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转化规律,建立LC-MS定性分析及HPLC定量分析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方法方法 通过控制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条件,分别获得不同阶段的水解产物,从而推导各水解产物的精确质量浓度。结果 根据LC-MS定性分析结果,乌头类生物碱水解规律为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先水解生成焦乌头碱类生物碱,再继续水解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类生物碱;并根据水解规律分别计算出焦乌头碱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类等乌头类生物碱水解产物的精确质量浓度。HPLC 方法学表明,焦乌头碱、焦新乌头碱、焦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分别在0.70~44.64 μg·mL-1 (r=0.999 7;0.34~21.77 μg·mL-1 (r=0.999 9;0.38~24.37 μg·mL-1 (r=0.999 9;0.48~30.74 μg·mL-1 (r=0.999 9;0.41~26.38 μg·mL-1 (r=0.999 9;0.42~27.08 μg·mL-1 (r=0.999 7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本实验得出了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转化规律,并建立了计算不同水解阶段水解产物的方法,其专属性高、定量简便,为乌头类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的定量分析和乌头类中药材炮制、质量控制等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干热烘制和湿热蒸制对附子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方法: 控制温度和时间,采用干热高温烘制法和湿热高压蒸制法对附子进行炮制加工,以HPLC测定不同炮制品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结果: 附子炮制对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影响,双酯型生物碱显著降低或消失,单酯型生物碱显著增加。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进样量分别在0.032 184~3.218 4 μg(r=0.999 9),0.030 016~3.001 6 μg (r=0.999 9),0.031 320~3.132 0 μg(r=0.999 9),0.030 744~3.074 4 μg(r=0.999 9),0.030 912~3.091 2 μg(r=0.999 9), 0.031 920~3.192 0 μg(r=0.999 9)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3% (RSD 1.35),99.99% (RSD 1.96%),98.16% (RSD 1.01%),100.68% (RSD 1.03%),99.27% (RSD 0.55%),102.81% (RSD 0.91%)。 结论: 该炮制方法简便可控,减毒存效,为附子炮制加工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冠心宁冻干粉针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ODS2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5%冰醋酸水溶液(4.5∶95.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分别在3.004~45.06 μg·mL-1r=0.999 5,n=6)和0.300 6~4.509 μg·mL-1r=0.999 3,n=6)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和97.9%。结论:测定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评价冠心宁冻干粉针质量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 RP-HPLC 分析方法同步研究附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方法 大鼠十二指肠给予附子提取物 1 055 mg·kg-1 ,颈静脉微透析采样, RP-HPLC 测定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以回收率校正实际药物浓度,并用 3P97 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在 0.011 2 ~ 0.56 mg·L-1<> r =0.999 9 ) , 0.010 6~0.53 mg·L-1<> r =0.999 7 ) 和 0.011 4 ~ 0.57 mg·L-1<> r =0.999 8 ) 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在 93.12% 以上。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均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 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灵敏, 可用于附子提取物中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彭稳稳    刘莎莎    王亚    张永鑫    李俊松    李文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4):258-261
 目的 以附子-干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2%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6.2),梯度洗脱(0~15 min:25%~31%A;15~36 min:31%~35%A;36~40 min:35%~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 ℃。结果 4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96.9%~101.9%,RSD<3%。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煎出量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煎出量稍有减少,但4种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总和呈增加趋势。结论 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促进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溶出,从成分角度解释附子与干姜相须配伍增效原理。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乌类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草乌类药用植物中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对草乌类植物进行质量与资源评价。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Phenomenex ODS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醋酸铵缓冲溶液(pH10.5)(54∶46)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中乌头碱在0.28~2.8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9%(n=5),RSD=0.93%;乌头碱在0.136~1.36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4%(n=5),RSD=1.18%;次乌头碱在0.248~2.48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4%(n=5),RSD=1.11%。北乌头、乌头与小白掌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3种生物碱;多根乌头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2种生物碱;其他的样品含微量或几乎没有。多根乌头的3种生物碱总量最高。结论本方法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方法稳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
王玉霞  刘斌  石任兵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13-1716
目的:建立测定荷叶药材及其生物碱部位中4种生物碱类成分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原荷叶碱、荷叶碱和莲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三乙胺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 ℃,检测波长270 nm。结果: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原荷叶碱、荷叶碱和莲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10~0.658 μg(r=0.999 5),0.021~0.126 μg(r=0.999 5),0.103~0.618 μg(r=0.999 8),0.086~0.514 μg(r=0.999 5),荷叶生物碱部位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5%,99.14%,99.21%,98.41%;荷叶药材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53%,100.5%,97.51%,100.1%。 结论:3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荷叶药材及其生物碱部位中4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液、肝组织中新乌头碱(mes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elchrom C18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0.03%四丁基氢氧化铵(用冰醋酸调至pH9.74)(58∶4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生物样品中新乌头碱在0.077~23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乌头碱在0.083~25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次乌头碱在0.08~24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生物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回收率不低于83.6%。生物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在5.1%和9.3%以内。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血液、肝组织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HPLC测定双丹颗粒中丹酚酸B和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双丹颗粒中丹酚酸B和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Zorbax SB-C18色谱柱,流动相A0.05%的磷酸水溶液,B含0.05%磷酸的4%乙腈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30 nm。结果:丹酚酸B在0.710~22.7 μg(r=0.999 9),芍药苷在0.103~3.30 μg (r=0.999 9)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了3个批次双丹颗粒中丹酚酸B和芍药苷的含量,其中丹酚酸B的含量范围为6.46~11.6 mg·g-1,芍药苷的含量范围为1.44~1.78 mg·g-1。结论:该方法准确度好、重复性好、稳定可靠,可以作为双丹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蛇床子中5种成分的HPLC测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德新  李天傲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8):1883-1885
目的:建立对蛇床子药材中花椒毒素、异虎耳草素、香柑内酯、欧前胡素、蛇床子素进行同时测定的RP-HPLC法。方法:采用Alltech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5,325 nm;柱温为40 ℃。结果:花椒毒素、异虎耳草素、香柑内酯、欧前胡素、蛇床子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0 μg·mL-1(r=0.999 9),1~20 μg·mL-1(r=0.999 9),1~20 μg·mL-1(r=0.999 8),100~1 200 μg·mL-1(r=0.999 7),100~2 000 μg·mL-1(r=0.999 9),回收率均大于9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蛇床子中5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
Liu Z  Yan X  Xu CX  Hou DB  Yuan XH 《中药材》2011,34(11):1781-1784
目的:探讨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提取的影响因素,确定适宜的提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附子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双酯型生物碱提取工艺为:在15℃条件下,将附子粗粉置于10倍无水乙醇中冷浸3次,每次1 d,双酯型生物碱收率为0.57%,质量分数为18.81%,其中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收率分别为0.16%、0.032%和0.38%。结论:该提取方法高效、低毒、经济、操作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刘吉成  周嵩煜 《中成药》2012,34(9):1716-172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正骨水(九龙川、木香、海风藤、草乌等)中3种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浓缩,乙醚提取,再经1%甲酸萃取,正己烷净化,用XTerraMSC18,5μm,2.1 mm×150 mm柱子分离,以乙腈-10 mmol/L醋酸胺(含0.1%甲酸)(35∶65)作为流动相,柱温35℃,体积流量0.25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方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分别为:Y=47.374 2X-0.136 0(1.14~57.0 ng/mL,r=0.999 97);Y=78.384 6X-23.14(1.328~66.40 ng/mL,r=0.999 93);Y=66.887 4X-16.69(0.995~49.75 ng/mL,r=0.999 70);加样回收率均在80%~110%之间,回收及重复性的RSD均少于5%;最低检出质量浓度均为0.01 n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法精密度较好、准确度较高,结果满意,可作为正骨水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HPLC测定五味麝香丸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测定五味麝香丸中主要毒性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氯仿-三乙胺(100∶50∶3∶0.1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在3.28~82.0μg·mL-1(r=0.9998)、次乌头碱在3.2~80.0μg·mL-1(r=0.9998)和新乌头碱在3.2~80.0μg·mL-1(r=0.9998)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回收率分别为99.2%(RSD=0.58%)、101.1%(RSD=0.89%)和99.6%(RSD=0.35%)。结果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专属灵敏,可用于五味麝香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制剂乌头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中药制剂乌头碱的含量。方法:以参附注射液为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乌头碱含量,确定样品溶液p H值等最佳提取时间。精确程度定量乌头碱对照品储备液,制备成1μg·L~(-1)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然后依次稀释,将乌头碱浓度分别稀释到100 ng·L~(-1)、10 ng·L~(-1)、2.5 ng·L~(-1)、1.0 ng·L~(-1)、0.25 ng·L~(-1)、0.1 ng·L~(-1)。按照设定色谱参数条件进行检测,记录峰值面积。结果:在0.1~100 ng·L~(-1)内,乌头碱线性回归方程为y=492.1x+122.3(r=0.999 2),线性关系良好;新乌头碱线性回归方程为y=117.1x+218.3(r=0.999 2),线性关系良好;次乌头碱线性回归方程为y=355.9x+98.34(r=0.999 6),线性关系良好。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97.7%、97.4%,乌头碱峰面积RSD为1.6%,新乌头碱峰面积RSD为1.6%,次乌头碱峰面积RSD为2.9%。结论: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中药制剂乌头碱含量稳定性好,能够保证用药安全,为正确评价药学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毒性中药生川乌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建立毒性中药生川乌的液质联用等质量检验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化学、液相色谱、液质联用方法进行定性鉴别、含量测定。结果: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具有灵敏、专属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微量乌头生物碱的检测。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其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血浆和尿液中乌头碱(aconitine)与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含量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柱 (4.6 mm×150 mm,5 μm) 为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1,以乙醚提取血浆和尿液中乌头碱与次乌头碱。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API3200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对乌头碱(m/z 646.3→105.2)与次乌头碱(616.3→105.2)进行测定。结果 生物样品中乌头碱在0.5~40 μg·L-1内、次乌头碱在0.25~25 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乌头碱与次乌头碱最低定量限分别为0.5和0.25 μg·L-1,在尿液中的平均提取回收率76.54%~81.25%,血浆中的平均提取回收率73.22%~80.31%;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5%。结论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用于血浆、尿液中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邱文炜  简淑娟  龚惠伉 《中药材》2005,28(7):601-603
目的:测定苦参素胶囊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与氧化槐果碱等有关物质的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甲醇(85:15),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氧化苦参碱线性范围为6.952~20.856μg/ml(r=0.9999),氧化槐果碱线性范围为0.1837~0.5510μg/ml(r=0.9997).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好.  相似文献   

18.
HPLC测定附子理中丸中双酯型乌头碱含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理中丸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以ODS-C_(18)为固定相,甲醇-水-氯仿-二乙胺(70:30:3:0.2)为流动相,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其平均回收率:新乌头碱97.8%,RSD=1.69%,乌头碱96.0%,RSD=2.41%;次乌头碱96.7%,RSD=1.98%。本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可作为双酯型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珺沬  蒋晔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684-1687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场放大富集技术检测桂附地黄丸中痕量毒性成分乌头碱的方法。方法: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 μm ×43 cm,有效长度35 cm)为分离通道,50 mmol·L-1磷酸二氢钠(pH 4.6)-甲醇(8∶2)为运行缓冲溶液;运行电压10 kV;进样电压10 kV,进样时间40 s;在进样之前设定用甲醇冲洗,压力3.5 kPa,冲洗时间5 s;检测波长235 nm。结果:该法使乌头碱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了500倍。乌头碱在31.3~2×103 μ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最低检测限为9.4 μg·L-1,平均回收率为98.0%,RSD 2.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富集效率高,为桂附地黄丸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