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血证的治疗,应针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标以止血为急务,治本以审因施治为主。治火,治气,治血是治疗血证的总则。治疗的具体方法应根据出血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治法。  相似文献   

3.
杨威  于峥 《北京中医》2012,(1):33-35
辨析"五脏贵肝"的不同理解,以溯源澄流,为藏象理论研究提供借鉴。肝应春为长,敷和为平。其本性宜参"敷和"平气,可知木性暄。肝畏清而喜温,郁逆而化肝火",发生"则属木运太过。且春时木旺有气微、气盛的区别,常被忽视。肝厥阴风动,为万病之贼。肝病无常,易延及他脏。风与郁、火致生百病,治当和肝达郁。肝体阴用阳,握升降之枢。肝内寄相火,主动主升。用药总得于体阴、用阳之间求均衡,刚柔弛张有度。  相似文献   

4.
杨威  于峥 《北京中医药》2012,31(1):33-35
辨析“五脏贵肝”的不同理解,以溯源澄流,为藏象理论研究提供借鉴.肝应春为长,敷和为平.其本性宜参“敷和”平气,可知木性暄.肝畏清而喜温,郁逆而化肝火,“发生”则属木运太过.且春时木旺有气微、气盛的区别,常被忽视.肝厥阴风动,为万病之贼.肝病无常,易延及他脏.风与郁、火致生百病,治当和肝达郁.肝体阴用阳,握升降之枢.肝内寄相火,主动主升.用药总得于体阴、用阳之间求均衡,刚柔弛张有度.  相似文献   

5.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和"(龢)起初指音乐和谐,如《老子》中的"音声相和",后被逐渐引申,如许慎《说文解字》曰:"和,相应也。从口禾声,户戈切。""和,调也。"《周易乾卦》指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  相似文献   

6.
7.
《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古代齐名的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内经》作为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和养生宝典,可称为我国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其形成受到先秦哲学尤其是儒、道两家直接、深刻的影响。近人对《道德经》和《内经》的关系,大多从"道"、精气学说等哲学理论或养生防病等角度加以阐释。中医学作为一门注重临床实践的学科,其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其理论价值及文化价值,更体现在防病治病的临床实践中。治病必有法度焉,笔者试从中医治则的角度阐述《道德经》与《内经》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中医外科疾病是由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 ,形成局部气血凝滞 ,经络阻塞 ,营卫不从 ,脏腑失和 ,而“不通”是中医外科疾病病理的基本环节。《灵枢经·痈疽第八十一》云 :“夫血脉荣卫 ,周流不息……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 ,血泣则不通 ,不通则卫气归之 ,不得复反 ,故痈肿。”[  相似文献   

9.
颈痛,俗称痰毒。西医谓颈颌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较多通过切开排脓治愈。中医治疗崇尚“以消为贵”,笔者在门诊坚持治以消散为主,通过中药内服外敷,疗效尚好,兹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92例,男性49例,女性43例。年龄2个月~50岁,其中10岁以下64例,11~20岁12例,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的论治“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法则,是根据八纲辨证制订出来的,它是各科临床用药的基本法则.下面略谈治则“八法”在外科领域的应用,并举例说明掌握辨证规律的重要性. 一、汗法是宣散发汗之意.外科临床上,对疮疡初期具有恶寒发热等表证者,均适用于汗法.古人有“汗之则疮已”的说法。此外对某些手术后并发感染具  相似文献   

11.
任何疾病在治疗和休养期间,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周围环境,如精神、气候、饮食、起居等等的调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外科自然也不例外。陈实功说:“凡人无病时不善调理而致生百病,况既病之后,若不加调摄而病岂能得愈乎。”这不但说明了一个健康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环境不善于调理和适应的话,就会引起疾病的产生;并且更说明了既病之后,若不注重调摄护  相似文献   

12.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对学生的培训要求较高。对中医外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体现中医临床思维,同时培养临床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外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案例设计能更好地使理论结合临床,引导学生以中医辨证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他们的操作技能。此文结合教学现状,探讨了教学过程中CBL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与中药关系紧密,中药的运用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中药炮制亦不能脱离中医理论的指导。基于中医"从治逆治""燮理升降""扶正祛邪"等基本治则的启迪,提出从逆炮制、升降炮制、扶正祛邪炮制等基本"制则"。从制可使药性"寒者益寒,热者益热",加强疗效;逆制可改变药性,扩大功效,减轻副作用;升降炮制可改变药物作用趋势,扶正祛邪炮制针对毒性药材,可纠正药物的偏性、缓和药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将中医理论运用到中药炮制中,更能拓宽炮制思路,突破现有的炮制品种,进行炮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实践中,“通补”法是条较好的途径。通者,祛其水、湿、热、瘀、蕴结之邪;补者,益其肺、脾、肾亏虑之正。多年来根据“通补”治则,对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血尿和氨质血症的治疗观察,效果较为满意。兹简介个人浅见,以作引玉之砖。水肿:温阳行水,  相似文献   

15.
赵京生 《针刺研究》2023,(3):294-298
“以痛为输”语出《灵枢·经筋》,为针灸施治处的选取原则之一,是经筋理论的组成部分。《灵枢》中经筋理论的陈述体例仿照了十二经脉理论,从经脉理论演进过程看,是启于简帛文献承至《黄帝内经》的接续。在此背景下,经脉病取腧穴而治,经筋病则“以痛为输”,而非痛处即腧穴,两者理论架构严整相对。这样的现象是缘于彼时经脉腧穴理论的强势地位,影响了针灸文献的说理习惯。对“以痛为输”的正确理解,还会关涉对“阿是穴”及其与腧穴关系的认识,以助于明晰腧穴的概念,进而建构“刺灸处”的范畴,方可能解决当下针灸理论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凌建维 《中医杂志》2012,53(1):77-79
根据《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结合临床体会,从安全医疗、治神与守神、准确取穴、控制进针深度与方向、感知针下组织层次、辨气、天人地三部得气、候气、催气与守气、控制刺激量、获取和保持针感、带力下针、提高医生水平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下针贵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岭南黄氏中医外科流派为岭南医学流派的分支之一。以黄耀燊教授为代表的岭南黄氏中医外科提出六腑以通为用,久病必瘀,内外并治,中西医结合等中医外科诊治原则。外科急腹症可归属祖国医学的“腹痛”“肠结”“肠痈”等范畴,病位在六腑,岭南黄氏中医外科主张基于“以通为用”分期论治急腹症。外科急腹症发病初期多为实证,治疗以通腑为法;发病中期则病久必瘀,在通泄的基础上需加以通络;后期则病久必致体虚,在通泄通络的基础上必须顾护正气。岭南黄氏中医外科基于“以通为用”分期论治急腹症的学术思想可为急腹症的现代中医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有序”是指时间与方位的次序,“趋势”是指事物变化的轨迹和目标指向。中医学按照疾病的发展演变规律以时间为序认识和诊断疾病,以疾病变化轨迹和药物作用趋势立法构方是其一大特点。这种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多有体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素问·热论》以时间为序的外感病传变规律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伤寒外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体系[1]。近年来学者们通过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总结出君臣佐使、五脏苦欲补泻、标本配伍等不同时期方剂体现出多样性的配伍原则[2]。笔者在中医外科方剂结构规律的探讨与研究中体会到有序性和趋势性思想也是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