重价值。本文通过查阅古代典籍,对白果的别名、沿革、采集炮制、药物毒性、主治功效进行考证,为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显著的疗效而闻名于世 ,但部分药物的毒性也不容忽视。限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古代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通过临床直接观察获得的。对急性毒性反应容易发现 ,对慢性毒性反应则往往认识不足 ,黄药子就是其中一例。自《开宝本草》记载其“苦 ,平 ,无毒 ,主诸恶肿疮瘘 ,喉痹 ,蛇犬咬毒”以来 ,历代本草均未记载其毒性。但近年来连续报道应用该药治疗甲状腺肿和某些恶性肿瘤过程中 ,引起中毒性肝炎 ,严重者出现昏迷 ,呼吸困难和心肌麻痹而死亡。本文在系统研究古今文献的基础上 ,对其毒性认识及毒性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以利进一…  相似文献   

9.
中药毒性的认识 正确认识中药毒副作用:传统的所谓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的一种偏性,是中药的一种性能。现在所谓的“中药的毒副作用”已完全脱离了中药的治疗作用,单纯指中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人体的有害作用,即中药的不良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的有毒物质可分两种情况,一是有毒成分为非有效成分,如半夏、白果、苍耳子等,去除可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10.
刘安龙 《河北中医》2012,34(5):735-736
所谓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成瘾等。对于中药毒性的认识,历代本草文献中均有记载,早在《神农本草经》中,按药物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滋补强壮,无毒;中品治病补虚,有毒或无毒;下品125种,治病攻邪,多具毒性。《本草纲目》将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典(2015版)》收录了43个记载为"小毒"的常用中药,其中仙茅、金铁锁及香加皮均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其药性也都为"小毒"。本文综合历代本草文献和现代研究文献资料,从其毒的历史认识过程,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进行分析,并从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为全面认识这些中药的毒性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56-159
贯众是一味临床常用且历史悠久的中药。早期药学文献中就记载贯众有"毒",但长期以来对其毒性的认识并不充分,药源植物也比较混杂,影响了其正确的临床使用。本文综述历代本草中对贯众及其制品的毒性记载,结合毒性反应及其物质基础、分子机制,综合评价贯众的毒性及其与药效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贯众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历代本草和药典均记载吴茱萸有小毒,有关吴茱萸毒性的现代研究逐年增多,但其毒性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通过对历代古籍和新近文献的整理分析,对吴茱萸毒性进行归纳概括,指出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看待吴茱萸的功效和毒性。文章对加强吴茱萸毒性研究、促进吴茱萸的安全使用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吴茱萸毒性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典(2015版)》收录了43个记载为"小毒"的常用中药,其中仙茅、金铁锁及香加皮均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其药性也都为"小毒"。本文综合历代本草文献和现代研究文献资料,从其毒的历史认识过程,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进行分析,并从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为全面认识这些中药的毒性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白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果别名银杏 ,是临床常用药之一 ,性味甘苦涩、平 ,有小毒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肪、淀粉、氰甙 ,含维生素 B1 2 及多种氨基酸 ,外种皮含有毒成分 :白果酸、氢化白果酸、白果酚、白果醇等。白果的各种成分 ,特别是白果酸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体外对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品性涩而收 ,能敛肺气定喘嗽 ,兼化痰 ,为治疗哮喘、痰嗽所常用。本品又能收涩而固下焦 ,止带浊 ,缩小便。用于治疗带下白浊、遗尿、遗精、小便频数等症。但因有毒性 ,不可多用。药典规定本品用量一般为 5~ 1 0 g。笔者经临床观察发现 ,白果的…  相似文献   

16.
中药用以治病已有几千年历史,其中一些含毒性成分,如川乌中毒性成份乌头碱(aconitine)、朱砂中汞化物等。古代医药学文献中多以“毒药”作为药物的总称,此时对中药药性知识的了解尚未深入,并没有将毒性的概念从药性中分离出来,随着历代医家对中药毒性认识不断深入,到了秦汉以后,中药毒性有了特定的涵义。  相似文献   

17.
历代对马钱子毒性的认识经历了从"无毒"到"有毒"到"大毒"的过程。现代认为马钱子有剧毒,但其治病疗效肯定。马钱子有通经络、止疼痛之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风湿疼痛、经络拘挛之症。应用时必须炮制规范,剂量精确。本文详细探讨了马钱子的毒性成分、中毒症状、毒性的影响因素、及中毒解救的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药毒性三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冀  杨蕾 《中医药学报》2003,31(3):20-21
对历代本草医籍中有关药毒的认识进行归纳,认为在对药毒的认识上主要包括三种涵义:一是药与毒相通且常并称;二是毒为药之偏性,药性峻烈之品被称作毒药;三是毒性指药物之为害,即近来较多研究的有毒中药的毒性。明确药毒概念的不同涵义,才能在研究有毒中药的安全应用时不失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朱砂的历代炮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友  崔淑亭 《中药材》1999,22(2):71-72
对朱砂历代炮制方法进行了整理研究,重在阐明历代制法中影响朱砂毒性的炮制因素,指出应对古代炮制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中合理处理过程加以改良应用。  相似文献   

20.
银杏酸单体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素琴  吉民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3):1365-1366
目前银杏叶和白果的开发利用已很多,但银杏外种皮的利用率低。研究发现外种皮中含有较多的银杏酸(ginkgolic acids,GAs),为6-烷基或6-烯基水杨酸,6位上的侧链碳原子数可从13至19、侧链双健数可从0至3个,是一系列同系物的混合物。银杏酸是银杏中除了黄酮和内酯外的另一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组分,具有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等作用,在传统意义上是银杏产品中的有毒成分[1]。而现在对于银杏酸有了新的认识,银杏酸具有多种生理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