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血证论》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血证论》所载方剂,将方剂及药物名称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使用频次,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对药物组合、药物关联度、药物核心组合进行分析,并采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197首,所用药物423味,使用频次共计2498次。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甘草(103)、当归(79)、白芍(63);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甘草、当归(50),甘草、白芍(42),白芍、当归(40);药物关联系数前3位分别为蒲黄、麦冬(0.02729976),五味子、五倍子(0.02684237),五味子、牛膝(0.02667364);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4味药物核心组合28组;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14首。结论《血证论》用药以降火、理气、和血、补泻脏腑为主,多用凉药、润药,少用热药、燥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东医寿世保元》对韩国朝鲜末期医家李济马临床方药用量规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李济马著作《东医寿世保元》中的新定方剂处方,统计处方中单味药使用频次及四象体质(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各类方中药物频次、方剂组成药味数、每服剂量及药物用量。结果共计60首新定方的100味药物纳入分析。出现频次前5位药物依次为大枣、炙甘草、白芍、陈皮、生姜,每味药平均用量分别为2枚、1钱、1.53钱、1钱、3片;少阴人用药频次前3位为大枣、炙甘草、白芍,少阳人用药频次前3位为防风、荆芥、泽泻,太阴人用药频次前3位为桔梗、黄芩、麦冬,太阳人用药频次前3位为芦根、木瓜、葡萄根。60首方剂药味组成以6~10味最多共43首,占71.67%;每服剂量6~20钱,平均为12.22钱,以10~15钱最多共34首,占56.67%。结论李济马临床组方用药特点为药味少、用量小、毎服剂量小,其组方用药至今仍为韩国医家临床常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聂惠民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聂惠民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总结聂惠民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2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柴胡、川贝母、黄芩、生甘草、桔梗、金银花、白茅根、连翘、芦根等,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有柴胡、川贝母,柴胡、黄芩,柴胡、生甘草,川贝母、黄芩等,根据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桔梗、川贝母、前胡等22个核心组合和竹叶、太子参、知母、金银花等7首新处方。结论聂惠民教授临床善用《伤寒论》经方化裁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治疗心肌缺血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关联规则、熵方法用药规律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结果:筛选得到147首方剂,用药频次大于10的有30味中药,排在前5位的是丹参、黄芪、川芎、红花、当归。排在前5位的中药组合分别是黄芪-丹参、丹参-红花、丹参-川芎、川芎-丹参-当归、丹参-当归-黄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4个,挖掘出新处方12个。结论: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益气养阴药、养心安神药、理气药为主,契合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研究兰茂治疗外感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兰茂著作《滇南本草》和《医门揽要》中治疗外感病的处方,按照疾病分为中暑、感寒、伤风3类方剂,分别录入系统平台,并利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提取出治疗中暑方剂24首,感寒方剂9首,伤风方剂16首,进行分析后发现使用频次≥3次的药物在中暑方剂中有27味,在感寒处方中有11味,在伤风处方中有19味。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了治疗3种病证的用药规律,并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了药物之间的关联度,得出治疗中暑、伤风新方各1首,感寒新方2首。对药物组合规律及新方组合进行网络化展示。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出兰茂治疗外感病的用药规律,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兰氏遣方用药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为云南地区治疗外感病提供临床用药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张仲景《伤寒论》中太阳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录入《伤寒论》中有关所有治疗太阳病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用药规律。结果:①纳入处方60首,药物共计58味;②处方中频次最高的前5位药物,分别为炙甘草(38)、桂枝(25)、大枣(23)、生姜(19)、半夏(13),其中炙甘草和桂枝使用最广泛;③聚类分析得出3~4味药核心组合10组,前4位的组合为“栀子-炙甘草-枳实”“麻黄-黄芩-人参”“大枣-黄芩-桂枝”“黄芩-黄连-半夏”,挖掘了“大枣-黄芩-桂枝-炙甘草-生姜”等新处方5首;④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组常用关联组合,其中置信度最高组合为桂枝-炙甘草,支持度最高组合仍不离炙甘草、桂枝。结论:张仲景继承《内经》的阴平阳秘法则,并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观点,治疗疾病注重辨证论治,体现了其“调理脾胃,调和阴阳”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秘传眼科龙木论》中收载的外障眼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主治外障眼病的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采用软件集成的熵聚类、无监督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外障眼病的处方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主治外障眼病的方剂共114首,包含中药117味,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共有22味,主要以清热泻火及辛温发散药物为主;使用频次≥20的药对组合8对;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12个;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6个。引经药出现的频次较多,居于前位,在高频次药对组合及核心组合中也较为常见。结论《秘传眼科龙木论》中收载的外障眼病方剂侧重于使用以清热泻火,通腑泻热及辛温发散药物,并重视引经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迟莉丽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临证收集迟莉丽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验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利用软件“方剂分析”“用药模式”等功能,对迟莉丽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纳入处方158首,用药频次前10位药物分别是茯苓、炙甘草、麦芽、半夏、白术、白芍、柴胡、薏苡仁、香附、党参;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关联分析得出关联系数 0. 06的药对28对;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6组,新方3首。结论 迟莉丽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以健脾和胃为根本,同时重视情志致病,善于以心、肝二脏论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探讨马勇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马勇教授治疗颈椎病的门诊处方,通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熵聚类及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出马勇教授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结果:1)共计纳入253首处方,涉及65种药物,累计使用频次共3 205次。2)使用频次在18次以上的药物共28种,其中使用频次最高(114次以上,为高频使用药物)的14味药物分别为黄芪、桂枝、炒白芍、鸡血藤、附子、干姜、当归、炙甘草、威灵仙、川芎、葛根、枳壳、木瓜、桃仁。3)依据方剂数量,设置相关度(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度)为8,惩罚度(减少负面数据信息干扰的参数)为2,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到23个关联系数大于0.155的药对。4)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按照相关度为8以及惩罚度为2的约束条件以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得出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10个,组合、演化出新处方3首。结论:总结出28味高频用药23个常用药对,10个核心药组,3首新处方;马勇教授治疗颈椎病常以补为主,以通为用,辅以祛邪,切合脾肾亏虚、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的病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治疗银屑病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银屑病的外用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 2. 0. 1软件,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银屑病的外用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常用药对及中药组合、药物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组合。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外用方剂131首,涉及药物209种,使用频次≥10的药物有22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硫黄、轻粉和雄黄。得到常用中药组合48个,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别是硫黄-雄黄、蛇床子-大风子、苦参-蛇床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2个,包括荆芥-生地黄-乳香-黄芩-黄柏-黄连-大黄等;聚类获得11个新处方,包括荆芥-生地黄-乳香-甘草;青黛-冰片-红粉-麝香-山慈菇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银屑病外用方剂治疗上从以杀虫攻毒祛风为主,逐渐转向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润肤止痒为主。  相似文献   

11.
陈子秋  庞博 《河南中医》2021,41(4):542-547
目的:分析《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外感热病”“温毒”“内陷”“走黄”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医药学科学数据中心”的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的处方,对方剂中药物、主治、功效的频数进行分析,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药物使用频次位于前5位的是大黄、黄芩、甘草、栀子、麦冬等;主治病症频次位于前4位的是热毒、肠结、伤寒、烦躁等;功效频次位于前4位的清热、解毒、导滞、养阴。根据聚类分析得出5组聚类药物组合;根据关联规则得到大黄+黄芩等的药物组合,热毒+肠结等的主治病症组合,清热+解毒等的功效组合。结论:《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重视大黄和黄芩的使用,以清热解毒、导滞养阴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优化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选近30年CNKI数据库中医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56首方剂,涉及115味中药。方中清热解毒药出现频次较高。基于关联规则筛选出14个常用药物组合(支持度20%,置信度0.9),其中涉及6味常用药物;并提取得到4味高关联度的核心药物组合(30%,0.9)。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方剂组方以清热解毒类中药为主;黄芩-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为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组合;清热解毒利咽为其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广泛收集整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在构建处方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和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茯苓、地黄、山药、丹参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黄芪","黄芪、地黄","茯苓、黄芪"等;置信度大于0.85的关联规则包括"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山药","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等。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多用益气养阴、补脾益肾、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之品,配伍精巧合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月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文献,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将筛选出的方剂的相关数据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每味药物的使用频次及按性味、归经分类后药物的累积使用频次;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对所选数据采用关联分析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常见组方规律,采用聚类分析法演化出核心组方及新方组合。结果:共筛选出127首方剂,其中使用频次居于前3位的中药依次为当归、黄芪、川芎,药性多偏温,药味偏甘、辛,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分析出常用中药组合15个,挖掘出26个核心组合、13个新方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多用性偏温,味偏甘、辛,入肝、脾、心、肾经的中药;多以补阳还五汤为核心进行加减组方;核心组方和新方组合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袁敏皎  韩祖成 《河南中医》2021,41(1):131-136
目的:分析《中药成方制剂》中含葛根成方制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葛根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含葛根的成方数据库,利用平台的关联规则、网络可视化图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含葛根的154首方剂中共涉及408味中药,常用药物频次居于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甘草、茯苓、防风、羌活、黄芩。核心药物组合居于前5位的分别是冰片-葛根、葛根-赤芍、葛根-甘草、葛根-防风、葛根-羌活。挖掘出核心组合14个,新方7首。结论:本研究系统总结出葛根的功能主治、证候特点及核心药物组合,为葛根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收集部分省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院内制剂配方,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数据挖掘软件进行分析,总结防治新冠肺炎用药规律及特点,以期得出潜在新方。方法:全面检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各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站),收集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批准的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医院中药制剂,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等有具体药物组成的中药院内制剂21种,对纳入方药应用频次分布统计、关联规则以及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则分析等方法进行组方用药规律的分析。结果:纳入的21首中药院内制剂配方,共包含90味中药,其中药物使用频次方面,茯苓、杏仁、藿香等药物较高; 药物性味以辛、温为主,归肺、脾、胃经药物最多,处方中化湿类药物应用最广泛; 得到陈皮-甘草、白术-茯苓、藿香-茯苓等15对常见药物组合; 潜在新方的配伍思路以宣清并用,寒温并调为核心。结论:各地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院内制剂多使用化湿药物,多从肺、脾、胃入手,切合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病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与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方剂治疗小儿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计算机检索CNKI中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文献并将其作为数据源,通过筛选后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对核心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用药模式和新处方等进行总结研究。对最终筛选出的408首方剂、涉及的218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甘草、杏仁、黄芩、麻黄、桔梗、半夏、桑白皮、陈皮、茯苓、金银花等,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以寒居多,归经主入肺、胃、脾三经,并得到了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小儿肺炎新处方6个。客观呈现了目前中医辨治小儿肺炎以治痰、热为主,治肺为关键,兼顾脾胃;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解表散寒,止咳化痰为主要治法。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共识基本吻合,可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30年涉及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文献中收集敷脐治疗小儿泄泻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脐疗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处方102个,涉及中药107味。频次≥10次的中药有13味,高频药物组合中前5位分别是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五倍子,温里药使用最多,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热性药、寒性药,药味主要为辛味,其次为苦味、甘味,主要归脾经。核心药物组合以肉桂、丁香、吴茱萸为主的处方最多。醋为应用最多的赋形剂。结论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多选用药物温里药,共奏温里散寒、燥湿健脾、止痛止泻之效,为新处方形成提供参考,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及辨证。  相似文献   

19.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肺痿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肺痿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收集、整理治疗肺痿疾病的方剂,录入系统,利用熵方法与apriori算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81个肺痿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有23味.apriori算法组方规律分析得到42个常用药对(支持度个数≤13),35个3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8),8个4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6),对肺痿方剂中药物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支持度个数≤10,置信度≤0.6.基于熵方法分析得到3味药核心组合32个,熵层次聚类得到9对组成新方的核心组合以及9个候选新方.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是中医方剂用药规律分析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渴方剂的配伍规律与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整理《中华医方》治疗消渴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处理,对高频药类、药物、药对、方剂年代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方剂共482首,涉及药物374种,累计用药次数达3784次。清热药、补气药、利水渗湿药、补阴药是治疗消渴方剂的常用药类,清热药、补阴药、收涩药、补阳药是使用最多的种类味数,麦冬、天花粉、人参、黄连、茯苓是高频药物,使用频次前15味中药占总体用药次数的41.49%,其中包括清热药(6味)、补虚药(4味)、解表药(2味)、利水渗湿药(1味)、收涩药(1味)、温里药(1味),补虚药又包括补气药(3味)、补阴药(1味)。麦冬配天花粉、麦冬配人参、人参配茯苓、黄连配天花粉是高频配伍结构,北宋、明代两朝代的方剂数量最多。结论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可系统总结中医治疗消渴方剂的组方规律,提供临床用药依据。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祛邪扶正是治疗消渴基本原则,麦冬、天花粉、人参、黄连等是高频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