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患者(TTH)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接收了2014年1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紧张型头痛伴随中医心理紊乱患者,将其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所有患者资料,建立起数据信息库,研究分析紧张型头痛患者中医心理紊乱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思虑过度患者,主要表现为风痰证和风瘀证;焦虑烦躁患者主要表现为风火证;郁闷不畅患者主要表现为风痰证和风瘀证;惊悸难安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血两虚;精神不振患者主要表现为阳虚寒凝和气血两虚。两者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紧张型头痛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具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紧张型头痛以头部紧束、受压或钝痛感为主要症状,多数患者伴头昏、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症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从中医五神辨证角度入手,试探讨紧张型头痛与五神之间的联系,从中医五神角度对紧张型头痛的病因病机进行剖析,并试分析其临床治法,以期为临床治疗紧张型头痛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患者心理紊乱状态将其分为正常组(n=133)和心理紊乱组(n=167)。采用齐向华教授制订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量化表和相关因素调查表对300例冠心病的中医及相关因素心理紊乱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此300例冠心病患者共有167例(55.67%)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思虑过度状态患者53例(31.74%),其次为烦躁焦虑状态45例(26.95%),郁闷不舒状态31例(18.56%),精神萎靡状态26例(15.57%),惊悸不安状态12例(7.1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5岁、有高血压史、对疾病认知程度高以及病程长为冠心病患者合并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并作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布特征及与中医体质、人格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医院收治的CHD患者300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患者资料、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评定表、中医体质学分型以及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运用本院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中医体质学分型调查,运用心理CT系统进行EPQ调查。观察CHD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布情况、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以及EPQ评分。结果 CHD伴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患者167例,其中气虚质(29.34%)、血瘀质(21.56%)、痰湿质(18.56%)、湿热质(13.17%),不伴有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患者133例;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中烦躁焦虑状态与气虚、血瘀、痰湿、湿热4种体质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5);思虑过度状态与血瘀、痰湿、湿热呈正相关关系(P 0.05);郁闷不舒状态仅与痰湿质呈正相关关系(P 0.05);惊悸不安状态与血瘀、湿热体质呈正相关关系(P 0.05),与气虚质呈负相关关系(P0.05);精神萎靡状态与气虚、血瘀、湿热体质呈负相关关系(P 0.05)。两组患者精神质(P)分、内外相(E)分和掩饰性(L)分比较(P 0.05),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组患者神经质(N)分显著高于非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组患者(P 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CHD患者不同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和艾森克人格问卷N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613、0.584、0.529、0.497、0.596,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 0.05)。结论 CHD患者大多伴有心理紊乱,其中气虚、血瘀、痰湿以及湿热质为常见体质类型,且人格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以及掩饰性是影响CHD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是适应当今社会疾病而产生的新的理论体系,包括郁闷不舒状态、精神萎糜状态、思虑过度状态、惊悸不安状态、烦躁焦虑状态5种异常心理状态。齐向华教授创立了以25对脉象要素为基础的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并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总结,分析出5种心理紊乱状态各自的脉象特征。通过脉象要素的整体状态和局部表现系统判断患者的不同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从中医学理论过渡到患者的躯体症状,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紧张型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头痛类型,其患病率不断提高。文章回顾了近5年中医辨证论治紧张型头痛相关文献,简述了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六淫辨证、七情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筋辨证等常用于紧张型头痛的辨证论治思路。中医疗法在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快缓解头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等优势。指出未来应在高质量临床实践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辨证论治标准,并更多关注患者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7.
失眠症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晶 《中医研究》2008,21(5):1-3
从中医心理学角度对失眠症患者所存在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剖析,认为失眠症患者所存在的心理紊乱状态是导致失眠持续存在和加重的根本症结所在。失眠症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为烦躁焦虑、惊悸不安、郁闷不舒、思虑过度和精神萎靡5大类,各种心理状态的形成又与患者的个性、七情变化和阴阳、脏腑、气血所存在的特定病理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情志因素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导致不同状态下的失眠症。情志致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失眠症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情志伏邪有密切关系。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是当今产生的新的社会疾病,齐向华教授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积累总结,将失眠症按心理紊乱状态分为5种:烦躁焦虑状态、惊悸不安状态、郁闷不舒状态、思虑过度状态、精神萎靡状态。5种心理紊乱状态显示了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现从情志伏邪理论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把持续异于正常的心理、情绪、认知等心理信息时所处的心理状态称为心理紊乱状态。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极强的传染性、严格的隔离状态以及疫情的持续性等,易造成人们情绪波动,进而形成5种心理紊乱状态,即惊悸不安状态、郁闷不舒状态、精神萎靡状态、思虑过度状态、烦躁焦虑状态。通过辨别5种心理紊乱状态介导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从心理层面初步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辨治,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0.
滕晶 《中医研究》2010,23(12):26-28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失眠不单是睡眠生理的紊乱,同时还伴有心理状态的紊乱。既往失眠的中医药治疗是以传统的脏腑辨证为基础,根据证型的变化辨证用药,这种方式忽视了失眠患者存在的心理状态紊乱,往往导致临床用药欠妥当,难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为此,笔者利用前期研究编制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评定量表,从心理层面对治疗失眠的绿美安胶囊和滋肾安神合剂的应用进行评价,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紧张型头痛常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质量。李燕梅教授临床治疗紧张型头痛以中医辨证为主,分型论治,临床疗效颇佳。文章介绍李燕梅教授治疗本病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紧张型头痛,通常称紧张性头痛,或肌收缩性头痛,是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40%,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1].本病多在20-40岁左右起病,两性均可发病,女性较为多见.紧张型头痛属中医"头痛"、"头风"范畴.本文就近些年中医中药治疗紧张型头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佛手定痛汤结合针灸、耳穴敷贴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紧张型头痛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将其就诊编号按随机分层法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针灸、耳穴贴敷,观察组则在此基础联合佛手定痛汤,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主症、次症、兼症等症状的中医症候积分、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急性止痛药物服用天数,并于治疗前后进行头痛影响实验(HIT)及症状自评(SCL-90)量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对比OAB患者头痛影响程度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两组主症、次症、兼症等症状的中医症候积分及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急性止痛药物使用天数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两组HIT实验影响力等级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3)两组SCL-90量表各维度分值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分值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佛手定痛汤结合针灸、耳穴敷贴法治疗紧张型头痛能获取更佳的症状缓解获益,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偏汤加减结合心理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紧张型头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予三偏汤加减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三偏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为74.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偏汤加减结合心理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情志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已成为中西医研究的热点.传统的思虑过度只是作为一种病因被提及,但通过临床发现大部分的思虑过度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紊乱状态,即心理状态层面的问题.[1]导师齐向华教授在近三十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5种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烦躁焦虑状态""惊悸不安状态""郁闷不舒状态""思虑过度状态""精神萎靡状态",而其中又以"思虑过度状态"致病居多.思虑过度状态是指过度的苦思冥想、凝神敛志存在一段时间并对人体持续的发生作用,称为"思虑过度状态".笔者跟随齐向华教授学习期间,有一些自己的感悟,特奉上脉案2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蒙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紧张型头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观察组予蒙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对照组予蒙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蒙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紧张型头痛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紧张型头痛根据其主诉症状应归属于中医学"头痛"范畴,且多属"内伤头痛".王麟鹏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紧张型头痛发病与气关系密切,情志失调为其常见诱因,临床治疗多从神、气论治,辨经与辨证相结合,针刺灵活选穴,针对中医证候明显者,辅以汤药治疗,针药并用,脏腑经络同调,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传统的按摩结合针灸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传统的按摩结合针灸进行治疗。结论:按摩结合针灸,对紧张型头痛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紧张型头痛(TTH)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其迁延难愈、旷日持久的病程,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不言而喻,也使临床医师在治疗中常常感到束手无策。近年研究显示紧张型头痛(TTH)发病与心理健康与社会因素、个性特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医辨证分型也与心理因素呈相关性。根据紧张性头痛反复发作的特点,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辨证分析,建议在传统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周围性面瘫为基点,从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内涵入手,结合两者病因病机的内在联系,通过脉象特征分析,辨别5种心理紊乱状态介导下的周围性面瘫临床特征,从心理层面初步构建周围性面瘫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辨治体系,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开辟中医诊疗模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