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蒙药那如-3味丸的方源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复方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蒙医文献考证、文献综述方法,从方源、方解、单味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蒙药那如-3味丸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蒙药那如-3最早收载于《至高要方》,属于蒙药、藏药传统验方,由诃子、荜茇、草乌(制)配伍组成,其他文献记载的处方皆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临床应用演变而来,具有杀黏、止痛、消肿、燥协日乌素功效。蒙医临床用于治疗关节黄水病、虫病、白喉,炭疽等黏性疾病及腰胯疼痛等疾病,疗效显著。结论:蒙药那如-3方出自《至高要方》,对黄水病、黏虫病、黏性刺痛等黏性疾病疗效显著,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蒙药嘎日迪-13味丸是蒙医临床上治疗白脉系统疾病的主要方剂,笔者对蒙药嘎日迪-13味丸的传统应用及实验研究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该蒙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蒙药经典方扎冲十三味丸(GRD-13)进行基原考证、方解分析、综述药理与机制、临床应用,为该经典方的深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文献研究与考证方法进行文献综述。结果:蒙药扎冲十三味丸出自《哲对宁诺尔》(《至高要方》),属传统蒙药经典方。该方由沉香10 g、麝香7.5 g、木香15 g、禹粮土7.5 g、制草乌30 g、甘草10 g、诃子60 g、制珊瑚7.5 g、制珍珠8 g、石菖蒲45 g、丁香5 g、煅磁石5 g、肉豆蔻5 g,共13味单味药组成。蒙医在使用过程中,因临床用药经验和用药方法有所不同而出现有单味药在处方中的入药量改变。蒙药扎冲十三味丸具有愈白脉损伤、杀黏、镇静安神功效,由蒙医主治白脉病、萨病、黏性刺痛、瘟疫、疽炭、白喉、吾亚曼病、转筋、亚玛症、协日乌素病、丹毒、高血压等疾病,临床疗效确切。结论:蒙药扎冲十三味丸出自《哲对宁诺尔》(《至高要方》),属传统蒙医经典方,对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具有进一步探索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归纳、总结蒙药嘎日迪-13味丸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近些年嘎日迪-13味丸临床应用、药理、提取工艺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嘎日迪-13味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面瘫等疾病疗效显著,其具有脑组织缺血损伤保护、心肌缺血保护等药理作用。结论:蒙药嘎日迪-13味丸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疗法和蒙药口服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以蒙医温针疗法治疗14天,随症配合阿嘎如三十五味、保命丹、嘎日迪十一味丸、银水十八味、那如三味丸、驴血二十五味丸、珍宝丸、嘎日迪十三味丸、那仁满都拉散、钩藤十五味丸、萨嘎日嘎日迪等蒙药辨证口服治疗。8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46例、占58%,显效18例、占22.5%,有效13例、占16.3%,无效3例、占3.8%,远期随访50例,愈后的到今均未复发。结论蒙医温针疗法结合口服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蒙药巴特日-7进行基原考证、方解分析、综述临床应用,为该复方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考证、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巴特日-7方出自《手抄验方》,属传统验方。由草乌叶(草乌芽),诃子各250 g,多叶棘豆、茜草、黑云香各100 g,银朱50 g和麝香0.5 g配伍组成,其余的处方都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临床应用变迁而来。具有杀粘、清热解毒功效,蒙医主治瘟疫、麻疹、痘疹、肠刺痛、胸刺痛、白喉塞等疾病。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蒙古族药抗生素之称。结论:巴特日-7方出自《手抄验方》,属传统验方;对粘热、粘疫、肠刺痛等粘性疾病疗效显著,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蒙药嘎日迪-5丸对骨关节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设治疗组(服用蒙药嘎日迪-5丸)50例,对照组(服用芬必得胶囊)50例。结果:治疗组服用蒙药嘎日迪-5丸14天后主要症状消失的47例,占94%;对照组14天后主要症状消失的35人例,占70%。经临床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别较显著(P<0.05)。结论:蒙药嘎日迪-5丸对骨关节病的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蒙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血栓通同时加用蒙药珍宝丸、嘎日迪-13以及配合蒙医五疗等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为97%。结论:蒙药珍宝丸、嘎日迪-13结合西医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蒙药嘎日迪-13味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面瘫、周围神经病变及风湿性关节炎等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概述蒙药嘎日迪五味丸,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嘎日迪5味丸的方剂来源、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结果:处方由麝香、制草乌、石菖蒲、木香、诃子组成,具有消"黏"、消肿、止痛、燥"协日乌素"等功效,用于瘟热、风湿、"黏"性刺痛、白喉、丹毒等病症。草乌碱具有止痛、清热、消炎作用。诃子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止泻、杀菌作用。麝香有抗炎、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高效地促进科学研究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良性竞争科研 环境,从而推动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科研机构评价是科研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部分,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并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督查评价指标体系为例,为中医药科研机构的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疲劳是指开展或维持随意活动过程中出现障碍的表现,既可作为独立的疾病,又可作为多种疾病中出现的症状。疲劳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防治疲劳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疲劳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能量损耗、代谢产物堆积、递质分泌失常、线粒体功能下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等,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疲劳的基因学研究是目前的研究前沿,基因表达谱研究为疲劳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基因芯片技术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有望给疲劳的发病机制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在疲劳的基因芯片研究中,信使RNA(mRNA)和微小RNA(miRNA)是常见的研究对象,而围绕某一具体信号通路对疲劳的基因表达规律及中医药治疗疲劳有效调控靶点的探索较少。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奖励和抑制作用的功能失调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γ氨基丁酸(GABA)和多巴胺(DA)分别作为抑制作用和奖励机制的主导物质备受关注。GABA和DA主导的抑制作用和奖励机制维持平衡则机体无疲劳感,而平衡一旦被打破,则疲劳感形成。同时,DA和GABA受体还可通过调控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来影响机体的疲劳感。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GABA/DA平衡机制及相关cAMP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进行研究有望深入揭示疲劳的发病机制。采用基因芯片的方法,检测疲劳人群和正常人群中GABA/DA信号通路及相关cAMP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变化,可以深入探讨疲劳的发病机制。基于此,该文对和疲劳相关的GABA/DA平衡机制及相关cAMP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进行总结归纳,为从基因学研究角度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疲劳的发病机制并进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制剂组分较为复杂,作用靶点较多,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与仅关注单一成分或生物效应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中药药代动力学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中药研究新领域,研究者们在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和药动/药效学模型结合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药整合药代动力学、药代标志物、指征药代动力学和中药复方谱动学新研究方法等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制剂组分较为复杂,作用靶点较多,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与仅关注单一成分或生物效应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中药药代动力学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中药研究新领域,研究者们在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和药动/药效学模型结合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药整合药代动力学、药代标志物、指征药代动力学和中药复方谱动学新研究方法等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药葛根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材种植、产地初加工、药效物质基础、炮制工艺、质量标准研究、新药和功能性食品开发现状等方面对葛根产业链过程进行综述,认为目前研究在葛根的种植、产地初加工、药效物质基础、炮制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为了使葛根饮片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以及葛根深加工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应对葛根药材、饮片和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再加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历代书籍对黄芪的文献记载,对黄芪进行本草考证,总结黄芪的现代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学书籍以及与黄芪相关的现代书籍与期刊,从黄芪的道地沿革、基源、名称、功效主治、炮制方法、分类品级以及黄芪在现代医学应用研究七个方面进行考证。结果:通过查阅,黄芪道地产区由之前的四川、陕西、宁夏地区逐渐过渡到山西、内蒙古地区,如今以山西、内蒙古地区的黄芪为优,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黄芪的发展历程和应用价值。黄芪作为最常用的中药补药,且应用范围广泛,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结论:黄芪最初以膜荚黄芪为正品,后来蒙古黄芪所替代,但膜荚黄芪仍作为正品被使用,为黄芪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黄芪作为最常用的中药补药,应用范围广泛,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癌痛病因为六淫邪毒、七情内伤、饮食失调、正气亏虚等,邪气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脏腑功能,引起阴阳、气机升降失调,导致气滞、血瘀、痰凝,邪毒壅塞,瘀阻脉络,闭塞凝聚,结块作痛,因邪实所致疼痛乃“实痛”,即“不通则痛”。肿瘤日久,邪气客居较深,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进一步下降,气血不足,阴精亏损,血行迟缓,脏腑经络失养出现疼痛系“虚痛”,即“不荣则痛”。采用内治法(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涂擦、穴位.敷贴.注射一药物离子透入.艾灸.针刺),针对患者情况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临盘床疗效回归实验室止痛机制研究不多,对进一步探讨中药药理带来困难;未来应规范化设计,随机、对照、双盲研究临床研究,提高生活质量,进行综合、全面的治疗,使癌痛得到迅速、完全、长期的缓解。  相似文献   

18.
鲜竹沥被中医誉为“痰家圣剂”,具有清热化痰、开窍定惊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痰热咳嗽、痰黄气促、中风痰盛等证。其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是实现其工艺现代化和质量标准化的关键。笔者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对鲜竹沥进行本草考证,梳理鲜竹沥的药用历史沿革,对比其传统与现代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基于历史文献记载,提出鲜竹沥传统及现代炮制工艺尚存在诸多问题,传统工艺产量低、生产工艺较为粗放,不能满足大规模绿色制造的需求。目前关于鲜竹沥基原、品种及炮制工艺对比研究的文献较多,但大多仅限于化学成分方面,未对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鲜竹沥的药理药效也多限于镇咳祛痰方面,鲜有其他药理药效的相关报道。综上分析,建议后续研究工作可从5个方面进行:①正本清源,丰富和完善鲜竹沥的用药资源;②规范鲜竹沥的炮制工艺,建立相关质量标准体系;③阐明鲜竹沥药理作用机制,加强鲜竹沥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④传承古法炮制,研究开发鲜竹沥专用制造设备,规范生产操作规程;⑤对制备过程中的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从系统复杂性研究视角,提出中医药临床研究相似诊疗环节识别的"案例推理"模式;同时在中医药临床诊疗过程中开展多维度、多信息源关联映射的"中医诊疗小数据"建模研究,探求不同疾病、不同诊疗体系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能性新路径,为后续相关研究作出提示。  相似文献   

20.
综述“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有关该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认为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涉及经脉络属、阴阳学说及藏象理论;临床研究方面,该理论主要用于指导药物治疗,包括肺病治肠及肠病治肺,针灸治疗应用较少;实验研究,主要从实体结构、粘膜免疫、肠道菌群等方面探讨,近年来有“肠-肺轴”的提法,研究方法及角度更多样。明确这些理论研究,将对“肺与大肠相表里”进一步、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及方向。本文建议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研究要采用多种方法、融合多个领域,尤其是多种组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的应用,肺、大肠微生物研究与免疫学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