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分泌晚期血清孕激素(Progesterone,P)与蜕膜化因子泌催乳素(Prolactin,PR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1,IGFBP-1)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30例已孕观察者[其中15例正常人工流产妇女(正常组)与15例URSA妊娠失败患者(URSA组)]和55例肾虚血瘀型URSA未孕观察者[随机分组为补肾活血法治疗组(35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20例),分别治疗4周]。运用RT-PCR法检测正常组和URSA组蜕膜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PRL、IGFBP-1 mRNA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分泌晚期(月经周期第26天)血清中P、PRL、IGFBP-1的水平。结果:(1)URSA组PR、PRL、IGFBP-1 mRN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2)治疗组分泌晚期血清中P、PRL、IGFBP-1水平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水平更接近于正常妇女水平。结论:(1)URSA分泌晚期血清P、蜕膜PR和PRL、IGFBP-1表达异常降低与URSA妊娠早期蜕膜化不足流产有关;(2)补肾活血法可以提高肾虚血瘀型URSA血清P、PRL、IGFBP-1水平为正常妊娠持续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未孕患者分泌晚期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未孕的肾虚血瘀型URS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同时收集40例正常未孕妇女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试验组给予补肾活血方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分泌晚期外周血中泌乳素(PRL)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VEGF及TGF-β1水平,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1)治疗期间,试验组剔除2例,脱落3例;对照组剔除8例,脱落12例。最终试验组35例、对照组20例纳入研究。(2)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URSA未孕患者外周血中VEGF、TGF-β1水平及蜕膜化标志因子PRL、IGFBP-1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4周后,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试验组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EGF、TGF-β1与PRL、IGFBP-1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分泌晚期血清中VEGF、TGF-β1水平与URSA的发生有关,VEGF、TGF-β1含量过低可能影响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从而导致流产发生。补肾活血方可提高肾虚血瘀型URSA患者VEGF、TGF-β1水平,从而促进蜕膜化标志物PRL、IGFBP-1的表达,保证蜕膜化过程的正常进行,以维持正常妊娠,且效果优于西药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外周血中IL-2、IL-6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研究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URSA妊娠失败患者及正常早孕人工流产者各15例,收集其蜕膜组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T-PCR)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蜕膜组织中的IL-2Rα、IL-2Rβ、IL-6RαmRNA的表达量。第二部分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URSA患者60例(孕6~8周)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补肾活血方联合地屈孕酮实验组30例和单用地屈孕酮对照组30例治疗4周。于入组及入组4周后收集两组患者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中IL-2、IL-6含量。结果:(1)IL-2Rα、IL-2Rβ在URSA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流组(P0.05),IL-6Rα在URSA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流组(P0.05)。(2)IL-2在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治疗后显著降低,IL-6则升高,且实验组比对照组结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URSA患者蜕膜组织中IL-2Rα、IL-2Rβ高表达,IL-6Rα的低表达,表明IL-2、IL-6细胞因子在URSA患者和正常早孕患者蜕膜组织中表达不同,提示IL-2、 IL-6可能参与了URSA的发病过程。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降低患者外周血中IL-2的表达,升高IL-6的表达来改善URSA患者的妊娠结局。补肾活血方能够明显改善URSA患者外周血中P、E2、HCG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与正常女性孕早期外周血中的白介素-16(IL-16)水平及蜕膜化水平的差异,并探究丹寿汤对URSA患者IL-16水平及蜕膜化水平的影响进而分析其治疗URS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肾虚血瘀型URSA早孕患者60例为观察组,随机分为中药观察组和西药观察,每组各30例;选取同期无自然流产病史早孕女性30例为对照组。中药观察组予中药汤剂丹寿汤连续口服4周,西药观察组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连续皮下注射4周,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治疗前(孕5周)后(孕9周)血清IL-16、蜕膜标志物催乳素(PRL)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的表达水平;超声检查监测各组孕期胚胎发育情况;观察各组孕12周妊娠结局及各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IL-16、PRL、IGFBP-1水平均高于中药观察组和西药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IL-1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RL、IGFBP-1水平均较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IL-1β、IL-23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发生的关系;并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的URSA患者用药前后外周血中IL-1β、IL-23水平的影响,来评价该方剂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一)收集正常人工流产者蜕膜组织和URSA患者妊娠失败流产蜕膜组织各15例,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测定两组流产蜕膜组织中IL-1β受体、IL-23受体mRNA表达量。试验(二)收集肾虚血瘀型URSA患者61例(孕6~8周)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补肾活血方联合地屈孕酮)和对照组30例(单用地屈孕酮)。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的外周血,通过ELISA法测定患者用药前后外周血中IL-1β、IL-23的含量。结果 IL-1β受体和IL-23受体在URSA患者蜕膜组织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流组;61例URSA患者(1例脱落)经治疗后外周血中IL-1β和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IL-1β和IL-23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流产发生的因素;补肾活血方能够适当降低外周血中IL-1β和IL-23的表达,并可能由此来改善URSA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补肾活血方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S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试验1收集15例正常流产患者蜕膜和15例URSA患者妊娠失败蜕膜,比较两组IL-21R和IL-27R的相对mRNA含量。②试验2将61例URSA患者分为实验组(补肾活血方+地屈孕酮)和对照组(地屈孕酮),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外周血中IL-21和IL-27表达水平。结果 ①试验1URSA患者蜕膜中IL-21R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相反IL-27R在URSA患者蜕膜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②试验2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L-21的表达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IL-27的表达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21和IL-27水平与URSA的发生有关,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使URSA患者外周血中IL-21水平下降、IL-27水平上升,从而令其免疫微环境及蜕膜组织内稳态得到改善,为URS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蜕膜及外周血中IL-15、IL-22的表达情况及补肾活血方对其的影响。方法试验一:纳入样本30例,分为实验组(患URSA且妊娠失败)与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每组15例;应用RT-PCR法测定两组受试者蜕膜组织中IL-15R和IL-22R的mRNA含量。试验二:将60例患URSA且再次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补肾活血方+地屈孕酮,对照组予地屈孕酮。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近期疗效及妊娠结局,比较外周血中IL-15与IL-2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RT-PCR显示,实验组蜕膜组织中IL-15R、IL-22R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治疗前,两组外周血IL-15、IL-2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L-15、IL-2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IL-15、IL-2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组间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对照组流产率分别为6.67%、26.67%;组间流产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URSA的发生可能与蜕膜中IL-15R和IL-22R的高表达有关。同时,补肾活血方可明显下调URSA患者外周血中IL-15、IL-22的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妊娠期母体免疫耐受,从而有利于妊娠的维持,并减少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合主动免疫疗法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肾虚血瘀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治疗组采用加味丹寿汤合主动免疫治疗,B组、C组均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加味丹寿汤、主动免疫疗法作对照。观察三组妊娠至65天及12周胎儿存活率、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疗后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Th2型细胞因子IL-4、IL-6水平及Th1/Th2的水平。结果治疗后各组孕65天及孕12周胎儿存活率、临床有效率、IL-4、IL-6、IFN-γ、IL-2、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合主动免疫疗法能降低Thl型细胞因子水平,提高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使Th1/Th2平衡向Th2型免疫应答转换,改善URSA患者的免疫耐受功能,明显降低流产率,提高胎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宫腔冲洗液中IL-6与LI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50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活血汤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着床口期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宫腔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水平。结果补肾活血汤治疗后着床口期子宫内膜厚度、A型子宫内膜的比率、宫腔冲洗液中IL-6与LI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子宫动脉血流参数RI值和PI值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可提高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患者宫腔冲洗液中IL-6与LIF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慢性肾炎肾虚血瘀证患者蛋白尿及尿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IL-1β、NO及TGF-β1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依医嘱服用补肾活血颗粒,对照组服用洛索洛芬钠片,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膝关节液中细胞因子IL-1β、NO及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12%、75.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6周治疗后,治疗组中患者关节液细胞因子IL-1β、NO水平低于对照组,保护性因子TGF-β1则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活血颗粒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同时可降低KOA患者关节液中IL-1β、NO浓度,提高保护性因子TGF-β1的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详述门成福教授运用补肾生精活血方治疗男性不育症经验,分析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阐述了男性不育症从补肾祛瘀生精法治疗的立论依据,认为男性不育症是与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造成的肾虚、湿热、痰湿、血瘀等相关。从肾虚血瘀进行辨证治疗,介绍补肾生精活血方的组成、功用、主要适应症并附医案予以分析,总结得出男性不育症凡证属肾虚血瘀者均可使用补肾生精活血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补肾解毒活血方与益气补血方预防环磷酰胺(CTX)引起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配伍提供依据.方法:清洁级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肾解毒活血组和益气补血组,中药组分别给予25.55,17.47 g?kg-1 ?d-1中药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10d,第8天时采用腹腔注入环磷酰胺(100 mg?kg-1?d-1),连续造模3d.各组随机抽取10只,在第7天(造模前1d)及造模完成后的第1,3,5,7,10天做外周血象检测,剩余10只于造模后第1天进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BMNC)、粒系、红系造血祖细胞(CFU-GM,CFU-E和BFU-E)集落形成单位、细胞凋亡检测及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检测.结果:各组小鼠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和第5天降至最低,并分别于第5天和第10天基本恢复至正常,但益气补血组下降程度较模型组轻(P<0.01),而补肾解毒活血组恢复明显早于模型组和益气补血组(P<0.05);造模后模型组BMNC,CFU-GM及BFU-E显著下降(P<0.01),且两中药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其中BFU-E以补肾解毒活血组为优(P<0.05);造模后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约是正常组的14.7倍,两中药组骨髓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后GM-CSF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但两中药组GM-CSF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血清EPO水平较正常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预防给予益气补血药或补肾活血解毒药均可以加快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的恢复,尤以益气补血方为优;益气补血方减轻血小板下降程度更好,补肾活血解毒方促使血小板恢复更佳.预防给予两组中药均可减轻小鼠环磷酰胺造成的BMNC和CFU-GM下降程度,从而有利于白细胞的恢复;两组中药不是通过提高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而是通过减轻环磷酰胺造成的BFU-E的减少,达到保护红系造血的效果,以补肾解毒活血方为优.预防应用补肾解毒活血药与益气补血药可以明显降低环磷酰胺引起的骨髓细胞凋亡,似以益气补血组为佳.  相似文献   

14.
探讨"观眼识证"眼部图像采集的规范化。"观眼识证"是继承中医学传统的诊法,临床研究仍处于定性诊断和凭经验诊断的状态,尚缺乏客观化及科学化。促进客观化与科学化的前提是实现样本资料采集光线、采集者操作、患者配合操作的规范化。未来将现代数字化方法运用到临床研究中,使各项诊断能够转化成数据,使数据具有中医诊断学意义,中医诊断则有望实现数字化、客观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从微炎症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筛选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对应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方案(饮食控制、降糖、降压、降脂等)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予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120方,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汤,疗程为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2周,治疗组患者的血肌酐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升高(P0.01),肾小球滤过率升高(P0.01),尿微量白蛋白/肌酐降低(P0.01),血清CRP和IL-8水平亦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在降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升高血清白蛋白,下调血CRP,IL-8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具有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CRP,IL-8等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DKD机体的微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活血补肾方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活血补肾方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证(小腹胀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积分、次证(神疲乏力、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干燥)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CRP)、血红素氧和酶-1(HO-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O-1、GM-CS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盆腔炎性包块直径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腔炎性包块直径(1.24±0.42)cm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7.41%,4/54)与对照组(5.56%,3/54)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补肾方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可调节CRP、HO-1、GM-CSF的表达水平,缩小盆腔炎性包块直径,改善症状积分,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肾虚血瘀为糖尿病肾病重要病机,肾虚为本,瘀血为标。补肾活血为治疗之本,应贯穿于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防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8只,尾静脉注射抗大鼠胸腺细胞抗血清(ATS)建立MsPGN模型,治疗组在ATS注射后即以补肾活血方灌胃,每日1次,灌胃剂量为5ml/kg。各组分别于第2、4、8周各取6只大鼠,测定尿蛋白(Upro)、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含量;切取肾脏用于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型胶原(Col-Ⅳ)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病理学检查治疗组较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程度明显减轻,系膜基质明显减少。治疗组大鼠各时间点Upro、BUN和SCr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8周时,肾组织LN、Col-相对含量、积分光密度(ILD)值均较模型组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抑制MsPGN大鼠肾组织Col-Ⅳ和LN的表达,这可能是防治肾小球硬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肾虚血瘀型患者行中药方剂辅助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数据收集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1月,选择上述时段到什邡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肾虚血瘀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40例)与乙组(40例),甲组患者接受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行补肾活血散瘀汤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异位囊肿大小、血清CA125指标水平,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甲组为82.50%(33/40),对比乙组相对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中医证候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异位囊肿大小、血清CA125指标水平(P>0.05),治疗后,乙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肾虚血瘀型患者,在米非司酮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补肾活血散瘀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异位囊肿大小、中医证候评分等,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整体疗效,在临床中应当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研究补肾活血胶囊的临床疗效,同时结合大鼠模型实验探讨补肾活血胶囊的药理作用。方法:临床治疗中随机将65例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两组病人均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对照组术后口服氯米芬,治疗组术后口服补肾活血胶囊。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T,LH,FSH及精液运动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实验研究方面,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各10只。模型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按10 mL/(kg·d)剂量,均连用3月。观察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组织结构即生殖细胞成熟程度S,管壁生殖细胞层数P,管周膜厚度M,曲细精管内径D的变化,并按照Makler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存在精液常规参数,精子运动参数异常改变,内分泌功能相对紊乱的状态。治疗组在改善异常的精液常规参数、精子运动参数及调整内分泌功能相对紊乱方面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方面,Makler评分模型对照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Makler评分模型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补肾活血胶囊对于改善精子的运动能力及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纠正紊乱的内分泌功能疗效显著。对于修复损伤的大鼠模型的睾丸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