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刺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即时效应不同时程即时总体疗效缓解率,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少阳经特定穴组)、对照组B组(非经非穴1组)和对照组C组(非经非穴2组),每组各30例,均针刺治疗30 min.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5,2,4,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头痛强度,以判定即时疗效.结果 少阳经特定穴组24h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非经非穴1组(P<0.01),各时相缓解率均高于非经非穴2组(P<0.01).结论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急性发作,即时疗效明显优于非经非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强度及近期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量表计分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针刺角孙、外关、阳陵泉、丘墟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每次治疗30 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偏头痛强度、VAS评分、MSQ量表计分等指标变化,判断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AS计分、头痛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有明显近期疗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针刺非经非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锥体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锥体区组、常规针灸组、西药组、非经非穴组各30例。锥体区组针刺锥体区(玉枕至天柱连线),常规针灸组双侧常规取穴,非经非穴组针刺锥体区旁开2寸,均予电针,8~20 m A,2/100 Hz疏密波,每次30 min,每日1次;西药组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每次50 mg,每日2次,口服。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分析临床疗效。结果锥体区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常规针灸组(86.67%)、西药组(70.00%)和非经非穴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40,P=0.004)。与本组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VA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锥体区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非经非穴组SDS评分及其他3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体区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电针针刺锥体区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可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G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2例,根据收治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n=23)、对照1组(n=23)、对照2组(n=23)、空白对照组(n=23)。治疗组给予调神针刺法联合假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1组给予调肝针刺法联合假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对照2组给予安慰针刺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针刺及药物预防性干预,8周后,观察4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频率、VAS评分、HAMA与HAMD评分、MSQ评分及血清CGRP水平。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VAS评分、HAMA与HAMD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MS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各时间点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VAS评分、HAMA与HAMD评分、MSQ评分不等(P0.05),治疗组和对照1组、2组的干预措施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不同干预措施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VAS评分、HAMA与HAMD评分、MSQ评分不等(P0.05);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CGRP水平均有所降低,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调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控制疼痛发作次数及频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血清CGRP水平,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麦粒灸疗法和单纯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西药组、药线组和观察组。西药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0 mg/次,1次/d;药线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局部穴位,3壮/穴,1次/d;观察组在药线组的基础上加上麦粒灸足三里、胆俞、气海和关元穴,3壮/穴,1次/d。10 d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VAS、VR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评分的变化。结果:3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药线组和西药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VAS、VRS、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的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优于药线组和西药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观察组VAS、VRS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和药线组的评分均较治疗1个月后升高(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麦粒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及壮医药线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调神活血止痛针刺法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丘脑痛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将11例确诊患者按照最小不平衡指数法随机分为Ⅰ组(先针刺治疗后西药治疗,6例)和Ⅱ组(先西药治疗后针刺治疗,5例)。进行统计分析时将组别命名为针刺组、西药组,均为11例。针刺治疗采用"清心调神,活血止痛"法,穴取郄门、阴郄、血海、照海。西药治疗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疗程和治疗洗脱期均为10天。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美国Anderson Cancer Center疼痛评估表(MD疼痛评估值)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值和MD疼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疼痛降低显效率为63.6%(7/11),高于西药组的36.4%(4/1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神活血止痛针刺法治疗丘脑痛可以达到西医常用药物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九针"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头九针组、西药对照组和针刺对照组,每组50例。头九针组采用头九针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每日3次盐酸乙哌立松片50 mg口服,每日睡前口服1次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治疗;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针刺百会、太阳、风池、阿是等穴。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头痛程度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及头痛持续时间计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头九针组(48/50,96.0%)与针刺对照组(47/50,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疗效均优于西药治疗组(40/50,80.0%,P0.05)。各组患者头痛程度VAS评分及头痛持续时间计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头九针组与针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针刺组治疗3周及4周时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头九针"可减轻紧张型头痛患者头痛程度,其疗效较单纯西药优势明显,与普通针刺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比较调神疏肝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和西药阿米替林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8例慢性和频发性紧张型头痛(tt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调神疏肝针刺组(29例)、传统针刺组(29例)和西药阿米替林组(30例),共治疗4周,治疗期间病例脱落5例,最终完成全部治疗及统计的数据为83例tth患者,三组分别为28例、27例和28例。调神疏肝针刺组采用“调神疏肝,通络止痛”法;传统针刺组采用权威教材选穴方案;西药采用阿米替林片。观察周期为4周。从头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4个方面进行头痛改善情况的观察,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症状的观察,通过头痛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程度、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调神疏肝针刺组与传统针刺组和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调神疏肝针刺组和西药组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差异性显著(p<0.05),调神疏肝针刺组和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调神疏肝针刺组总有效率96.4%,痊愈率60.7%;传统针刺组总有效率85.2%,痊愈率33.3%;西药组总有效率85.7%,痊愈率32.1%。调神疏肝针刺组与传统针刺组和西药组疗效及痊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紧张型头痛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在缓解头痛症状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和西药阿米替林;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方面优于传统针刺法,并可以达到西药阿米替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剌手少阳经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针刺手少阳经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针刺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症状,有效改善头痛强度等级、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结论:针刺与西药治疗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任亚东 《四川中医》2012,(6):113-115
目的:观察四关穴配曲鬓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即时疼痛缓解情况。方法:纳入临床门诊患者111例,随机分成两组,针刺组56例采用针刺四关穴配曲鬓透率谷治疗,对照组55例口服芬必得酚咖片,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h头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值,询问治疗前、后1周头痛发作次数。结果:两组均取得显著疗效,针刺治疗组患者痊愈12例,显效4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对照组55例,痊愈11例,显效4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两组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芬必得组较针刺组更明显(P<0.05);针刺组随访1周的头痛发作次数比治疗前1周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不明显(P>0.05)。结论:四关穴配曲鬓透率谷对偏头痛治疗及预防发作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偏头痛复合敏化腧穴适宜的刺激方式。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力敏针刺治疗,B组给予热敏灸治疗,C组给予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治疗。三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量表评分、观察三组疗效差异。结果:C组的愈显率为95%,显著优于B组的65%、A组的30%(P<0.05,P<0.01)。三组治疗前后的简化McGill量表评分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在降低VAS、PPI评分方面,C组与B组均优于A组(P<0.05),C组与B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降低PRI和McGill总分方面,C组最佳,B组次之,二者均优于A组(P<0.05)。结论:力敏针刺、热敏灸、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三种治疗方式对偏头痛均有较好疗效;热敏灸与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力敏针刺;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是偏头痛复合敏化腧穴最适宜的刺激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5,(6):723-724
目的:比较针刺法与西药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西药盐酸氟桂利嗪组31例,通过以头痛发作频率(天数)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评价指标,观察针刺法与西药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两组头痛发作天数和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可以达到盐酸氟桂利嗪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5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以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穴取太冲、阳陵泉、风池、曲泉为主;西药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片剂口服治疗,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3月和6月总体疗效和治疗前后头痛积分,1年后随访观察两组疗效稳定性.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平均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针刺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3.0%、93.0%、87.7%,优于西药组的85.6%、86.5%、69.2 9/6(均P<0.01);1年后疗效稳定性针刺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的,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方法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火针治疗,1次/天;对照组给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晚。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VAS差值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药组,能显著缓解患者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刘未艾  常小荣  刘密  林海波  岳增辉 《中医杂志》2012,53(18):1562-1565
目的 探讨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同时确立非经非穴的定位标准.方法 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少阳经特定穴组)、对照1组(非经非穴1组)和对照2组(非经非穴2组),每组各30例,均针刺治疗30min.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5、1、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头痛强度分级情况. 结果 在VAS评分降低程度上,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痛强度级别变化上,治疗后0.5、1h,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急性发作,为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提供临床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头颈部理筋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1∶1随机将气滞血瘀型慢性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头颈部理筋手法,针刺与头颈部理筋手法均为每周3次,连续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VAS疼痛评分),并对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更高(P均0.05)。结论针刺配合头颈部理筋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偏头痛患者的疗效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偏头痛头痛程度,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与头痛持续时间,所以值得临床深入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探讨针刺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DMN)的影响。方法:纳入15例偏头痛患者,采取基于"根结"理论辨经选穴的针刺治疗(如少阳头痛取足窍阴、阳明头痛取厉兑、太阳头痛取至阴,及阿是穴),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患者于针刺治疗前后各接受1次颅脑f MRI扫描,观察针刺对偏头痛患者DMN的影响;记录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止痛药服用次数评估针刺疗效;采用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估针刺对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的改善。结果:针刺治疗后偏头痛患者DMN内的左侧海马旁回(PHC)与前内侧前额叶皮层(a MPFC)、背内侧前额叶皮层(d MPFC)、颞旁叶(LTC)功能连接较治疗前减弱(P0.05),双侧后扣带回(PCC)与d MPFC功能连接较治疗前减弱(P0.05)。与治疗前比较,针刺治疗后偏头痛发作频率、VAS评分、SAS及SDS评分均降低(P0.05),MSQ评分升高(P0.05)。结论: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调节DMN的功能连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对患者即刻止痛效应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远近配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即刻止痛效应和远期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发作次数、伴随症状、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远近配穴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者的即刻止痛效果较好,且可使发作次数减少,使头痛程度得以缓解,提高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平衡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评价者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脱落1例,各19例。观察组穴取头痛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对照组取对应的假穴位(足背第3、4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两组采用相同刺法,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和治疗后4周随访时进行患者综合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综合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累计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每月发作次数亦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随访时VAS评分高于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综合评分与VAS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后与随访时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平衡针疗法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安神六穴配合四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安神六穴配合四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国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国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4星期后及随访时NRS评分及各项头痛症状及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及随访时NR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2、4星期后及随访时SDS评分与S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4星期后SDS评分和S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2、4星期后及随访时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随访时SDS评分和SAS评分与同组治疗2星期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安神六穴配合四关穴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能减轻患者头痛程度,改善焦虑和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