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著名儿科医家万全,以儿科及妇科见称。万全根据小儿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小儿“脾常不足”的学术思想。在治疗五脏病证时,他提出要在脏腑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顾护脾胃,从安他脏以调补脾胃。万全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尤当调理,要遵循以平为期、以和为贵、食补为先、脾贵在运的宗旨,通过调母乳、节饮食、药物治疗、食物调理等方法,时刻以顾护脾胃为根本,从而使小儿脾胃调和,“乳食能进,大小便调,此肠胃之气足也”。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23-1324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在多年临证过程中总结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为其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核心。"持中央,运四旁"指调理脾胃是治疗脾胃乃至五脏六腑、经脉、肌肉、四肢百骸疾病的核心。"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分别是指调理脾胃的三大法则:疏肝解郁,调脾和胃;升降相因,燮理气机;燥湿相济,健脾和胃。"纳化常"是调理脾胃的最终目的,即恢复脾胃正常的受纳与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孔令彪 《北京中医》2005,24(2):87-88
危北海教授学术思想是建立在对脾胃疾患的长期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之上的。他认为脾胃虚证是脾胃病研究的关键所在,脾胃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是脾胃内伤所致。为此,危先生从脾脏本脏及其与他脏的关系方面探讨脾胃虚弱在慢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和诊治中的意义,把脾脏本脏及脾脏与他脏的关系体现在用药上,在临床上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详辨脾阴虚与胃阴虚、胃气虚与脾气虚的不同,注重脾胃病的详辨与详审,作到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4.
从情志因素论治脾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情志因素与脾胃生理病理的相关性,论述情志因素致脾胃病的辨证论治,强调调理脾胃与调肝养心兼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梓楠  李磊 《吉林中医药》2020,40(5):607-609
高仲山认为,带下病多因于湿邪,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亏损、阴阳失衡、经脉受损为本病病机。高仲山从整体观出发,治病求本,审证求因。在治疗带下病的过程中以祛湿为主,主张调护肝脾肾三脏。以调理脾胃、以养气血,温养脾肾、补养精气,疏肝解郁、清热祛湿,乙癸同源、肝肾同治4法对带下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危北海教授学术思想是建立在对脾胃疾患的长期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之上的.他认为脾胃虚证是脾胃病研究的关键所在,脾胃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是脾胃内伤所致.为此,危先生从脾脏本脏及基与他脏的关系方面探讨脾胃虚弱在慢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和诊治中的意义,把脾脏本脏及脾脏与他脏的关系体现在用药上,在临床上注意辨证相结合,并详辨脾阴虚与胃阴虚、胃气虚与脾气虚的不同,注重脾胃病的详辨与详审,作到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7.
情志内伤是脾失健运的重要病因。情志失调,机体失于调节,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发而为病。情志可直接伤及脾脏,也可影响脾脏气机或他脏气机,从而导致脾失健运。治疗应以心理及药物并重。  相似文献   

8.
“疏肝达脾”对糖尿病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具有疏畅气血,调节情志,控制胆汁分泌与排泄,协调脾胃消化吸收和能量代谢等作用。“肝木达脾土”集中反映了肝的疏泄作用对脾的影响,肝脾协调共同维持脾胃消化吸收和能量代谢功能的正常。若肝疏泄不及,就会出现“木不疏土”的肝气郁结证;若肝疏泄太过,就会出现“木旺克土”的肝气横逆证。故临床治疗必须注重肝脾同调,“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疏肝达脾”等等。这一理论对于糖尿病的辨证论治很有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糖尿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胃、肾,主要病理变化是阴虚燥热。然而,中焦脾虚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脾病者,身重善饥”(《素问·脏气法时论》),“脾脆,善病消瘅”(《灵枢·本脏篇 》)。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  相似文献   

9.
占坤 《河南中医》2011,31(8):854-855
<素问·奇病论>认为消渴的成因为脾脏过劳而发或脾胃积满蕴热而发,应"节饮食,惜用脾胃""畅情志,平和心志"以预防.病机为脏腑虚损为本,津液精微不归正化为标,治疗时应重视脾脏,治脾为主,清热利湿、祛痰活瘀并用,使脾健、湿化、瘀通、痰消,则疾病祛、脏腑健,气血津液各得其所,脾肺心肝肾各尽其职.  相似文献   

10.
路志正教授认为脾主思,为情志之本,脾胃与情志常相互为患。情志的变化可影响脾胃的功能活动,脾胃功能的异常亦可引发情志的变化,故治疗情志病变当调理脾胃,治疗脾胃病变也常顾及情志因素。  相似文献   

11.
路志正教授认为脾主思,为情志之本,脾胃与情志常相互为患。情志的变化可影响脾胃的功能活动,脾胃功能的异常亦可引发情志的变化,故治疗情志病变当调理脾胃,治疗脾胃病变也常顾及情志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小儿本为稚阳之体,肺脾相依。临床上发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发病过程中大多伴有脾运不健的症状。本文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列举两则肺脾同调治疗小儿肺病的病案,阐述肺脾同调的具体治法,提出在小儿肺病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调理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邓铁涛教授以调脾护心为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经验。本病病位虽在心,但与五脏相关,尤重于心脾;本质为本虚标实,心气血阴阳亏虚于内,致使痰瘀水停之标遏阻心阳,故急性期常按阴阳分治,在温阳或者滋阴的同时均强调温补脾胃阳气;缓解期则需综合调理,注重以调理脾胃为先,才能有效防止复发,带病延年。在遣方用药上补虚泻实,灵活应用气血同调、攻补兼施、升降相随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董子亮 《北京中医药》2010,29(4):262-264
介绍国家级名老中医赵荣莱研究员治疗脾胃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遣方用药经验。赵老临床中擅长治疗脾胃病,认为脾虚是慢性胃肠病的病理基础。其不仅重视脾胃之阴阳,也重视脾胃的纳运升降,同时也强调脾胃与其它脏腑间的相互关系,以理气畅中、顺气通下、调理情志为治疗脾胃病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医辨证经验创立调肝运脾汤、健脾温肾丸为治疗慢性腹泻之经验方,且疗效显著。赵老的学术经验对于中医脾胃病的临床用药和学术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国家级名老中医赵荣莱研究员治疗脾胃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遣方用药经验。赵老临床中擅长治疗脾胃病,认为脾虚是慢性胃肠病的病理基础。其不仅重视脾胃之阴阳,也重视脾胃的纳运升降,同时也强调脾胃与其它脏腑间的相互关系,以理气畅中、顺气通下、调理情志为治疗脾胃病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医辨证经验创立调肝运脾汤、健脾温肾丸为治疗慢性腹泻之经验方,且疗效显著。赵老的学术经验对于中医脾胃病的临床用药和学术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科疾病病因病机纷繁复杂,常寒热易混,虚实夹杂。孙玉信教授以“脾统四脏”理论为主导,临床治疗内科疾病,凡见脾胃病证,即从调理脾胃入手,处以“异病同治”,往往取效较好。该文介绍孙玉信教授应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科疾病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从脾胃与情志、肝与情志、与情志有关的脾胃病的症型探讨了情志致病的机制,对预防和治疗脾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亮  李芳 《新中医》2015,47(4):8-9
潘金辉教授对脾胃疾病有较深的研究,尤其是对便秘的中医论治。认为便秘病位在大肠,其标在肺;病本在脾胃;病根在肾虚。治疗上以补为通,肺脾肾同调,且重视瘥后调理。  相似文献   

19.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来胜 《陕西中医》2001,22(2):94-95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乃肝、脾、肾三脏之虚为本 ,痰浊、瘀血为标的病证。应以调理脾胃 ,补益肝肾 ,祛痰除浊 ,活血化瘀综合治疗为大法  相似文献   

20.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之间的联络与运动实现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五脏却是以中焦脾胃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中气的充足、水谷的运化、脾精的升散为其他脏腑的运行提供了物质基础.金元医家李东垣在临证治病的时候体现出的养生治病、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益气升阳、潜降阴火、因时制宜、制方用药、立足脾胃、兼顾他脏、调理脾胃、远欲摄养等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原则.这使后世医家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无比巨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