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肾同治六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肾两脏同属下焦,有经络相互贯通,具“乙癸同源”及其他多种生理病理联系。《灵枢·经脉篇》载:“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言肾之经脉直接与肝相贯通。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异名同类,皆属阴精范畴,所以《病机沙篆》有“血之源头在乎肾”的论述。肝为乙木,肾属癸水,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肾水可以滋生肝木,谓之母子相生。另外,人身火分君相,君火为心所主;相火为肾肝所司,正如钱乙所认为“肝有相火”。刘河间提出:“肾为相火”,而朱丹溪则明确提出:“肝肾之阴,悉具相火”。肝肾在维系人体正常生殖机能中,具重要作用。肾主藏精主生殖,肝藏血具调节血液的机能而司血海,二者共同起繁殖后代的  相似文献   

2.
<正> “乙癸同源”与“肾肝同治”,语出《医宗必读》。乙癸即指肝肾。前者指肝肾的生理、病理;后者指肝肾的辨证论治。如李中梓说:“古称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相火有二,乃肾与肝。肾应北方壬癸,肝应东方甲乙……。故曰乙癸同源。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之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之所以泻肾……故曰肾肝同治。”笔者近年探究肝肾论治,多方面验之于临床,而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拟将“乙癸同源”与“肾肝同治”应用和体会,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医学角度谈"乙癸同源"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我国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中明确提出“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著名学术思想,揭示了肝肾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笔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阐述“乙癸同源”的理论,总结报道如下。1“乙癸同源”的中医学理论根据天干配属五行法,肝为乙木、肾为癸水,故“乙癸同源”即“肝肾同源”。肝与肾在生理关系上表现为:①精血同源。即肾精养肝化血,肝血滋肾化精,精血互化,一荣俱荣,同盛同衰;②阴阳互补。即母实则子壮,子亦能奉母,母子相生。同时,肝肾之阴共制肝阳不亢,从而保…  相似文献   

4.
“肝肾同源”是五脏关系的理论之一。在功能上,肾主藏精,肝主藏血;在运气学说里,肝属东方乙木,肾属北方癸水。所以,又称“肝肾同源”为“精血同源”或“乙癸同源”。“肝肾同源”理论的提出,主要是强调肝与肾之间关系的密切性。在生理上,肝肾同居下焦。肝血肾精同化于水谷精微之一源。肝肾之阴可以相互滋养,肝血肾精在生理活动中可以互相转化,即肾精可以化生肝血,肝血可以化养肾精。如《张氏医通》所云:“气不耗,归精于肾  相似文献   

5.
肝为乙木,肾属癸水,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肾水可以资生肝木,谓之母子相生。肝肾母子相生,一般多指肝肾阴血方面,认为肾阴亏损可以引起肝之阴血不足,肝阴亏乏亦可下汲肾阴,引起肝肾阴亏。实际上,肾生肝应包括肾阴滋生肝阴和肾阳资助肝阳两个方面,才较为合理。一、肾阴滋养肝阴肝肾乙癸同源。源者,源头之谓,肝脏阴血的源头在乎肾。肝藏阴血在肾阴滋养下才能充盈,从而维持肝的生理功能。如石寿棠云:“肾中真阴之气,即因肾阳蒸运上通于各藏府之阴,阳助阴升,以养肝木,则木气敷荣,血充而气畅矣。”少阴藏精,厥阴  相似文献   

6.
10 滋水涵木用滋养肾阴以涵濡肝阴、充养肝血的治法,称之为滋水涵木法。五行中肾为癸水,藏精;肝为乙木,藏血。肾为母,肝为子,母能生子,水能生木。这是说,肾水源源不断地濡养肝木,以遂其生发之气。反之,肝的疏泄功能,又能助长肾水的再生。这一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之为“相生”,术语上也称“乙癸同源”、“精血同源”、“肝肾同源”。如上所述,肝肾两脏生理上相互资生,在病理上则彼此影响。例如肾阴耗损,可以导致肝阴亏虚;进而子盗母气,肝汲肾阴以自救,由此肾阴益耗,成为肝肾同病。治法方面,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中指出:“补肾即所…  相似文献   

7.
“肝肾同源”是中医脏腑学说的重要论点之一。“同源”主要是指肝藏血、肾藏精、精生血、血养精的肝肾生理功能,所以又有“精血同源”之说。脏腑配合天干,以甲乙属木,属肝;壬癸属水,属肾。故“肝肾同源”亦称“乙癸同源”。一、肝肾同源的生理形态生理形态下的肝肾同源,主要反应在水、血、火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答     
问:如何从生理病理角度理解“乙癸同源”的意义?在治疗上有何价值? 答:“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五行归类上,肝属东方甲乙木,肾属北方壬癸水,故古人将肝与肾这样密切的关系,名为“乙癸同源”。  相似文献   

9.
乙癸同源,乃医门之要道,治疗之玄机。其理甚微,其用甚广,甚有研究整理之必要。愚谓其义有三:一曰生理相维,二曰病理相关,三曰治法相因。何谓生理相维?一曰同居下焦,悉具相火。古人谓“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人卧则“血归于肝”“气藏于肾”。是以上焦属阳,心肺所主,下焦属阴,肝肾所司。故《内经》论阴阳,每谓:“心为阳中之太  相似文献   

10.
<正> “乙”、“癸”原为古历中的两个天干符号。根据天干配属五行法,甲乙属木,壬癸属水。而肝属木,肾属水,故“乙”,“癸”二字可分别作为肝、肾之代名词。“乙癸同源”亦即肝肾同源之说,揭示了肝肾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而临床上据此运用肝肾同治之法,则常能收到起沉疴,除痼疾的满意疗效,今就此作一粗论,以就正于同道。一、母子相生,水涵木荣《石室秘录》云:“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母实则子壮,水涵木荣。反之,水亏木旺,肝火编亢,肝风上旋,在临床上可见头痛、眼花、眩晕等症。“虚则补其母”,滋肾水以涵肝木,方为治本之法。同时,肝的疏泄与肾的封藏又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抑制的关系,若肝木疏泄太过,“子盗母气”,使肾水封藏失职而致遗精等病。此时“实则泻其子”,治宜清泻肝木为  相似文献   

11.
"肝肾同源"的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历代医家对“肝肾同源”的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概括“肝肾同源”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肝肾同源”是“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简称,“乙癸同源”是肝肾相关的理论基础,“肾肝同治”是协调肝肾的治疗法则。“乙癸同源”揭示的人体内肝肾结构和功能协调统一的整体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肝主藏血与肾主藏精相生,肝主疏泄与肾主闭藏统一和肝主生发与肾主涵养协调。“肾肝同治”包括“肾病治肝”、“肝病治肾”或“肝肾同治”,但“肾肝同治”经典的基本治疗法则主要是指“滋水涵木”,即通过“滋水涵木”以维持“肾精-肝血相生”、“闭藏-疏泄统一”和“生发-涵养协调”。  相似文献   

12.
肝位于季肋.居胸腹之旁.腹背之间.处于中而偏于侧。以五行分类。为五脏之首。以六经排列.为六经之末。从生理上来讲,肝为五脏之一,其性属木,其母为水,其子为火,水为阴,火为阳。水火为阴阳之征兆。木介于水火之间.所以古人称,肝为阴尽阳生之脏.阴阳统一之体.集矛盾于一身。故其病理变化错综复杂.除本脏受病外。往往波及它脏.尤以肾脏首当其冲。肝属乙木。肾属癸水,肝肾同属于下焦.肝藏血.而肾藏精。乙癸同源.精血互根。肝血必须依赖肾精滋养.肝的功能才能正常;  相似文献   

13.
正古称乙癸同源,肝肾同治,其说维何?盖火分君相,君火居乎上而主静,相火处乎下而主动。君火唯一,心主是也。相火有二,乃肾乃肝。肾应北方壬癸,于卦为坎,于象为龙,龙潜海底,龙起而火随之。肝应东方甲乙,于卦为震,于象为雷,雷藏泽中,雷起而火随之。泽也海也,无非水也,无非下也,故曰乙癸同源。  相似文献   

14.
乙癸同源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李中梓在其《医宗必读》论乙癸同源,肝肾同治中指出:“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然木既无虚,又言  相似文献   

15.
闵泽  崔撼难  王家辉 《北京中医》2009,(10):783-784
历代医家都强调肾精在男性生育中的重要作用,而肾肝同居下焦,水木相生,乙癸同源,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常常相互影响,两脏同病。本文从五行关系、乙癸同源、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之间的协调统一、肝肾在经络中的相互联系、肝肾气化功能的相互影响等肝肾关系方面探讨男性不育症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6.
闵泽  崔撼难  王家辉 《北京中医药》2009,28(10):783-784
历代医家都强调肾精在男性生育中的重要作用,而肾肝同居下焦,水木相生,乙癸同源,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常常相互影响,两脏同病.本文从五行关系、乙癸同源、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之间的协调统一、肝肾在经络中的相互联系、肝肾气化功能的相互影响等肝肾关系方面探讨男性不育症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7.
浅论肝肾同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何谓肝肾同源?概括前贤论述,不外三端,一日肝肾同居下焦,经络相连,阴阳互贯,共同维系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下焦病变又多为肝肾同病。二曰肝肾母子相生,精血互化。肝体的柔润及贮藏,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赖肾精的滋养,而肾精的充养又多借肝的藏血及疏泄而入藏于肾。精血相互转化,同盛同衰。三曰肝肾同寓相火,内藏为贵。肾为水脏,肝居阴位,同司相火,以维持阴阳平衡,相火潜而守位,则阴平阳秘,相火亢而无制,则妄动为害。前贤之说堪为灼见,然笔者认为,除以上三点外,肝肾同源还  相似文献   

18.
乙癸同源     
中医的“乙癸同源”,是指古人用五行学说把方位、天干与五脏相配合而言的。在方位上,肝属东方,肾属北方;在天干配属上,肝属乙木,肾属癸水;同时因为肝和胆、肾和膀胱是分别相表里的脏腑,而在天干配属上,胆属甲,膀胱属壬。所以有“肝属东方甲乙木,肾属北方壬癸水”之说。  相似文献   

19.
不孕症治验     
余治妇科病多从肝肾论治,“乙癸同源”,因肝为藏血之脏,司疏泄之职,冲任充盈赖肝之疏泄,冲任二脉隶属于肾,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从疏肝、健脾、补肾立法,喜用逍遥散加减;脾虚加山药、鸡内金;肝气郁结甚者加醋制郁金;血  相似文献   

20.
治疗乙型肝炎,多遵“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重视肝病之横传,而忽视其纵传,即上逆心包,下及肾脏。尤其慢性乙肝,失治误治,极易累及肾脏。因此,在防治乙肝的过程中,固护肾脏有其重要意义。 肝肾同源是其生理基础 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为母子之脏。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彼此互化。所谓肾阴充盛滋养肝阴,则肝阳不亢;肝血充盈润养肾精,则肾精不亏。肝与肾内寄相火,其生理之火寄寓于肝阴液之中,宜潜藏不宜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