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提出目前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供从事中药药理研究者参考。方法 :以目前杂志和本刊发表的中医药研究中的有关问题为基础 ,进行整理、归纳和探讨。结果 :对整理归纳出的问题提出看法。结论 :建立中药及中药复方药理研究评价新体系对突出中医药基础理论特色 ,促进中药药理研究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药复方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综述近年来中药复方化学和药理研究方法的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汇总.结果:回顾文献并结合作者实验室最近研究工作,提出了对中药复方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加强中药药理指导下化学研究;建立中药复方化学分析和代谢物组学研究方法;建立药效物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加强有效成分研究等.结论:多学科协作、新方法的涌现会对复方研究带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归纳、总结了近30年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用药概况和用药规律。对使用频率较高药味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开展中药治疗PD相关药理活性研究的靶点,为中药防疗PD的药理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设中药药理信息系统,改进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方法:对中药药理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补充,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建立信息关联.结论:中药药理信息系统便于用户检索和利用中药药理信息;有利于中药药理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加快中医药信息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研究中动物模型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年来中药抗运动性疲劳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研究中所选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的情况,结合运动性疲劳的相关理论及中医药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为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而根据人们对中医药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中药药理学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通过归纳整理近年来冠心病药物治疗和中药药理方面关于冠心病研究治疗进展,阐述了中药药理学包括单味药和复方药剂在临床中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及其所取得的临床研究成果,并对中药药理学应用于冠心病研究治疗前景作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分析了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在加强对古代本草文献考证整理和现代中药文献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药性,将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科学地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8.
中药甘松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归纳总结中药甘松的研究概况.方法:查阅整理近十年国内外关于甘松的研究文献,对甘松的基本情况、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结果:甘松在药理和临床研究上取得了初步成果.结论:为进一步认识、利用、开发此味中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研究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在我国,中药药理的研究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将中药等同于天然药物(主要是植物药),提取其有效部位或成分进行药理研究。另一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与研究。两种研究途径相同之处,都是以中药为研究对象,应用的研究方法也基本相同。主要的差异在于研究中药的药理要不要联系中医药理论,要不要开展中药复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对中药的药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从最初采用经典的植物化学模式对单味药进行研究,逐渐拓展到对药性理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治法治则及中医药理论的探讨,希望揭示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科学内涵,实现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发现新药、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的作用。近一个世纪以来,中药药理研究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不规范,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大量研究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试通过系统地梳理中药药理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药药理规范研究的定义,及其两个创新(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和两个规范(方法规范和技术规范)。中药药理规范研究是创新前提下的规范以及规范基础上的创新辩证统一体,是创新—规范—再创新的不断循环发展。中药药理规范研究的提出希望能推动中药药理学学科向着更加规范、合理、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方药作用特点及现代药效评价标准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国际生物医学界对中医药提出最频繁的要求是:证据(Evidence)。寻找证据面临两大主要问题:一是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二是疗效的标准及判定。目前普遍关心和重视的是前者,姑且不论能否搞清中药药效物质,然而是否搞清了物质基础就等于阐明了中药复方,事实上问题远非如此简单。无论是中药复方、单味药或活性组分和单体,在鉴定其有无药理活性时其活性如何定位?新药研究药效学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独特的疗效和复杂性等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其中,复方的体外药理研究方法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对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方法的存在问题进行初步综述,提出要加强中药复方体外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复方成分分析以及引进新的研究方法,以阐明复方的药理机制与物质基础,提高复方药理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5):317-319
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作了系统回顾,总结了国内从辨证分型用药、专法专方研究、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以及单味中药药理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阐明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优势,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参考文献28篇。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肝抗炎护肝治疗的单味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伟  范昕建 《四川中医》2008,26(6):38-40
目的:总结单味中药运用到临床研究中的发展状况,以期为研究新的保肝护肝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归纳现运用到临床的单味中药和文献,并对此作综述.结论:中医药的开发有了较大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肝损伤的优势,日趋重要,特别是开发新的安全、有效、价廉的治疗肝损伤的药物,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文献,分析其病因病机,从名老中医经验和中药复方制剂研究方面,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板蓝根发挥清热解毒药效作用及其物质基础方面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方法:检索近10年来板蓝根研究相关文献,引用文献45篇,按照现代中药药理学关于中药清热解毒作用的认识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板蓝根在抗病毒、抗内毒素、抗菌、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和相关药效物质基础等方面均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多途径多组分研究板蓝根清热解毒作用的思路。结论:目前对于板蓝根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成果,但是对于板蓝根在中医理论中的清热解毒作用的相关药理及物质基础认识还不完善、不统一。建议采用多途径多机制多组分的思路对板蓝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研究,包括辨证分型治疗及专方专药治疗;药理研究,包括单味药有效成分及复方实验研究两方面。同时应看到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目前国内外对于活血化瘀类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味药或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及靶点,缺少清晰明了的归纳总结。为了明确与活血化瘀中药功效对应的现代药理学作用通路及靶点,文章系统地整理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活血化瘀中药的相关药理学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活血化瘀类中药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议当前影响中药疗效的各种因素与解决办法。方法 :整理名老中药师江照云老师的技术经验 ,对中药种植采收、运输保管、加工炮制、配方标准、煎药方法等一条线质量下降问题 ,以实例论证提出上述改进理由。结果与结论 :归纳影响中药疗效二大因素即中药供求紧张与中药受到市场经济冲击之下 ,国家主管部门需帮助中药各个环节规范化 ,标准化发展中医药学。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西医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中医药在AD治疗方面优势突出,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关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AD的专项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将整理分析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对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AD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AD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