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孔杏梅 《中国针灸》2006,26(6):459-459
奇经八脉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8条不同于十二正经的经脉的总称,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功能。奇经之中又以冲、任、督地位尤其重要,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阳脉之海的督脉、阴脉之海的任脉、先天之本肾的经脉。  相似文献   

2.
督脉为阳脉之海,关于其循行的记载,既有自上而下的营气循行模式,也有自下而上的元气运行模式。督脉通过其与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的并行、相合,属络于脑,也属络于肾,并上贯于心,升降精气、斡旋元气,使作为人体精、气、神会聚之处的肾、心、脑得以密切相联,通过与肾和脑的属络,凸显了脑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者过去曾发现人体十四条经线具有高发光的生物物理特性,本研究又发现在健康大鼠的督脉和任脉经线部位也均具有门光特性,另发现模拟不同“证”的动物,在其相关的经线上,其发光强度出现有规律的大度转变,如本实验在模拟阳虚的氢化考的松动物模型中,大鼠督脉经线呈现显著的低发光线状态,而在模拟血虚的放血动物模型中,大鼠任脉经线也呈现显著的低光线状态,针刺治疗后任脉和督脉发光强度虽有上升,但不显著,作者指出,这一现象是与中医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的论述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4.
督脉的循行特点及其生理功能与皮质脊髓束走行一致,与控制躯体运动的功能一致,亦即督脉与脊髓及神经的调控息息相关.故而运用督脉进行调治,对于脑卒中后遗症、脊髓损伤或病变所导致的麻木、瘫痪等感觉及运动障碍性相关病症具有疗效.此外,督脉病症除采用督脉经穴外,常搭配正经循行与脑相关的膀胱经穴位、与脊髓相关的肾经穴位进行治疗.另以神经学角度联系督脉,强调内科疾患以运用督脉调治为首,其次搭配任脉及相应脏腑经穴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针刺督脉穴位治疗癫痫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晓妮 《陕西中医》2008,29(7):869-870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穴位治疗癫痫的机制。方法:采用相关文献资料对该命题进行论述。结论:针刺治疗癫痫取穴多为躯体中线督、任脉穴位,尤其头面部穴位居多。因督脉位居身体的中轴线上,可以通过双侧神经司控的特性,促进脑功能的代偿和重组作用。其抑痫的机制在于调节或改变了脑内氨基酸类递质、环核苷酸、NO等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A1型题 (答案见 63页 )2 77.均起于胞中的奇经是 :A、任脉、督脉、带脉 B、阴维脉、阴脉  C、阳维脉、阳脉  D、冲脉、任脉、督脉 E、任脉、冲脉、带脉2 78.督脉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总督一身之阴经  B、总督一身之阳经  C、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D、约束诸经  E、调节十二经气血2 79.任脉又称 :A、阳脉之海  B、阴脉之海  C、气海 D、血海  E、髓海2 80 .督脉又称 :A、阳脉之海  B、阴脉之海  C、气海 D、血海  E、髓海2 81.主胞胎的是 :A、冲脉  B、带脉  C、督脉  D、阴维脉  E、任脉2 82 .称为“阴…  相似文献   

7.
三、奇經八脈 任脉、督脉、冲脉、帶脉、陽蹻,陰蹻,陽維,陰維称为奇經八脉,奇經八脉是十二經脉的發展。古人对奇經八脉的認識是:任脉任于前,統任諸陰,为陰脉之海;督脉督于后,总督諸陽,为陽脉之海;冲脉为十二經之冲要,为經絡之海,为血海;  相似文献   

8.
杨力 《科学养生》2016,(10):28-29
正督脉主要循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以及头正中线上。遇到突然昏倒或者昏迷不醒的人,大部分人都会说"掐他的人中"。人中穴在与任脉相对应的督脉上。就是顺着脊梁骨从下往上走,一直到嘴。脉气起于小腹内,与冲脉、任脉同源,出于会阴部。从尾骨沿着脊柱内上行,到后脑风府穴处进入脑内,联络脑。同时足厥阴肝经分支上头顶接通督脉,然后是  相似文献   

9.
<正> 现将人中、承浆、合谷、太冲四穴的疗效与大脑皮层代表区关系分析如下: 一、人中和承浆二穴分别位于上、下唇的中线上.人中在督脉上,是督脉、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的会穴.督脉“总督诸阳”,为“诸阳之海”,故人中穴能治疗诸阳经之症,且有清热开窍、镇痛安神、回阳救逆、祛除风邪之效.承浆穴位居任脉,是任脉、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会穴.任脉是“诸阴之海”,故承浆穴能治疗诸阴经之症,因兼任、督二脉会穴,所以又治诸阳经之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任督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反应应激-损伤-修复相关信号的影响。方法:将216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督脉组和任督脉组每组54只,每组再进一步分为12、24、48、72、96和144 h各6个亚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大鼠模拟MCAO手术过程,暴露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即可,不进行插线,不予治疗。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不予治疗。督脉组大鼠造模后选督脉经穴水沟、百会和大椎,并将大椎和百会两穴连接电针治疗仪。任督脉组建模后选用督脉经穴水沟、百会、大椎,以及任脉穴位气海、关元和承浆,并将大椎与百会、关元与气海四个穴位连接电针治疗仪。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外周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另有24只测定各组脑缺血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144 h督脉组和任督脉组脑组织缺血量明显减小(P0.05),且任督脉组缺血量较督脉组小(P0.05)。与模型组相比,督脉组和任督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所有时间点均较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督脉组相比,任督脉组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均较之降低,且自24 h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督脉组和任督脉组均能够从总体上动态地抑制ACTH的过度表达(P0.05),下调TNF-α以及上调TGF-β1表达水平(P0.05),且任督脉组优于督脉组。结论:电针任督脉可通过干预脑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应激-损伤-修复相关信号的表达,实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21,(5):515-518
曹志群教授将脏腑理论、经络理论、奇经理论相融合,形成脏腑经络奇经理论,并提出“脏腑气血升降在经(气)-入络(血)-深入奇经(肾)”的辨证模式。他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过程为脾虚湿蕴-肠络瘀阻-奇经受损,病机特点是脾虚湿阻为本,络脉瘀阻、痰瘀互结为标。治以理脾化湿、化瘀通络,或兼以清化、调和、温通,自拟方“芪仙苡酱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Web of Science和Pubmed中有关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文献,用Excel软件建立腧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  相似文献   

13.
强晶  乔海法  王强  李杰  鲁刚  王渊 《山东中医杂志》2022,41(1):23-27,32
颈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属于经筋病的范畴.以经筋理论的内涵、经筋与颈型颈椎病的相关性为切入点,发现经筋损伤是造成颈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阐释了基于经筋理论指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理论依据,以"在筋守筋"为原则,联合针刺的作用与优势,证实针刺"结筋病灶点"疗效确切,可以解除卡压、疏通气血、缓解疼痛,以期为颈型颈椎...  相似文献   

14.
桑涛  马惠昇     宋毛毛  杨振江  王媛 《陕西中医》2021,(5):638-641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属痹症范畴,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又称“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临床西医常采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关节镜、局部封闭术等治疗,中医常规采用毫针针刺十二经穴联合推拿及理疗等保守治疗。马惠昇老师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及阅读古籍,认为肩周炎的病位在经筋,病机以外感风寒湿邪、体虚筋脉失养、外力创伤等以致经筋痹阻,不通则痛为主。毫火针齐刺经筋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可以更好地温阳散寒,激发人体阳气,活血通筋,迅速消除或改善“不通则痛”的症状,且疗程较短,价格低廉,易为患者所接受。故临床上常采用“温通经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现结合临床病案将马惠昇老师治疗肩周炎的思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Acupuncture, one of the primary methods of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is based on a system of meridians. Along the meridians lie acupuncture points or acupoints, which are stimulated by needling, pressure or heat to resolve a clinical problem. A number of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identify meridians and to explain them anatomically. Thus, tendinomuscular structures, primo-vessels (Bonghan ducts), regions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low skin resistance have been suggested to represent meridians or as methods to identify them. However, none of these methods have met the criteria for a meridian, an entity that, when stimulated by acupuncture can result in clinical improvement. More recently, modern physiologists have put forward the “neural hypothesis” stating that the clinical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is transmitted primarily through stimulation of sensory nerves that provide signals to the brain, which processes this information and then causes clin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Although additional research is warrant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ome of the structures identified, it seems clear that the peripheral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 now be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rational basis for defining meridians. The meridian maps and associated acupoints located along them are best viewed as road maps that can guide practitioners towards applying acupuncture to achieve optimal clin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经筋病是临床常见病,该病的针刺治疗多“以痛为输”,重视局部经筋组织的实质性病变,轻视经脉气血的整体功能失调,又常失于辨证、辨经以及补泻手法的运用,从而影响了临床疗效。而杨上善“脉引筋气”思想强调经筋病的针刺治疗须首要明确其病因病机、病变所属经脉,在选取局部病痛穴位的基础上,循经配取远部经穴,调补肝、胆、脾、胃、阴阳跷等相关经脉,资助气血生化以濡养经筋,同时视疾病寒热虚实属性,辨证施以补泻手法,实现调理虚实、协调阴阳的目的。该思想无论是取穴特点还是补泻手法的操作应用,均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掌握并灵活运用之有助于提高经筋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统计近5年来文献中有关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穴、归经,总结选穴用经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并整理其针灸处方,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的选穴用经规律。结果:共纳入临床文献178篇,共涉及75个穴位,总频数为1021。选用频数前12位的穴位依次是迎香(112次)、印堂(93次)、肺俞(84次)、合谷(78次)、足三里(66次)、大椎(56次)、鼻通(49次)、风池(43次)、肾俞(38次)、上星(36次)、风门(35次)、脾俞(33次)。特定穴共34个,总频数574,非特定穴41个,总频数576。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用经主要集中在膀胱经、督脉、大肠经、任脉、胃经。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鼻通-印堂-迎香、鼻通-合谷-迎香、上星-迎香、合谷-肺俞-迎香、鼻通-迎香、上星-印堂-迎香、风池-合谷-迎香、风池-印堂-迎香、合谷-印堂-迎香为常用穴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选穴可以分为3类,肾俞、脾俞、肺俞、大椎、风门属一类,迎香、印堂、合谷、鼻通、风池、上星归第二类,足三里自成一小类。结论: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点为:"主穴固定-随证加减-标本兼治""突出脏腑辨证-辨证归经""循经取穴-远近结合"。核心选穴为迎香、印堂、肺俞、合谷、足三里、大椎、鼻通、风池、肾俞、上星、风门、脾俞,临床治疗时可以从12个核心腧穴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穴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健康人肾经及膀胱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探讨体感音乐治疗疾病的经络生物物理机制。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肾经及膀胱经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肾经及膀胱经有不同影响,差异显著。同一频率对同一经络上的不同穴位影响相似。其中G1音(49.00 Hz)对肾经影响最显著(P0.01),G2音(98.00 Hz)对膀胱经影响最显著(P0.01)。结论肾经及膀胱经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肾经及膀胱经谐频共振。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在《黄帝内经》六经理论及脏象、经络两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而得来的,是中医的鼻祖。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在IgA肾病诊治中应用价值。IgA肾病又称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常见,其整个发病过程可视为从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转变为三阴经(太阴、少阴及厥阴)。IgA肾病在各经为病,脉症特点并不相同,因此IgA肾病采用六经辨证为指导,判断病情,能够有效防治IgA肾病,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循经感传过程中外周激发动因存在的初步证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胡翔龙  龚苏华 《针刺研究》1993,18(2):115-122
对循经感传的机理,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中枢兴奋扩散”和“外周动因激发”两种不同的观点。在总结既往工作的基础上,1987年我们又提出了“以外周循经过程为主导的外周中枢统一论”的假说。强调在循经感传的形成过程中,“外周”和“中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外周的实质过程。本文以电生理学方法,在感传过程中,直接从相应的感觉神经上记录到了与感传同步的传入神经放电,为外周激发动因的存在提供了初步的证明,对阐明循经感传的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