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LEASO)是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当LEASO发展至坏死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LEASO属于中医“脱疽”范畴,运用中医外科理论指导治疗“脱疽”疗效明显。文章通过明确坏死各期表现,正确运用“提脓去腐”及“煨脓长肉”理论辨脓治疡,指导临床用药,为中医药治疗LEASO坏死期提供理论支持及经验思路。  相似文献   

2.
疮疡未出脓者谓之肿疡。其未成脓者常用内消法治疗,《外科证治全生集·痈疽总论》告诫我们:“无脓宜消散,有脓勿久留。”故凡治肿疡,首先要辨其是否有脓。有脓则宜托毒排脓,忌用消散之法。若因疮疡用过抗菌素、激素或清热解毒等药物治疗之后,抑制病情,使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肿块较硬,或深部脓肿不易辨脓时,则需穿刺或借助B超确诊。无脓或仅抽到血性液  相似文献   

3.
廖秋源 《新中医》1995,27(4):60-61
透脓散加减治疗细菌性肝脓疡的体会廖秋源透脓散乃是《外科正宗·卷之三·肿疡主治方》专门主治一切痈疮内已成脓,无力外溃之方。张秉成曰:“夫痈毒之成脓也,必由正气充旺,方得变化而成。倘或气血衰弱,则不能郁蒸为热,而脓之成也无期。即既成脓矣,亦须赖正气以托之...  相似文献   

4.
关靖 《四川中医》2008,26(6):2-3
疮疡指发生于人体体表的各种急、慢性感染性或化脓性的疾病,中医分为三个阶段:肿疡期、脓疡期、溃疡期.陈教授治疗疮疡疾病三十余年,强调整体治疗,重视辨证,倡内外兼治从不偏废.内治法之肿疡期首分阴阳;脓肿期是以聚毒排脓为第一要义,分清补托与透托是关键;溃疡期总以扶正生肌为主,兼清余邪为辅.外治法肿疡期外用药不宜过寒,总宜清热散结、化瘀止痛为主;脓疡期总以排脓泄毒为第一要义;溃疡期外治初期以祛腐为先,待脓腐基本已净时,方可用生肌之品.  相似文献   

5.
张志坚主任医师辨治疑难杂症屡验。兹列举4例治案:(1)小便失禁;(2)肝脓疡;(3)肾结石;(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窥见其临证经验之一斑。  相似文献   

6.
张志坚主任医师辨治疑难杂症屡验。兹列举4例治案:(1)小便失禁;(2)肝脓疡;(3)肾结石;(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窥见其临证经验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笔者引用文献结合临床实践 ,阐述“毒之化必由脓”之义 ,指导疮疡证治。毒邪壅滞 蕴结成疡1 .寒邪客居 ,营气受损 ,气血壅郁 :《内经》曰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 ,则血泣 ,血泣则不通 ,不通则卫气归之 ,不得复反 ,故痈肿。”又曰 :“营气不从 ,逆于肉里 ,乃成痈肿”。禀赋不足 ,风邪寒毒 ,痰浊湿气入侵经络 ,营气受损 ,则局部血脉凝泣 ,血凝则气滞不行 ,气血蕴结成患。“痈肿”是疮疡形成的征象 ,如瘰疬、流痰、附骨疽等。2 .脏腑失调、饮食内伤、毒邪蓄积 :《外科秘录》曰 :“五脏六腑各有经络 ,脏腑之气血不行 ,则脏腑之经络闭塞不通 ,则外…  相似文献   

8.
慢性下肢溃疡的中医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阙华发 《世界中医药》2013,8(2):148-151
提出"虚、瘀"为本,"虚、邪、瘀、腐、损"为特点的慢性下肢溃疡的病机学说,确立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分期辨证的序贯治疗方案。内治以扶正化瘀贯穿治疗始终,注重益气健脾、补肾益精、通络生新;外治动态应用祛腐祛瘀补虚活血生肌的外治疗法,注重祛瘀化腐、活血生肌、煨脓湿润、煨脓祛腐、煨脓长肉的应用。丰富了中医学的创面修复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医外科,遵循“以消为贵”这一治疗法则,使外疡内消,不但能缩短疗程,还能避免手术之苦。《疡科纲要》说:“治疡之要,未成者必求其消,治之干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散于无形……胖疡治疗总以消散为第一要义”。运用内消法治疗外疡,是中医外科之特长,现将个人在临床和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仅供自学中医或初搞中医外科临床的青年同道作参考。所谓“消法”就是用消散药物,使初起的外疡得到消散,这是一切外疡初起的治法总则,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肿疡。  相似文献   

10.
“针法”,它包括辨脓与切开术二方面的内容,是临证必须掌握的。经云:“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因此脓是由气阻血滞,热胜肉腐、蒸酿而成。书中云:“血实者决之”,是肿疡如已化脓,则宜切开排脓,但中是否有脓,特别是内痈内疽,视之不见,手不能近,故辨之之法,首先是脉  相似文献   

11.
杨弘斋(1891~1971年),字敏德,江苏高邮卸甲潘阳庄人。业医凡五十春秋,专攻外科,以贴敷外治见长,由于疗效显著,求治甚众。晚年将其数十余年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写成《疡科一得》,曾作研究资料印行,惜未得足够重视。该篇分“诊治”、“述案”二个部分。诊治部分概述痈疽、疔疮、脱疽、流注、瘰疬、毒蛇咬伤等外科病证,收载成方三十二首,还附录了前人“辨肿”、“辨脓”、“辨痛”、“辨痒”、“诊治”五首要诀;述案部  相似文献   

12.
<正>寒性脓疡切口通过常规的清创,切口内直接用异烟肼溶液、链霉素粉剂、链霉素溶液纱条引流、切口周围皮肤涂秋葵珍珠消炎膏以及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等措施的实施,使一般需要6~12个月才能痊愈的寒性脓疡,只用了46d就完全愈合,并且疤痕小,疤痕的颜色呈粉红色。笔者认为此经验可总结推广,报道如下。李某,女,50岁。因"左颈前部淋巴结核切开引流术"来我科换药。通常寒性脓疡切口(一般称结核性化脓性切口为寒性脓疡切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肝脓疡1例治验陈乐丰汪西荣程寿康(江西省星子县中医院星子332800)关键词肝脓疡中医药疗法验案左某,男,9岁,1995年3月10日入院。患儿1个月前突发右胁刺痛,夜尤甚,发烧,体温38℃~40℃,纳差,恶心,尿黄,便秘。B超提示肝脓疡。在外院曾...  相似文献   

14.
痹病有多种类型:有按证性质分,按病因分,按病位分,按脏腑分。辨治较为复杂。痹是闭塞不通之意。《素问·痹证》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说明了痹病的病因与风寒湿三气有关。痹病的成因气血营内虚是内在条件,风寒湿热外袭是外在因素,经络气血痹阻是痹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内治法治疗外科疾病在中医外科治疗史中由来已久,清朝外科心得派代表高秉钧更是直接指出"治外必本于内""外治法即内治法",其《疡科心得集》所倡导的"疡疾内治"的辨治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集中体现在:1崇《内经》,推八纲,立"凉、温、攻、补"四法;参温病,引三焦辨证,创"三部"辨治思想;别正宗,分期而治;重类证,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为后世医家研究中医外科学提供了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清营汤出自《温病条辨》 ,功可清营透气 ,是治疗温病“卫、气、营、血”传变过程中邪热传营的代表方。本方主治邪热初入营分、身热夜盛、时有谵语、心烦不眠 ,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象细数之候。笔者临床选用清营汤治疗不明原因的病后发热 ,屡用屡验。现将临床治验介绍如下。1 病例举隅1 .1 治肝脓疡病后高热不退魏某 ,女 ,1 2岁。 1 980年 9月因患肝脓疡经某医院治疗月余 ,肝区疼痛消失 ,临床检验指标全部正常 ,唯持续高热(39℃~ 40℃ )不退 ,经多方治疗无效来诊。患者病后余热未清 ,邪热客留营血 ,耗伤营阴 ,阴液已伤 ,无力自复 ,故…  相似文献   

17.
“托”法是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三大内治原则之一。如何活用托法 ,紧扣创面证侯病机变化 ,改变病所正邪对比 ,促进病情向愈 ,是提高治疗慢性感染创面疗效的关键。我们通过临床实践 ,针对创面的主要病理变化 ,辨证施治 ,把“托”法的指导思想应用于创面外治处理 ,极大地提高了外治用药的准确性和有效率 ,促使创面愈合。  “托”法 ,即“托里透脓”之法。《外科启玄》说 :“托者 ,起也 ,上也 ,”以补益气血 ,扶助正气 ,使正气能托毒外出则为托里 ;以引毒外出 ,使邪有出路则为透脓。慢性感染创面乃属中医“外疡”之中后期 ,病情复杂 ,病程漫长…  相似文献   

18.
熊庆安 《江西中医药》2008,39(10):18-18
疮疡病的发生,《内经》有“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之训。 罹患疮疡者,病虽发于外,而多源于内,故对疮疡病的治疗,不但要外治,更要重内治。余继承祖传疡医50余载,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单纯的外治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治外必本诸内”,通过辨证确立正确的内治法则,选择适用的方药,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效果。笔者对祖传秘、验方,作了较系统的验证,并运用到辨证施治中,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马桂琴  李博 《北京中医药》2011,30(8):595-597
阐述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对风湿病皮肤损害的辨治.包括:从皮损形态辨证,主要用于斑、疹、结核、疮疡等;从经络辨证主要用于白塞病和Reiter综合征;按六经辨证,主要用于指导成人Still's病;从卫气营血理论辨治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从湿温理论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梅核火丹、瓜藤缠认识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  相似文献   

20.
“托”法是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三大内治原则之一。如何活用托法,紧扣证候病机变化,改变正邪对比,促进病情向愈,是提高治疗慢性感染创面疗效的关键。我们通过临床实践,针对创面的主要病理变化,辨证施治,把“托”法的指导思想应用于创面外治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外治用药的准确性和效率,促进了创面愈合。“托”法,即“托里透脓”之法。《外科启玄》说:“托者,起也,上也。”补益气血,扶助正气,使正气能托毒外出则为托里;引毒外出,使邪有出路则为透脓。慢性感染创面乃属中医“外疡”之中后期,病情复杂,是临床难治之症,非内外兼治不能治愈。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