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针刺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取穴方法多样。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实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探讨中,为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提供理论支撑。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方法以及机理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入中医典籍,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病名、病位进行探源溯流,分类整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古代名称有瘫风、偏枯、拘挛、挛急等,现代名称"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为简便起见,可简称为"中风痉挛"。中风痉挛的病位在于筋、肝以及肝之经、阳明经、机关等,以筋与肝为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古代书籍及现代文献中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艾灸治疗应用规律的研究,从病机、机理、操作方法、选穴、操作时长等方面整理分析,认为艾灸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有积极意义。同时对现代临床实验中应用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案进行客观总结,希望能有益于拓展今后中风的针灸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风也称为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中风最主要的功能障碍是中风性"软瘫"又称迟缓性瘫痪和中风性"硬瘫"又称痉挛性瘫痪,从治疗上说,"硬瘫"因其患侧肢体肌张力相对"软瘫"较高而使治疗难度增大,然而脑中风的恢复过程中的必然会出现"硬瘫"这一阶段,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临床治疗进行综述性总结,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临证治疗参考。本研究从针刺治疗、艾灸治疗、中药治疗和推拿治疗入手,系统研究中医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研究进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临床治疗进行客观评价,各个治疗方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各自治疗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而为临床中医临症时缩短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治疗方案的决策时间。  相似文献   

5.
中风后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痉挛,严重阻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目前使用的中西医疗法临床疗效都不令人满意。本文根据中医古籍中历代医家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探讨"邪气恶血住留"是中风病痉挛性瘫痪的关键病因病机,刺络拔罐法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侧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对45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予以针刺健侧手少阳三焦经的巨刺法治疗。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5.56%。结论:巨刺疗法对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上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经筋理论是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用于指导经筋病的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属于经筋病的范畴,经筋理论可指导本病的中医康复。笔者通过探讨以经筋理论指导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理论基础,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并附以病案加以说明,以期丰富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手段,为本病的中医康复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蜡疗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踝关节活动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蜡疗组各50例,考察2种护理方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踝关节疼痛缓解时间、程度、关节恢复功能位、站立时负重的程度等蜡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效率蜡疗组为98%,常规组为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踝关节活动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反射性脊髓活跃增强而引起的一种异常运动模式,是中风后的主要后遗症.推拿可有效缓解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中的推拿疗法较多,主要有循经推拿、通督推拿、点穴推拿、拮抗肌推拿及单式推拿等.因此,本研究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推拿疗法进行了整理,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风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中风后出现的痉挛性瘫痪更是临床中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为患者的康复以及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笔者跟随申鹏飞博士在针灸临床学习,发现芒针针刺夹脊穴与督脉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使患者的预后与康复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假性球麻痹即中枢性延髓麻痹,是中风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由于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所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瘫痪或不全瘫痪,软腭、咽喉、舌肌运动困难,吞咽、发音、讲话困难,无肌肉萎缩,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增强,可出现强哭强笑及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如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以针灸治疗为主的中医疗法在临床取得了肯定理想的疗效,研讨中风后假性球麻痹针刺治疗的现状与进展。多个方面总结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筛选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优先途径,以取得最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志强  谭吉林 《中国针灸》2006,26(11):825-827
目的:介绍针灸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研究进展。方法:从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等方面对近10年来针灸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文献进行综述。结论: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已证实针灸能够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而且疗效好、取穴灵活、方法多、无副作用,但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30例,采用经筋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取鱼际、尺泽、通里、大陵、曲泽、血海、阴陵泉、照海、三阴交、太溪等穴,实施经筋刺法。针刺结束后,选取34个穴位,用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来测定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指分级法来评定;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标准》(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值、积分值进行评定。结论: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有效地减轻中风偏瘫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周慎治疗中风后手痉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慎认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最主要的病机为"阴血亏虚、瘀血阻络"。文章结合临床病例,总结了周慎教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擅长于从肝主筋入手、采用内外并重的方法,局部与整体结合,内服滋补肝肾、柔肝通络药物以治疾病之本,外用活血通络、舒筋解挛药物熏洗以缓解主要症状,能有效地降低手部肌肉的痉挛,缓解瘫肢的疼痛症状,且注重随证加减,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西医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7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分别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应用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通络法是针对络脉不畅引起病变的治疗大法。笔者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论述运用通络法治疗不同证型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经筋刺法,取穴:上肢取手阳明、手少阳经筋循行所过的位于肩、肘、腕、手的经筋结点,即肩后伸旋外结点,伸肘结点,伸腕伸指结点,拇指展结点,指外展结点;下肢取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阳,足太阳经筋循行所过的位于髓、膝、踝、足的经筋结点,即屈髋结点,屈膝结点,足外翻结点,屈踝结点,留针30min。治疗组40例电针,上肢:内关,极泉,尺泽,肩骼,手三里,合谷,外关;下肢: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环跳,阴陵泉,风市;连接电针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选取疏波,30min/次,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并且可以看到肌肉抽动为度;经筋刺法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ADL、四肢FMA评分两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经筋刺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风(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在脑卒中幸存者中有3/4留有残疾,预防残疾的形成并减轻其影响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中心内容。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后严重的后遗症,肢体痉挛状态成为后遗症中最棘手的问题,是脑卒中康复的核心和难点。能否有效地抑制痉挛,进而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提高康复效果的关键。因此,寻找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方法为当前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近年针刀、针刺治疗研究进展,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电针夹脊穴法和传统针刺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