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提高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手法训练、脑细胞活化剂应用、高压氧仓等综合治疗方法,与单纯手法训练、脑细胞活化剂应用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经3~4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注射、推拿按摩、运动训练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和疗效,建立综合康复医疗体系。方法:将356例0~9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功能训练前或后施以针刺、穴位注射、推拿按摩,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价,观察整体康复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综合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穴位注射、按摩、运动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点穴、推拿、穴位注射、运动训练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640例7岁以内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穴位注射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功能训练前或后施术点穴推拿、穴位注射,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价,观察整体康复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推拿和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康复体系,值得推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功能训练、中药敷穴、高压低频电穴位刺激、降低口腔过敏反应的训练和姿势控制的方法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145例。结果:脑瘫流涎症的发生率为27.49%。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总有效率为77.93%,疗效与病型无相关关系,与年龄存在相关关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效果确切,且疗效与病型无关,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5.
郭鹏 《四川中医》2009,27(1):112-1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旨在降低脑瘫的发生率。方法:120例诊断明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及静滴脑蛋白水解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脑蛋白水解物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等常规治疗,剂量、用法及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62/64),对照组总有效率83.93%(47/56),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脑瘫发生率3.13%(2/64),对照组脑瘫发生率16.07%(9/56),治疗组脑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静滴脑蛋白水解物、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综合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郝淑芳  刘欣 《光明中医》2014,(6):1246-1248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推拿疗法对脾肾虚弱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脾肾虚弱型脑瘫患儿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n=120)和对照组(n=120),两组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主要采用Bobath神经发育学治疗法)、作业疗法、肌兴奋治疗仪及采用脑细胞营养药物等,观察组另外加用穴位注射和中医传统推拿治疗,同时观察患儿股四头肌肌力和GMFM评分的变化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Lovett分级和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推拿疗法能明显提高脾肾虚弱型小儿脑瘫的肌力,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行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结果 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 穴位注射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明显改善或消除患儿的运动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灸推拿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运用针灸、推拿、指导训练三合一方法治疗小儿脑瘫42例,并设立对照组22例,采用肌注脑活素、体外反搏、导平仪治疗与训练。结果与结论5—10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3%。针灸推拿为主治疗小儿脑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翟红印 《河南中医》2010,30(9):912-914
目的:观察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原则,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Bobath神经发育疗法、智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推拿、电疗、脑细胞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肌张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肢体运动功能、肌痉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在预防脑瘫患儿异常姿势的固定、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6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功能训练治疗。结果:两组患儿进行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具统计学意义(P<0.05);PALC I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分值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相比均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注射对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善其智力、语言、行为异常等障碍均有明显的效果。因此,针对脑瘫患儿的治疗,联合治疗比单一疗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头针配合穴位注射降低小儿脑瘫发病率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桂兰  张玲 《中国针灸》2003,23(5):263-264
目的:探讨头针及穴位注射对小儿脑瘫的早期治疗效果,旨在降低脑瘫的发病率。方法:采用头针、穴位注射及脑活素综合治疗,并与单纯脑活素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及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对脑瘫早期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应用醒脑开窀针刺(治疗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20例,同时设传统针同学组(对照组)60例以比较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智商、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地形图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进脑瘫患儿的脑功能代偿的良好方法。方法:将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体针(穴取臂臑、风池、环跳、阳陵泉等)及神经生长因子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做头颅CT、SPECT检查以观察病变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治疗后发育商(DQ)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能促进脑功能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施行AMIE方案(针刺、推拿、穴位注射及五禽戏);康复组60例,施行Bobath训练法治疗,均治疗60次。以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且随访12个月,了解患儿是否可以独立行走。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76.7%,康复组58.4%,2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比较,综合组和康复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1年后的随访比较,综合组治疗后可以独立行走人数为36例,明显多于康复组的24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有效,近期疗效等同于Bobath训练法,远期疗效优于Bobath训练法。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明  靳瑞 《中国针灸》2005,25(10):699-701
目的:观察针刺方法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改善患儿预后.方法:将98例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76例)和对照组(22例)进行临床观察,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舌三针、风池、哑门为主;对照组口服脑复新0.1~0.2 g,γ-氨酪酸0.25~0.5 g,每日3次;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 mL,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4个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总有效率59.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同时治疗组结果显示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针刺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茂  范焕芳  雷树恩 《中国针灸》2007,27(6):395-397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其对骨密度及血微量元素钙、铜、锌、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加体针配合体疗和作业疗法;对照组只采用体疗和作业疗法。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儿骨密度及血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及血钙、铜、锌、铁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头针加体针配合体疗和作业疗法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骨密度值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头针滞针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米曙光 《中国针灸》2002,22(7):11-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最佳针法。方法:采用头针滞针刺法加体针(治疗组)治疗小儿脑瘫150例,同时设头针常规刺法加体针(对照组)70例以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智商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滞针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文献质量评价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竟  黄长琼  刘屹 《中国针灸》2002,22(10):18-26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试验状况,为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系统评价收集原始资料。方法:通过机检和手检收集所有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文献,按照中国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手册推荐的标准,分析评价每一篇文献。规定具有随机化方法、正确对照、合适的样本量、全国性诊断标准、客观疗效判定标准、明确统计方法的文献为符合条件的文献。结果和结论:只有1篇文章基本符合要求,其数量及所占比例都非常少。要开展系统评价必须要先具有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所以,在条件较好的单位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是开展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系统评价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高危儿对其发育商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高危儿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及运动疗法对高危儿进行预防性治疗,对照组未接受任何治疗,采用儿心量表观察发育商变化。结果:治疗组五能区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发育商分级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组中脑瘫的发生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早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瘫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减少伤残,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