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经络循行、生理、病理为主要依据的辨证方法,有关经络辨证的内容自我国古代就有记载,而在各朝各代的针灸专著中,经络辨证理论更是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和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比较,揭示了从《足臂十一脉灸经》到《阴阳十一脉灸经》再到《灵枢.经脉》篇经络辨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对四诊收集的症状和体征加以归纳,明确病位病性,指出病属何经何证的诊断方法。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在生理情况下运输气血,濡养全身,快调人体阴阳平衡;在病理情况下能够抗御外邪,反应症状。因此经络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标幽赋》曰“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笔者复习古今文献,将经络辨证归纳为四种方法,用于临床行之有效,总结如下:1、根据经脉循行路线及分布特点进行经络辨证《灵枢·经脉篇》、《…  相似文献   

3.
任路  李静 《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117-2118
经络理论中有关经脉循行分布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经脉学专著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关于十二经脉外行部分的循行分布规律秉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著《灵枢.经脉》。而历代医书中对足三阴三阳经脉、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在躯干部循行规律却少有论述,文章从三维圆柱体的假说、"背为阳,腹为阴"、气血阴阳平衡的理论及"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治疗原则等角度探讨其循行,旨在进一步剖析经络循行的真谛,使针灸经络学说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经络与美容     
中医学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的一种组织结构,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黄帝内经.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黄帝内经.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於脏腑.外络於肢节”。  相似文献   

5.
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在经络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络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则可渗灌供应,由于奇经八脉具有调节正经脉气之功能,所以笔者临证常以针刺奇经八脉交会穴为主,治疗不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仅就临床治验两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络学说中存在的瑕疵与疑惑,为修正经络学说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内经>、<难经>、<经络学>等记载的经络理论与相关经络研究文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冲脉循行上行四线下行一线,各线阴阳属性有待辨析;跷脉属并联支路,计入经脉总长是错误的;躯干部腹面与背面经脉条数不相等,全身阴性经脉与阴性经脉、阳性经脉与阳性经脉、阴性经脉与阳性经脉皆长度不等比例不同,经穴总数缺乏法度且阴阳经穴数量既不相等又不成比例,无法形成周期性节律和阴阳相贯串联流注;<灵枢·逆顺肥瘦>对十二经脉循行的描述未反映气血运行全貌.结论:客观存在的经脉数目、经脉长度、经脉循行分布、经穴总数及其各条经脉所属经穴数量等.较目前公认状况悬殊较大,现有经络学说有待探讨修正.  相似文献   

7.
田福玲 《河南中医》2008,28(1):75-75
六经辨证中的六经内在地涵盖了脏腑经络气血阴阳(比如太阳经,膀胱为其主,经络为其道,气化周于肌肤),是《伤寒论》中的六经,不是光秃秃的单纯的经络,但执《素问·热论》和《灵枢·经脉》中的内容以论六经,那就太局限了,张仲景的六经是《黄帝内经》中六经的延续和发展,它们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有许多的不同。《伤寒论》中的六经是能够概括人体的一切生理变化和病理改变的六经,即包含了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六经。六经是人体内的六大关系,是六大本源性的关系(如太阳经中,膀胱、太阳经络、体表之间气、血、津升降出入,周流不息所形成的那种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8.
整体经络推拿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十二经脉循行走向规律,在十二经脉循行相应的体表、腧穴上,施展不同的推拿手法,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消除疲劳的一套养生保健推拿方法。它的特点是推拿手法的作用部位、顺序、方向,是按十二经脉循行、顺序、走向规律,即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的规律来操作的,在所有的十二经脉相应的体表上施展了手法。其立论依据主要是中医整体观和经络学说理论。主要适用于养生保健、亚健康干预和某些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整体经络针刺法理论依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整体经络针刺法的取穴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立论依据。整体经络针刺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指导下,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每次针刺一条经脉相关腧穴,十二次针刺完所有十二经脉相关腧穴作为一疗程的针刺治疗方法。主要作用是整体上疏通十二经脉,全面调整各经脉、脏腑、系统的功能,临床上主要适用于辨证涉及多经脉、多脏腑、多系统,甚至十二经脉的病证。其立论依据主要是中医整体观、经络学说和经络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脏腑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五脏虚实辨证是《内经》时期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为探究五脏虚实辨证与治疗的内容与特点,将《内经》中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内容虽零散,不成体系,但是均以“四时五脏阴阳”藏象体系为基础,虚实证候的出现多归因于本脏与相表里脏的脏腑功能失常与经络循行异常,五行生克关系也融入在五脏虚实辨证之中。治疗多采用针刺疗法,选取相应经脉穴位,行补虚泻实手法,对于五脏实证,也可以选用泻血疗法。  相似文献   

11.
八、六经、卫气营血辨证是外邪内传浅深不同的模型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是根据祖国医学经络学说和营卫气血理论作为依据而总结的外感热病的浅深不同的辨证方法(模型)。虽然目前对经络和营卫气血的实质尚未搞清楚,但从控制论角度看,前者是人体传递信息的“通道”,后者就是传递信息的物质基础。《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难经·二十三难》曰:“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  相似文献   

12.
浅谈循经辨证在中医临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韶冰  刘懿 《中国针灸》1999,19(10):609-611
经络学说,其实用价值不仅仅是指导循经取穴治疗,还有用于诊断的重要作用。但对循经辨证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往往易被忽视,从而影响辨证论治的准确性。1 循经辨证依据1.1 沟通维系周身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外、左右、上下、表里之间的沟通和维系者。脏腑通过它运行气血、调节阴阳和濡养周身各部,从而发挥营内卫外的重要生理功能。正如经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2,外络于肢节”,“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1.2 病邪传注途径《灵枢》曰:“肾有邪,其气留于两…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六经证治与经络学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经是根据同名经脉“同气相通”的原理合并而成的,其实质就是指经脉以及经脉所属络的脏腑。《素问·热论》篇和《灵枢·经脉》篇所载十二经脉的病候是构成六经病证的主要依据。其针灸治疗大法,三阳证重在祛邪泻实,只针不灸或多针少灸,三阴证重在扶正补虚针灸并用,重用灸法。六经证治,既突出了经络辨证论治的原则。又明确了疾病的传变规律,既联系于经络、脏腑,又贯穿着八纲理论,是对经络学说创造性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经络辨证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经络辨让创立是基于对各种不同病症按经络的循行分布来归纳;经络辩证有广义、侠义之分,实际应用多以后者,即十二经脉辨证和奇经八脉辨证。经络辨证所依据的内容较多,并不只是《灵枢.经脉》所载的十二经病候;进行经络辨证时,望、问、切四诊应有侧重,并结合一些新的诊察方法。  相似文献   

15.
蔡亚仙  魏丹 《河南中医》2020,40(1):47-50
针灸治疗偏头痛以经络辨证为核心,在十二经脉中根据经脉循行部位的不同将头痛分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等,经络辨证选穴依据主要有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辨证配穴以及根据病变部位上下左右配穴,而偏头痛的发病部位有明显经脉循行的特点。从经脉论,偏头痛属少阳头痛,与足少阳胆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关系更为密切,循经取穴是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从络病论,偏头痛符合脑络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变特点,治疗上宜通络止痛、气血同治,以尽快促进脑络功能恢复,防治脑络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论临床十二经脉气血盛衰与经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脉气血失常与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十二经脉气血盛衰与脏腑功能失调的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提供更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为依据,加以总结、发展,同时结合现代有关经脉理论在剖析和汲取精华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结果:阐明了各经之间气血多少的盛衰关系以及经脉气血多少与脏腑功能失调的规律。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各经之间气血多少异常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其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17.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的一种辨证方法,与针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极为密切。经络辨证主要以《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的病症及《难经·二十九难》中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为依据。通过十二经辨证,奇经八脉辨证,经别、经筋、皮部辨证,选用相应的经穴,以扶正祛邪,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比马王堆脉书与《灵枢》一些篇章的差异,初步探讨了经脉循行的发展过程。从马王堆脉书到《灵枢·经脉》,脉的数目、脉行方向、脉的分枝及脉的排列顺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原因与《灵枢·营气》中的营气在十二经脉中环周流行的思想密切相关。新的经脉循行为某些诊法及生理病理现象的解释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掺入不少理论构想成分,提示在研究经络问题时不能单纯以古代文献为是非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经络辨证与针灸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的一种辨证方法 ,与针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极为密切。经络辨证主要以《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的病症及《难经·二十九难》中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为依据。通过十二经辨证 ,奇经八脉辨证 ,经别、经筋、皮部辨证 ,选用相应的经穴 ,以扶正祛邪 ,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20.
通过归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和《灵枢·经脉》经络循行部位的相同点来总结各个经络所主治的疾病。对比其不同点来探讨其进化过程。经络的形成曾经有一个由循行方向不定、经络间的联络不定、脏腑属络关系不定发展到循行方向规律、经络间联络相对固定、脏腑属络关系确定的过程。归纳出各本经经络循行与其主治疾病的共同点,应用于临床,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