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菊  英兰  朱亚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130-131
老龄、创伤、骨折制动、手术均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加之老龄患者年老体弱,创伤骨折后不愿主动活动、骨折后组织修复能力差致长期卧床;且老龄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甚至肿瘤等疾病,多因素叠加使其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现代医学认为DVT与肺动脉血栓栓塞(PTE)应视为同一疾病过程的两种表现。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PTE已屡见不鲜,重者猝死引发医疗纠纷也不少见[1]。因此做好老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200年1月~2010年12月78例老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护理体会总结如下。l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塞通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22例于围手术期应用血塞通注射液500 mg,对照组22例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术后第4~7天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8例(36.4%)发生DVT,预防组中1例(4.5%)发生DVT,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能有效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AF)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348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44例)和验证组(104例)。依据术后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分为深静脉血栓组和非深静脉血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绘制预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列线图模型,并进一步对模型验证。结果:348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69%。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年龄、D-二聚体(D-D)、高能量损伤与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OR=1.106,95%CI=1.045~1.171)、受伤机制(OR=10.212,95%CI=3.290~31.700)、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OR=4.805,95%CI=1.649~14.002)、D-二聚体(OR=13.007,95%CI=5.574~30.353)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压力梯度弹力袜(GCS)、GCS+间歇充气压力泵(IPC)预防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因胃肠道恶性肿瘤接受手术的患者118例随机分成A、B 2组,A组给予IPC+GCS预防DVT,B组给予GCS预防DVT。分析2组对DVT发生率、发生部位及实验室检查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比较,评价其对各层危险因素的预防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5%,B组为1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29)。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GCS+IPC预防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DVT的临床效果优于GCS,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将该院收治的40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体,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1月,分析探讨患者术前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合并高血脂、年龄、是否合并多次骨折、性别、糖尿病、吸烟史、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史、骨折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合并恶性肿瘤及合并高血脂病等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402例入选患者中共计82例(20.3%)术后并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合并高血脂病,发生骨折前长时间卧床,存在深静脉血栓史及具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与其他影响因素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为患者进行手术干预前需对其下肢进行深静脉血栓评估,而且需要特别注意骨折至接受治疗的时间较长、合并高血脂病、发生骨折前长时间卧床、存在深静脉血栓史及具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患者的DVT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术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秀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1053-1054
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少数可造成肺栓塞(PTE)导致死亡。据报道,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10%。63%.我们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我院骨科病房收治的36例骨科大手术后DVT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总结了预防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在骨科下肢大型手术如骨盆骨折、髋臼骨折、股骨干骨折等中的发生率在30~60%左右[1]。老年人骨折后,由于血管内皮损伤、组织修复能力差,更易发生DVT,而一旦DVT患者栓子脱落可造成肺栓塞、脑栓塞而危及生命,故骨科术后对DVT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白巧林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57-157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提高骨科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减少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只有2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根据DVT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危险度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张丽君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77-178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常见急性病,其发病率约为周围血管疾病的40%,若不及时治疗,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1],因此,及早发现和预防DVT发生,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9例,经过综合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均痊愈出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崔艳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80-18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4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只有5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根据DVT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危险度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主要是由静脉管壁受损、血液高凝及血流缓慢等多因素造成的深静脉血液出现凝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下肢血液无法顺利返回心脏,使其滞留在下肢,造成患者肢体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髋部大手术后并发DVT是围术期及术后3个月内导致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而预防髋部大手术后DVT发生尤为关键。针对DVT预防的药物主要包括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等,虽可获得一定临床疗效,但易造成相关出血并发症。本文探讨活血通络方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大手术下肢DVT的临床疗效,以期为DVT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影响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前状态(胛S)的有关因素。方法对196例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于手术前1d及术后3d分别采集标本进行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进而将调查表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6例患者中63例发生血栓前期状态,发病率为32.14%。未发生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单因素分析显示,18个变量中14个变量与PTS有关,性别、就诊时间、神经损伤、镇痛治疗与PTS无关。多因素分析,筛选出7个骨折患者围手术期PTS的危险因素:高龄、体质量指数〉27、吸烟、高血脂症、下肢骨折、血管损伤、输血。结论高龄、肥胖、吸烟、高脂血症、下肢骨折、血管损伤、输血等因素为PTS高危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术前发生下肢DVT组与无DVT组,各40例,通过分析患者术前静脉造影结果,得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最终确定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无DVT组造影距受伤时间显著低于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应调整后,得出股骨粗隆部骨折、造影检查距受伤时间为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结论髋部患者术前下肢DVT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股骨粗隆部骨折及受伤后等待时间较长者需关注是否存在术前下肢DV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3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动态进行DVT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480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未出现伤肢下肢疼痛及浅表静脉曲张,32例患者出现下肢肿胀,3例出院后2周~3个月发生深静脉血栓再次入院,经治疗后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强调的是整体观和综合调理,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满意,并且方法简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窦惠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40-14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4月我科对7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护理。结果: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人工髋关节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是从术前开始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6.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在骨科手术如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及髋关节周围手术等术后存在较高的发生率,且发生后易导致肺动脉栓塞等疾病的产生。据报道,在天津骨科医院547例骨科手术患者中有12.4%的患者发生下肢DVT,其中股骨干骨折占30.6%,髋部骨折占15.8%,胫腓骨骨折、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分别占14.5%和10.8%[1]。台北荣民总医院724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在未给予预防性抗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病人的常见问题,尤其在髋部及膝部手术后多见。一旦发生,可导致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我科1996年~2003年共收治下肢骨折病人582例,发生DVT21例,经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将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调查我院骨科病房中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讨论各种预防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应。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并进行过骨科手术的299例患者,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预防措施对DVT发生的影响。结果:年龄、糖尿病、活动性出血、卧床持续时间等多种因素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采用预防措施有可能降低DVT的发生率。结论:骨科术后对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脱水治疗等原因常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DVT不但影响患者肢体功能,严重者还可因血栓脱落阻塞较大肺动脉,造成肺栓塞而致患者猝死。2005年3月以来我院共收治脑血管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 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对42例髋部损伤术后并发下肢DVT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记录血栓情况并分析高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与下肢DVT形成的关系.本组合并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者共22例(占52%),与同期未发生DVT的髋部损伤患者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组患者60岁以上者有30人,与同期未发生DVT的髋部损伤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龄、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是髋部损伤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高危因素.认为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有必要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以减少术后下肢DVT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