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使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对照组使用思密达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粪便标本中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突出,对改善肠道微生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七味白术散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予以补液、止泻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七味白术散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呕吐、腹泻和发热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七味白术散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呕吐、发热、腹泻症状,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韦汉才  袁彬 《四川中医》2020,38(8):103-107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汤联合葛根芩连散脐部贴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0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患儿均由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儿(50例)临床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脾养儿汤及葛根芩连散脐部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患儿止泻、止吐、脱水纠正及住院时间、治疗3天后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治疗前后患儿肠道微生态(乳杆菌、肠杆菌、双歧杆菌)变化情况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情况、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止泻、止吐、脱水纠正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后,观察组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肠道微生态乳杆菌、肠杆菌、双歧杆菌及IL-6、TNF-α炎性因子均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肠道微生态乳杆菌、肠杆菌、双歧杆菌及IL-6、TNF-α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儿CK、CK-MB、LDH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醒脾养儿汤联合葛根芩连散脐部贴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患儿疗效提升,症状改善,恢复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七味白术散合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患儿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七味白术散并予半导体激光照射神阙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止吐时间、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七味白术散联合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病情,并减轻患儿的痛苦,有利于缓和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胡舒肝丸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5 mg,3次/d)口服治疗,观察组予柴胡舒肝丸(每次10 g,2次/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次1.5 g,3次/d)口服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及粪便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和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OCTT均低于治疗前、血清GLP-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上升,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数量下降(P0.05)。结论柴胡舒肝丸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调整肠道菌群数量、缩短胃肠运动时间、提高胃肠激素水平,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清  葛金玲 《河南中医》2007,27(10):25-27
目的:研究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将40例外感发热患儿分为两组,对其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和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DNA进行荧光定量,比较治疗前后菌群变化、血清C-反应蛋白等。结果:治疗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杆菌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B/E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疗法可以提高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厌氧菌数量,改善菌群分布结构,恢复机体的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使肠道定植抗力增强,抑制潜在致病菌群的增长,有维持局部免疫的功能,可以使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体温下降,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复感合剂Ⅰ号对婴幼儿肺炎肠道厌氧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婴幼儿肺炎诊断的住院患儿90例及健康儿童30例为参照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抗复感合剂Ⅰ号)30例;药物对照组(金双歧片)30例;空白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30例;健康参照组30例。临床观察,对婴幼儿肺炎患儿入院前和出院后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采用计分法记录积分值。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做厌氧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培养,厌氧菌培养结果以Log的菌落形成单位/g(CFU/g)表示,采用PEMS3.1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临床症状积分:治疗组、金双歧对照组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西药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肠道微生态变化:治疗组、金双歧对照组的选择性双歧杆菌培养基、乳酸杆菌培养基和肠杆菌培养基菌落数在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西药对照组的选择性双歧杆菌培养基、乳酸杆菌培养基和肠杆菌培养基菌落数在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复感合剂Ⅰ号具有与金双岐制剂相似的疗效,纠正肠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内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明显改善婴幼儿肺炎脾虚症状。  相似文献   

8.
观察中医药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的疗效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359例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患儿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小儿推拿、蒙脱石散(思密达)进行治疗,疗程3天。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的数量进行检测。结果:试验A组、试验B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A组、试验B组组间无差异(P0.05)。肠道微生态方面,除乳酸菌数量治疗后三组间及试验B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乳酸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数量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菌/大肠杆菌比值、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短期内对肠道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数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沈灵娜  刘军  钱赟达  熊烈 《新中医》2021,53(16):34-38
目的:观察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中药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口服。观察2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Mayo活动指数、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改良Mayo活动指数、大肠杆菌数量及血清内皮素(ET)、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降低(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增多(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中药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改良Mayo活动指数、大肠杆菌数量及血清ET、D-乳酸、DAO水平均较低(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增多(P0.05)。结论: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可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可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黏膜屏障修复,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脑瘫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瘫慢性腹泻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赖氨葡锌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和灸神阙、脾俞和肾俞穴。检测治疗前后肠道sIgA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菌落数,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肠道sIgA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菌落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和灸配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赖氨葡锌颗粒对脑瘫慢性腹泻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有良好调节作用,是治疗脾肾两虚型脑瘫患者慢性腹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阿泰宁对脾虚湿困型肠息肉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分为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阿泰宁+常规治疗)、C组(参苓白术散+阿泰宁+常规治疗),每组40例,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SF36评分、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肠镜指标(复发息肉数、息肉直径)、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C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0.05),复发息肉数更少(P<0.05),息肉直径更小(P<0.05)。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乳杆菌、双歧杆菌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减少(P<0.05),SF-36评分升高(P<0.05),以C组更明显(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阿泰宁可安全有效地提高脾虚湿困型肠息肉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肠道菌群微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肠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在补液基础上口服小儿止泻安颗粒;治疗组在补液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治愈22例,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便常规检查,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治愈率高,起效快,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8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同时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每次250 mg,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评价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脂代谢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FINS、HOMA-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益气活血方加减能明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及血脂代谢,调节其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神健脾针刺疗法配合艾灸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调神健脾针刺疗法配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肠道菌群数量、多样性及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因子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及Shannon指数高于治疗前,酵母菌、肠杆菌、肠球菌及Simpson指数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肠道菌群数量和多样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5-HT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调神健脾针刺疗法配合艾灸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数量和多样性,达到改善患者肠屏障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人类轮状病毒(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5日龄NIH乳鼠经口感染HRV建立乳鼠腹泻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病毒唑组,各组乳鼠分别经口滴入相对应的治疗药物,3次/d(正常化与模型组给生理盐水)。分别于治疗后5d处死乳鼠,取乳鼠小肠粪便检测HRV,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变化。结果七味白术散治疗5d乳鼠肠粪便中HRV清除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七味白术散组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病毒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清除感染乳鼠肠道中的HRV,明显改善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鹤壁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行保肝、利尿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治疗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肠球菌、乳杆菌、酵母样真菌、需氧菌肠杆菌和厌氧菌双歧杆菌的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病率、自发性腹膜炎发病率和腹水消失率(4.69%,17.19%,85.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9.06%,43.75%,45.31%);两组患者肠球菌、乳杆菌、需氧菌肠杆菌和厌氧菌双歧杆菌的菌群数量均有所增加,酵母样真菌数量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肝硬化患者期间,长期服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种群落结构,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应用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血液肿瘤化疗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家长治疗满意度5项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肠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肠球菌、梭菌数量对比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白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家长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保障血液肿瘤化疗患儿的胃肠道健康,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此治疗方案得到众多患儿家长好评,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扶脾调肝汤配合针灸天枢穴对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干预作用。方法:80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扶脾调肝汤配合针灸天枢穴,分别治疗4周。观察肠道症状表现、肠道菌群的变化、血清内毒素及血氨水平。结果:治疗组腹胀、腹泻、腹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血氨水平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升高,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脾调肝汤配合针灸天枢穴具有正向调节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新诊断非感染性腹泻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双歧杆菌计数、肠球菌计数、肠杆菌计数和乳酸菌计数的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双歧杆菌计数、肠球菌计数、肠杆菌计数和乳酸菌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计数、肠球菌计数、肠杆菌计数和乳酸菌计数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单纯蒙脱石散治疗相比,在此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增进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儿推拿联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脾虚型非感染性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以及福建省儿童医院的60例脾虚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以推拿联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纯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肠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的数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大便次数、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数值低于对照组,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肠道菌群指数丰富度指数(Chao1)以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脾虚型非感染性腹泻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