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滋病相关性痒疹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多由感受六淫外邪所致,且以风邪为多见。该病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气血两虚,标实主要为湿毒内蕴、风热、瘀血等聚结于皮肤。临床可用清热利湿、养血祛风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医理论角度,阐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本病病因大多数学者已经得到一致认同,认为外因是邪毒入侵,内因是正气亏损;由于学者的观点不同,病机认识也不一,部分学者认为本病是疫毒之邪和瘀血痰浊内结是标,脏腑气血亏损是本。在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研究中包括了单味中药的筛选及有效成分的分析、固定的方剂研究以及包括针灸防治。总结出中医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艾滋病病毒,减轻临床症状等方面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是一种恶性传染性疾病。当今许多医家认为,艾滋病发病常侵袭肺、脾、肾三脏,而肝在本病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却鲜有重视。"肝主疏泄"作为肝重要的生理机能之一,其功能的失常在艾滋病发展过程中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其可导致脾、肾等脏腑功能低下,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形成,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通过辨析"肝主疏泄"的内涵,强调肝与其他脏腑、气血津液和患者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关系,为艾滋病从肝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并总结相应方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4.
脂肪代谢障碍综合征是艾滋病患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常见的副反应,它涉及脂肪重新分布和代谢障碍等内容,脂肪重新分布又包括脂肪沉积和脂肪萎缩两部分内容,代谢障碍即代谢综合征或X综合征主要指胰岛素抵抗、高血脂等。中医从痰、瘀角度来认识此病,气机郁滞、痰凝水聚、瘀血阻痹是主要病机变化过程,痰浊、瘀血贯穿在整个病理变化过程中。治疗当从祛痰化瘀、疏肝解郁、益气解毒之法,并注意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医理论及临床角度,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从病因学分析,外因是邪毒外侵,内因是正气亏虚,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疫毒之邪和瘀血痰浊内结是标,脏腑气血亏损是本。病位在肺脾肾。临床研究,包括固定的中药方剂研究及单味药的筛选,艾滋病的针灸防治。总结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主要是针对机体的整体状况辨证论治,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HIV病毒,从而减轻和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达到带病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国近20年艾滋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期总结出艾滋病的中医基本证型,有利于更好地治疗艾滋病。方法:查阅成都中医药大学中文数据库中1989~2009年涉及到艾滋病中医证型研究方面的文献221篇,分别归类为中医理论认识研究、中医实验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文献研究、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经验总结、国内外流行病学观察五方面进行艾滋病的中医证型频次、频率统计,进而总结出常见的艾滋病中医基本证型。结果:艾滋病的常见中医基本证型为脾肾阳虚证、邪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脾胃气虚证、脾胃阳虚证、瘀血痹阻证、痰热内扰证、湿热内蕴证、脾肺气虚证。结论:掌握艾滋病的基本证型和特点,有利于把握其治疗规律性,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艾滋病中医病因与发病主要影响因素、中医病机及其演变、中医辨治思路与原则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艾滋病的发病是多因素交互作用复杂的过程;艾滋病病机为疫毒潜伏膜原,侵及三焦,壅遏气机、津血失布、痰浊瘀血互结,同时消烁脏腑气阴、损耗三焦元气,并发六淫侵袭;中医辨治宜从分期、辨病、辨症、辨证等几个方面结合论治。为中医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艾通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卫平  黄尧洲 《中医杂志》1999,40(10):606-608
应用艾通冲剂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有瘀血征象者22例,观察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4项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艾滋病中医证候规律进行研究,探讨艾滋病发病机制,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文献,以证为中心对文献进行提取。建立Excel数据表,并对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所涉及的证型、证素和症状数据显示艾滋病临床证候以虚证为多,分布较为分散;病位集中在脾、肺、肾、胃、心、肌肤和肝等脏腑;病性集中在气虚、火(热)、湿、阴虚、毒、痰、血瘀、阳虚等方面;艾滋病常见症状为发热、神疲乏力、腹泻、脉细、消瘦、食欲减退等30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艾滋病证候所涉及的证素和证候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结论:艾滋病文献中证候的规律和特点反映了其本虚标实、阴阳失调、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提示艾滋病发病具有正气亏虚、邪毒入侵、脏腑受损、瘀血阻络、湿热内蕴等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舌象的观察.分析舌象与病情、病程的相关性,加深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气阴两虚证的认识。方法:规定上午某段固定时间,用同一数码相机拍摄中晚期艾滋病患者的舌像;记录患者同期实验室资料,分析舌像特点及其与病情、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结果:晚期患者舌质暗淡,伴瘀斑,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腐腻,焦黄苔较为多见;舌质暗淡伴瘀斑的表现与病情、免疫状况、CD4水平有一定关系。结论;晚期艾滋病患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毒邪稽留血分等中医病理变化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