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死亡原因,分析临床治疗方法,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共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死于脑疝共13例,占52.0%;死于心功能衰竭共4例,占16.0%;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共3例,占12.0%;死于室性心律失常共3例,占12.0%;死于肺部感染共2例,占8.0%。结论:对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一旦得到确诊,应及时为患者实施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静脉溶栓、保护活化脑细胞、预防并发症以及基础疾病治疗等综合治疗,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脑梗死病情重,预后差。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有意义的治疗方法,我们对近5年来收治的41例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以此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10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早期CT影像学检查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10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存在一定的早期CT影像学特征,30例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约为28.85%;41例患者存在豆状核边界不清,约为39.42%;45例患者存在轻度占位,约为43.27%;33例患者出现早期低密度影,约为31.73%;17例患者脑沟消失,约为16.35%;29例患者存在岛皮质边界模糊,约为27.88%。结论: 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能够较好的发现患者相应的CT影像学特征,以轻度占位发生率相对比较高,其次为豆状核边界不清、早期低密度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岛皮质边界模糊,而脑沟消失发生率相对比较低。CT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经CT及MRI证实的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存活21例,半年存活率80.76%,死亡5例,病死率为19.23%。结论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措施,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在中、老年患者中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的三大杀手之一,而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危重症,其病情凶险、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有报道高达41.7%,严重影响患者家庭生活质量。因此,了解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及治疗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7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西医治疗方法对脑梗死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48例,观察组(西医联合活血化瘀中药丹红注射液治疗)5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0.8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西医对于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向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50例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37/50),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00%(11/50),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不仅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8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痊愈21例,占55.3%,有效14例,占36.8%,无效3例,占7.9%,治疗总有效率为92.1%。结论:在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0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9例,按照脑梗死后是否出现早发性癫痫可分为观察组(发病)及对照组(未发病),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跟踪治疗结果。结果:脑梗死79例中发生早发性癫痫者12例(15.19%);观察组梗死部位分布、电解质紊乱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经对症药物治疗,12例均未复发。结论:脑梗死病灶分布及电解质紊乱与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有关,持续监测脑电图,并给予有效药物治疗,可降低癫痫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12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本组96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及相关护理,临床治愈62例,好转32例,死亡2例,死亡率2.1%。结论:做好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在康复科住院过程中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期间死亡的23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基础病变及入院时NIHSS、ADL评定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恢复期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04%,其中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12例(52.17%)、急性心肌梗塞3例(13.04%)、卒死2例(8.70%)、急性心衰2例(8.70%)、再发大面积梗塞2例(8.7%)、上消化道出血1例(4.35%)、肾功能衰竭1例(4.35%):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在高龄(70岁)、房颤史、大面积梗塞、合并肺部感染、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入院时NIHSS量表、ADL量表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单一基础病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期间的病死率与患者的高龄、梗塞面积、房颤,血浆白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合并肺部感染等均有密切关系,尤其肺部感染是导致直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整理汤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血塞通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95.24 %高于对照组的80.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低于对照组的1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应用血塞通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正>大面积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急危重症,其起病急、进展迅猛、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为探讨其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现将2002年1月—2010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大面积脑梗死常见病因与治疗体会。方法对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痛、糖尿病、心脏病伴发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吸烟等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结论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血糖、降低血腊、控制心律失常以及减少吸烟或戒烟是预防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外加丹参注射液;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外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3%(14/1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12/1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特点、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救治的颅脑外伤病人51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治愈率、致残率及病死率。结果:按照预后格拉斯分级标准(Glasgow Coma Scale,GCS),所有患者随访半年发现,有17例(33.3%)治愈、14例(27.5%)中残、5例(9.8%)重残、6例(11.8%)植物生存、9例(17.6%)死亡,死亡患者中均是成年人,以老年患者(60岁)居多。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发病,病死率高,早期预防诊断及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严重程度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较佳方法。方法: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均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和药物组(30例)。两组均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针药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2天加用针刺,穴取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血海和水沟,治疗10天,以"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手术死亡率为20.0%;术后采用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针药组总有效率为40.0%,优于药物组的13.3%(P<0.05)。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能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术后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有协同作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血管超声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房颤、高龄、既往脑卒中史。临床特征为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致残率、病死率高。大面积脑梗死起病形式与脑出血相似,脑CT首选筛查以明确诊断,血管影像更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治疗上控制脑水肿是关键,后期积极控制肺部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同样重要。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关键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脾破裂患者急诊诊断、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9年9月-2012年1月收治肝脾破裂患者47例临床资料诊治资料。结果:全部47例急诊肝脾破裂患者中行手术治疗42例,保守治疗5例;其中45例顺利康复出院,2例死亡,均死于失血性休克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治愈率为95.7%。结论:早期诊断,并根据患者肝脾破裂出血情况选择合适救治方法是急诊肝脾破裂治疗的关键;通过有效急诊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急诊肝脾破裂患者临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心源性栓塞8例,颅内动脉狭窄6例,来源不明的或非栓塞性14例。22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好转15例,死亡7例,均为严重脑疝患者。另有6例因颅内高压进行性加重转外科行开颅减压术,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并发症重,致残、致死率高,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对内科治疗效果差者应尽早转外科行减压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