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红霞  殷春萍 《新中医》2007,39(10):31-32
目的:观察阴阳分时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旦、暮药分别于卯时、酉时进服;对照组40例,予舒乐安定口服。观察治疗1疗程后及停药2周后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疗程后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停药2周后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55.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阴阳分时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疗效确切,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患者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发病率高,约95%的脑卒中患者伴有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是指睡眠与觉醒周期变得杂乱无章、毫无规律。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是脑卒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影响其治疗预后,并且易加重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增加脑卒中再发率。  相似文献   

3.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在临床上较常见,主要表现在:睡眠颠倒,全天睡眠增多或减少,或伴有精神症状的睡眠一觉醒节律异常。收集2001年9月-2003年9月161例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伴有睡眠障碍的32例,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中医文献为源,结合近期临床研究,探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睡眠节律紊乱提供中医治疗理论与思路。从阴阳跷脉的历史考究中总结其经脉循行特点、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其与脏腑的联系,结合中医及现代医学对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的认识,发现睡眠-觉醒昼夜节律与阴阳跷脉密切相关,跷脉论治睡眠障碍是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肺系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多有时间节律性。中医时间医学在肺系疾病防治中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子午流注、六经病欲解时、穴位贴敷等择时防治方法能有效防治具有时间节律性的肺系疾病,但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仍有待加强。系统梳理了中医时间医学在肺系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呼吸疾病择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失眠是指从睡眠开始的入睡障碍和睡眠的维持障碍。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清晨觉醒过早、睡眠时间短、睡眠中断、白昼睡眠过多。失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困扰,使人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机体的修复。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颅脑损伤神志清醒的患者常常被失眠困扰。遂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84例颅脑损伤神志清醒住院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以了解他们的睡眠状况,找出具有共性的问题,探索减少患者失眠发生的应对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邱鸿钟  梁瑞琼 《新中医》2015,47(9):250-251
<正>失眠症,在中医古文献中称之为"不得卧"或"不寝"不寐",常有难入睡、易醒、早醒,醒后不易再睡,睡而不深、多梦,以及醒后不适感或白天困倦,多伴有焦虑、抑郁、恐惧情绪,社会功能受一定程度的影响等症状。《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将失眠归类为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因为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夜惊、梦魇等类型。临床上常根据失眠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暂性失眠症  相似文献   

8.
潘艳  徐艳 《新中医》2023,55(11):206-211
目的:观察五行音乐疗法结合中医体质个体化干预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音乐联合基础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五行音乐疗法、中医体质个体化干预联合基础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50.00%(P<0.05)。治疗后,2组SDS、SAS、NIHSS、PSQI (日间功能、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及总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SS-QO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SAS、PSQI (日间功能、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及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行音乐疗法结合中医体质个体化干预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根据是否采用针灸治疗,将261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16例,根据倾向性评分值及1∶1匹配原则进行配对,最终成功匹配96对病例。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AIS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87.50%、对照组76.0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表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致残、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脑卒中后睡眠倒错是脑卒中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表现为睡眠-觉醒节律的昼夜颠倒,白天嗜睡,夜间清醒。睡眠倒错不仅会加重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病情,诱发脑卒中的再发,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与转归[1]。笔者在导师陈幸生主任的指导下,运用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Sleepdisorders)包括睡眠—醒觉过程中的各种功能障碍,如睡眠时间过短(睡眠不足)、过长(睡眠过度)、入睡时间延迟、觉醒时间提前、睡眠浅而易醒、白天嗜睡、睡眠—觉醒功能紊乱以及发生在睡眠时的功能障碍(如夜惊、睡行症)。因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疗效的效果来进行有效的探讨。方法对该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分别进行西药治疗联合肢体康复训练和足底穴位按摩治疗,观察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足疗组患者治疗后15 d和1个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明显低于西医组患者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上述的结果得出有效结论中医的足底穴位按摩相较于西医治疗更利于提高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不寐是指睡眠时间或质量不足,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人的睡眠觉醒节律与自然界相应,“昼精夜瞑”是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状态,即白天精力旺盛,夜晚沉睡安眠。张振贤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运用中医药辨治不寐病,发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是正常睡眠发生的基本要素,不寐的主要病机责之于阴阳失衡、气血失常,以致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出现卫气白昼出营阴不利“昼不精”、卫气夜晚入营阴不利“夜不瞑”等病理现象。病位与五脏相关,辨证强调“五脏藏神”。临证重在恢复患者“昼精夜瞑”状态,总结出“育阴潜阳,水火相济”“调和气血,贯穿始终”“衷中参西,身心同治”等治疗原则,注重精神调摄,诊治中遵循五脏一体,形神合一,圆机活法,以致阴平阳秘、精神归平。  相似文献   

14.
睡眠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睡眠和觉醒机制失常,从而造成以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睡眠和觉醒状态有关的疾病。睡眠障碍是临床常见病,在中医文献上有大量关于对"不眠"、"不寐"、"目不瞑""不得卧"等的描述,这些症状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医时间生物医学调整睡眠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障碍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在临床中运用各种手段调整和改善睡眠障碍和睡眠节律障碍来治疗各种精神障碍,强调睡眠良好是精神健康的重要指标,睡眠改善是精神疾病康复的基本标志,改善睡眠、调整睡眠节律是治疗各种脑神疾病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中医时间治疗学思想,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是一种睡眠节律紊乱的睡眠障碍。该文介绍采用盘龙刺夹脊穴结合柴胡桂枝汤治疗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7.
心脑同治睡眠障碍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欢  于睿  梁健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8):1617-1619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机制交替紊乱,包括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这三个学派的学术观点及论据主要来源于中医对"神"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和阐释,并且认为从神的多角度,多层次来阐述心主识神、脑主元神以及心脑共主神明的观点,更符合临床实践,实验理论的研究。从"心主神明"和"心脑同治"理论角度出发,利用中医整体观念对睡眠障碍疾病进行治疗。文章基于"心脑同治"角度对改善睡眠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心脑同治睡眠障碍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深化其治疗机制,从神经网络和信号通路层面深入研究中药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从而为睡眠障碍疾病奠定深厚的诊疗和理论研究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以睡眠和觉醒异常为表现的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特点。流行病学表明,约20%~40%的脑卒中患者受睡眠障碍困扰~([1])。有研究~([2])发现,无意识障碍患者在清醒后3~5d内出现睡眠障碍,而有意识障碍患者多在清醒后3d内发生,部  相似文献   

19.
浅谈《内经》中针灸的时间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的时间疗法最早记载于《内经》,是中医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四季阴阳节律的针灸疗法;月节律,月盈月亏的针灸疗法;昼夜阴阳节律的时间疗法。《内经》中关于时间疗法的论述对临床治疗很有指导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并应用于现代临床。  相似文献   

20.
段阿里  鞠宝兆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305-2308
随着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布,对于时间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中医时间医学理论首次出现在《黄帝内经》中,有大量关于人体生命活动呈节律性、周期性的描述和记载,它提出的养生观更是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以"四时五脏阴阳"为理论基础,要求人们根据时间节律的变化特点进行养生。文章着重针对《内经》的时间养生理论的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力求汲取其精华部分,既可以指导人们合理养生,又可向世界展示中医时间养生理论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